和同
對基層干部來說,用講故事的心態來思考,枯燥乏味的工作也可以變得趣味橫生。
《人民日報》發表《有趣的人不茍且》的文章指出,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從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對基層干部來說,用講故事的心態思考,枯燥乏味的工作也可以變得趣味橫生。
枯燥是基層行政工作的真實標簽。人云亦云的政策文件,千遍一律的總結匯報材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瑣碎行政事務,工作內容單調,工作方法單一,沒有新鮮感,沒有成就感,造成基層干部工作激情逐漸消退,工作陷入低水平重復怪圈。
工作謀劃不細不實。對待上級政策文件,習慣于“以文件貫徹文件、以會議貫徹會議”;學習借鑒外地經驗,習慣于“簡單拿來主義”;摸排梳理自身家底,習慣就事論事。
工作推進簡單粗暴。或滿足于重復單一工作,或缺乏主動思考謀劃的被動應付,常常陷入事務主義的泥潭。部門本位主義橫行,“屁股決定腦袋”,不識大體不顧大局,沒有格局沒有站位。
一位藝術家說:“你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擴展它的寬度;你不能改變天氣,但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你不可以控制環境,但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 誠然,基層工作確實很枯燥,但是用講故事的心態思考工作,卻能在繁瑣枯燥的工作中保持激情。
“講好故事,事半功倍。”習近平總書記是講故事的大家。滴水穿石、信仰的力量、像牛一樣勞動、尋找莎士比亞、梁家河的變化等等,在多次公開講話、署名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講的這些故事不僅拉近了與受眾之間的距離,而且很具有說服力。
講故事與干工作異曲同工。講故事的五要素,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最重要的是重現工作場景,讓聽眾進入描述畫面,產生心理互動。因此,好的故事與出色的工作是相關的,必須注重細節,有真實的場景再現,充滿感情的演繹,有跌宕起伏、激烈沖突的故事情節,才能講出精彩動人的故事。
如何用講故事的心態思考工作?當事人要當仁不讓地把自己當成故事的主角,用安排故事場景的心態看待事業平臺,把每一項工作任務當成一個故事素材和橋段,善用工作中的矛盾和沖突來增強故事感染力,用構思故事主題的方法凝練工作理念,努力凝聚最廣泛的共識,獲得更多的支持。
基層工作者如何講好自己的故事?工作謀劃好比用上級的籃子裝自己的雞蛋,要用讀故事的心態解讀上級政策,把握好上級的籃子;準備好我們自己的故事素材,盤點好自己的雞蛋;用基層的方式復述上級的故事,把自己的雞蛋安全合理地放進上級的籃子里。
工作推進好比圍繞故事主題準備故事素材,要主動適應基層工作的特點,從對抗抵觸到開放包容;要樹立精品意識,從忙于事務到關注細節;要保持好工作的張力,從大轟大嗡到把握節奏感。
工作總結好比帶著感情講述自己的故事,要把握對象,根據講述對象的不同采取不同方式,講述不同內容,引發共鳴、獲得認同;要把握自己,把自己擺進故事,帶著感情講故事,以情動人;要把握內容,抓住對方感興趣的點,開門見山,循循善誘、觀點鮮明、語言鮮活,才能講好基層的動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