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翎
摘 要:語言學習的過程是一個認知過程,也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如何更為有效地進行日語學習和提升日語學習的質量,是高校日語課程教學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文章在闡述語音遷移基本內涵的基礎上,分析了語音遷移與日語教學中學生語言習得之間的關系,闡述了英語、漢語兩種語言可能對日語教學產生的幾方面影響,最后提出了結合語言遷移思想開展日語教學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日語教學;語音遷移;語言習得
中圖分類號:H36?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8-10-16
作者簡介:莊 翎(1982—),女,回族,山東茌平人,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外語系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日語教育。
語音遷移是語言遷移的一部分,最初的遷移理論只是被應用于母語和第二語言的學習當中,但伴隨著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越來越多人嘗試學習第三語言。如何更為有效地進行日語學習和提升日語學習的質量,是高校日語課程教學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我們常說語言學習的過程是一個認知過程,也是一個復雜心理過程。以漢語作為母語的我們,以高中階段英語學習為第二語言習得,而后學習日語,勢必會受到來自漢語和英語閱讀雙重影響。因此,在明確語音遷移的基本內涵基礎上,正確認識和應對日語教學中的語音遷移問題,對提升學生的日語學習水平效果將會產生顯著效果。本文將圍繞語音遷移思想在日語教學中的應用相關問題展開探討。
一、日語學習中語音遷移的基本內涵
學習者將母語中的語音規則用于外語學習當中,是運用經驗進行學習的過程。遷移屬于心理學的范疇,學習遷移則屬于教育心理學范疇。從心理學角度出發,遷移就是從一種學習中積累的經驗、獲得的技能對另一種學習產生的影響,遷移分為正、負兩種。正遷移與負遷移同時存在于外語學習過程中,將會對學習者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具體如下:
1.語音遷移中的正遷移
如果在之前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的規則與技能會對另一種學習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就是正遷移。從語言學來講,漢語與日語同屬于漢藏語系,許多日語單詞都源自漢語,二者的發音存在著一定的相似之處,如都有元音與輔音、吐氣音與不吐氣音。再如,日語的元音“あ”類似于漢語“a”的發音。學習者在母語學習過程中,熟練掌握發音規則,會對日語學習起到有效的輔助作用,如果能準確區分“n” 與“1”的發音,就能輕松學會日語“な、ら”的發音。此外,漢語有四種音調之分,日語的“アクセント”與漢語的聲調存在著異曲同工之妙。對初學者來說,借助漢語聲調能更快更好地掌握“アクセント”。這充分表明,正遷移會對日語學習產生積極影響。
2.語音遷移中的負遷移
如果在之前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的規則與技能會對另一種學習產生消極的阻礙作用,就是負遷移。語音遷移是指學習者在母語學習過程中,掌握了系統性的語音知識,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這些知識和經驗將會對外語學習產生影響。日語與漢語在語法結構上存在著顯著差異,在學習日語過程中,語言負遷移主要作用于初學階段。一般而言,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①無法準確地對口型進行控制。日語學習者都會不自覺地將母語發音規則應用于日語學習當中,出現口型過大的現象。由于“あ”與漢語“a”的發音相近,學習者會不自覺地張大嘴巴,不能準確地發出“あ”。②無法合理地把握音調。日語也有聲調變化,但“アクセント”不像漢語那樣四個聲調都有固定的調值,起伏變化并不大。受漢語聲調的影響,學習者在短時間內很難準確把握日語的聲調。③對特色音節把握不準。日語中還存在一定的特殊音節,發音十分復雜。對學習者來說,怎樣區分長音與短音、拗音與非拗音,如果這一難點得不到突破,將會對后期的語言理解與應用產生直接影響,甚至會鬧出笑話。
總之,語言遷移同樣也適用于第三語言的學習,學習者在學習母語與第二語言過程中獲得的語言規則也會對第三語言的學習產生影響。一般來說,母語音素對第三語言的學習會產生重要影響,而音位方面的影響主要來自第二語言。
二、語音遷移與日語教學中學生語言習得之間的關系
語言遷移實際上是一種心理現象。從教育心理學層面來看,如果外語與母語結構相似、關聯度較高,就會產生正遷移,能使學習者在最短時間內掌握外語知識,并能靈活加以應用;同理,如果外語與母語結構差異較大,就會對外語學習造成干擾,成為最大的障礙。通常情況下,母語與第二語言、第三語言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會產生負遷移。在學習外語過程中,學習者或多或少都會受到母語的影響,對母語的語言規則產生依賴性,也會將學習母語時獲得的規則、態度應用于外語學習中。1957年,杰出的語音學家拉多在自己的著作中發表了這樣的觀點:負遷移是語言學習中的障礙,將外語與母語進行對比,可以預測出學習者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將會出現哪些錯誤。
總之,語音遷移一般存在于兩種內容相似、規律相同的學習情境中。如果學習者能正確使用正遷移,將自己積累的經驗靈活運用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就會有效降低學習的難度,使學習變得輕松、容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理,如果學習者機械地運用經驗,或是之前的學習規律已經形成思維定勢,就會對新知識的學習產生干擾或約束,導致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消化新知識,或是不能靈活應用新知識。
三、語言遷移思想下的日語教學的應對策略
在學習日語過程中,語音遷移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現象,所有人都不可能徹底擺脫來自母語和第二語言的影響,這就需要通過一定的對策來提升語音的正遷移作用,降低或消除語音的負遷移,將語音、語法、詞匯的干擾控制在最低范圍,提升學習效率。具體可以從如下四個方面入手:
