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薇


區塊鏈與農業,一場新興技術與傳統產業的碰撞,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又將給現代農業帶來怎樣的革命性變化?
“從消費端看,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滿足知情權,選擇自己信任的農產品;從采購商角度講,擔心批量購買的農產品質量不好,則可以通過對種植過程以及大數據分析,選擇信任的農戶。”區塊鏈通公司CEO、全民鏈創始人鄭宇談起“區塊鏈+農業”,表現出十足信心。將時下最熱門的風口技術與農業相結合,讓高新技術在農業領域達到商業應用,這是鄭宇和他的團隊思考的問題。
2017年4月25日,善糧味道平臺正式推出,這是一個以區塊鏈技術作為核心,打造農產品價值電商及農村金融服務的平臺。同年,第一批區塊鏈認證大米產品推向市場。
每一粒大米的出生,用什么種子,施什么肥,再到物流全過程,都有詳細的溯源記錄。區塊鏈與農業,一場新興技術與傳統產業的碰撞,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又將給現代農業帶來怎樣的革命性變化?
數據收集
“實際上,我們通常使用的區塊鏈技術不是單一的技術,而是多種技術融合起來的,區塊鏈在此過程中為我們從各個方面獲得數據提供了安全可信的保證”,成都埃克森爾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對區塊鏈在農業領域的操作過程解釋道,“我們除了需要使用區塊鏈技術,還需要使用包括物聯網技術、無線通信技術以及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為主的人工智能技術等,通過這些新技術與傳統農業結合,助力農業快速發展。”
成都埃克森爾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基于區塊鏈進行供應鏈溯源的公司,而目前像這樣的農業區塊鏈公司也越來越多。在國外主要有成立于澳大利亞,利用區塊鏈技術為農民提供實時交易和支付服務的BlockGrain;成立于美國,幫助農民增加有機食品等可持續產品的供應量的Pipeline Food;成立于加拿大,通過移動云平臺為農民和農業設備供應商提供精準農業解決方案的Decisive Farming。
數據是區塊鏈技術應用與農業的重要一環,不同的行業對數據收集的方式有所不同。
在種植行業,常用的幾種方法包括利用衛星遙感技術根據不同作物呈現的不同顏色、紋理以及形狀等遙感影像信息和天氣信息,進行適宜作物的耕種指導;無人機航拍,利用無人機搭載攝像頭進行航拍獲取數據,識別作物生長情況,監測病蟲害情況;傳感器,收集空氣、土壤溫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土壤水分、農作物生長情況等數據,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以及模型構建等操作后,獲取灌溉、施肥建議。
在養殖行業的數據收集方面,可以利用可穿戴設備以及攝像頭等收集畜禽養殖數據,通過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運用深度學習算法判斷畜禽產品健康狀況、喂養情況、位置信息以及發情期預測等,對其進行精準管理。可以降低畜禽死亡率、提升產品質量。
通過區塊鏈技術與農業數據的融合,使其成為農業供應鏈的數據來源,最大限度地減少記錄保留和維護多個系統的工作,可以更輕松地跟蹤、管理和處理從農作物到庫存,再到精確統計數據的各個環節,并提升農業供應鏈的管理效率,節省時間和成本。
總體來看,區塊鏈應用于農業,其最大價值在于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不對稱,提高整個產業鏈的信息透明度和及時反應能力,從而實現整個產業的增值。
發展痛點
根據2017年12月統計的國家統計局農業普查數據來看,全國農業生產經營人員總共31422萬人,且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占比為91.8%,遠高于76.1%,即全國受初中及以下教育人數占比,可見農業經營人員受教育程度偏低。因此,目前區塊鏈在農業上發展的最大障礙,無疑是中國農業發展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小農經濟狀態。
此外,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我國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幾乎逐年增長,直到2015年,農業部出臺政策《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和《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農藥的使用量才出現略微下降趨勢。
同時,我國農業還普遍存在與功能相匹配的基礎設施不完善、農業科研投入小、作業地點分散、交易不集中、物流自營等問題。“目前國內農產品質量水平普遍較低,無法獲得更好的溢價”,成都埃克森爾負責人對此表示無奈:“我們合作的3000余家農場中超過80%的農場都主要分布在全球其他16個國家。”傳統農業具有的這些特點,難以與供應鏈金融相匹配。目前中國的農戶屬于分散孤立、高風險、低收益的信貸群體,在供應鏈金融貸款方面存在明顯痛點。
質量變革
伴隨著貿易的流通和發展,大量手握銷售渠道的黑心貿易商以次充好,假糧、陳糧、偽糧甚至是毒糧,通過各種銷售渠道賣出,并將問題糧售出流入餐飲市場,學校、工廠,從中賺取利潤。糧食摻假企業和不良糧食貿易商的存在攪亂市場秩序,糧食質量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老百姓買不到真正的放心糧,這不僅僅是一個商業問題,也是關乎到民族自信和自尊的問題。
因此,目前急需通過引進區塊鏈來對產品質量進行變革。目前的區塊鏈技術已經在“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區塊鏈”“質量安全追溯+區塊鏈”等三個方面得到廣泛應用。未來,區塊鏈+農業,在現代農業的應用領域將更加寬泛。
首先,在“農業供應鏈金融+區塊鏈”方面,農業經營主體申請貸款時,需要提供相應的信用信息,這就需要第三方機構所記錄的相應信息數據。但其中存在著信息不完整、數據不準確、使用成本高等問題,而當使用區塊鏈網絡時,數據將自動記錄并存儲在區塊鏈網絡的每一個節點上,保證了信息的公開透明,同時降低了使用成本。因此,申請貸款時將可以通過直接調取區塊鏈的相應信息數據,而不再需要第三方機構提供信息數據,降低了金融機構的風險,同時提高了貸款效率。
其次,在“農業保險+區塊鏈”方面,將區塊鏈與農業保險結合之后,可以將區塊鏈中的智能合約概念用到農業保險領域,一旦物聯網系統檢測到農業災害,通過智能合約可以自動啟動賠付流程,這樣賠付效率更高。
第三,在“供應鏈管理+區塊鏈”方面,區塊鏈技術可以保證記錄進去的數據真實可信且可追溯,在進行供應鏈的追蹤管理時,可以記錄下產品在供應鏈過程中涉及到的所有信息,過程中產生的交易就會被永久性、去中心化地記錄,這降低了時間延誤、成本和人工錯誤。
第四,在“農資管理+區塊鏈”方面,農資管理比作物種植要復雜得多,在整個種植季節內,且受天氣及蟲害的影響,所有投入到作物中的資源都是復雜多變的。隨著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有效數據被真實記錄進區塊鏈,通過大數據分析,還可以預測后期農作物生長需要的物料及農機設備,通過智能合約可以直接與農資提供方進行采購與結算。
最后,在“農產品市場信息+區塊鏈”方面,由于體制機制上的各種矛盾與沖突,其發布的信息質量明顯偏低,主要表現為:第一,一般只發布單一價格信息,而大多數農產品的批發價格,根據品種、時間、地點的不同存在復雜差異;第二,無成交量信息,產品批發的價格實際上與銷售量緊密相關;第三,無法發布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不同質量的產品價格差異巨大。通過區塊鏈技術記錄真實數據,通過智能合約實現實時上傳,將極大提高相關市場信息的真實性、透明性、準確性,有助于生產經營者據以改進決策,有助于國家主管部門據以加強農產品市場監管、預警與分析。
因此,區塊鏈在農業的實際應用中需要與物聯網管理、大數據平臺、供應鏈管理平臺等技術加強結合,才能真正發揮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