1.耐心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引入日本原語的教學資源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漢語與日語進行對比,幫助學生擺脫語音的負遷移影響。通過對比,學生能客觀公正地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在此基礎上,教師耐心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對學生的點滴進步表示祝賀,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大膽練習。同時,教師也要嘗試用日語與學生進行交流,或是帶領學生一起觀看日本影片、唱日本歌曲、收聽日本新聞等,既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也能在師生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形成平等對話關系。例如,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日語對話、翻譯、觀看日劇等日語原語的教學資源,合理地運用語音正遷移理論進行相應的指導,以提高他們對日語學以致用的能力。日語學習不只是局限于課堂之內,通過原語資源能給學生帶來強烈的感官刺激,挖掘出他們的日語學習潛能,使課堂教學的欠缺得到彌補。
2.注重學生自身的對比學習,增進其對日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從不同的角度對日語與漢語進行對比,找到兩種語言的相似之處,發揮出語音正遷移的輔助作用,在最短時間內掌握知識。對任何一門語言學科來說,要想增強語言理解與應用能力,就需要反復進行模仿與練習,多讀、多背、多用,逐漸掌握日語的發音規則。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合理地運用母語、英語等學習中的經驗,通過語音正遷移,對日語學習者進行積極引導,通過對不同語言在文化、詞匯、語音、語法等多層面的異同點的對比,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把握異同,更好地進行學習。此外,教師應當容許學生在日語學習中出現錯誤,并且應當及時采用合適的方式來予以糾正,結合有利于日語學習的母語正遷移,促進日語學習率的提升。
3.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
日語是一門語言學科,沒有妙趣橫生的小實驗,也沒有變幻多姿的公式,將多媒體技術引入日語課堂,可以將抽象的語法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發音規則趣味化,使學習與生活建立起密不可分的聯系。在日語學習中,語音知識繁多,受母語發音規則的影響,必須反復練習才能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而這會增加教師的工作量,也會吞噬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網絡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下,這一問題可以得到有效解決。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多媒體技術能生動、形象地展示舌位圖,學生根據圖片來調整唇、舌的位置,有效降低發音難度,擺脫母語語音負遷移,有利于在最短時間內掌握發音技巧。課后,教師通過QQ群、微信群等方式,將優秀的日語學習資源推送到學生面前,包括真人發聲、模仿練習、口型圖、假名筆順等,為學生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提供輔助。
總之,日語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技術手段,合理地將一些優質的資源引入到日語教學中去,在明確日語的主要語言特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正確識別不同語言之間在語音上的不同,減少日語教學中來自漢語和英語的語音負遷移影響,還可安排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微課等各種優質資源,努力提升自身的語言學習效率和質量,更好地習得日語這種語言。
4.注重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提升
在日語教學中,教師應在引導學生了解日語和漢語兩種語言存在的相似性的基礎上,以興趣為引導,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產生,繼而促進學生學習日語積極性的提高,這對于增強學習效果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對初學日語的學生,在學習假名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和拼音進行對比,如拼音可分為整體認讀、韻母、聲母等,而日語的假名可以分為清音、促音、拗音、濁音等。通過對比,學生很容易得出結論,漢字的草書像日語的平假名,漢語的偏旁像日語的片假名。同時也可以通過列舉一些形同義也同的詞語,引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高。例如,對學生、學校、科學等常見詞語,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猜詞義,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進而循序漸進地引入一些相對復雜的含義,保持學生的興趣,層層深入地進行學習。
總之,在日語學習中,我們必須對語音遷移問題給予深度關注,明確語音遷移在日語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正確認識和應對日語教學中的語音遷移問題,對提升學生的日語學習水平效果將會產生顯著效果。因此,在日語教學中,教師應正確地利用語音遷移的正遷移作用,即積極促進作用,采取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來克服語音的負遷移作用即消極阻礙作用,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李 琳.茂名方言對日語語音習得的負遷移現象研究及其對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3):127-129,141.
[2]趙權利.母語在日語學習中的語音遷移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10):156.
[3]楊紫焰,李海星,洪新宇.英日雙語學習過程中語音詞匯遷移現象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15):147-149.
[4]石 睿.日語語音教學中的母語正遷移現象[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1):3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