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小香 張勇平
摘 要:目前,在BIM信息化技術將廣泛應用的背景下,高職學院應該密切關注BIM的發展動態,并作出相應的教學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引導學生認識和學習BIM技術以適應行業的發展,為行業培養出擁有BIM技能的儲備人才。文章對BIM技術背景下工程造價專業的教學現狀進行了綜合評估,并從不同角度提出了BIM技術背景下工程造價專業教學改革建議。
關鍵詞:建筑業;傳統建筑;工藝流程
中圖分類號:G712.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10-22
基金項目:2017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BIM信息化技術背景下工程造價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GXGZJG2017A009)。
作者簡介:覃小香(1979—),女,廣西南寧人,高級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工程項目管理。
一、BIM技術分析
BIM作為一種信息集成模型,包含了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各個方面的數據,從項目的設計之初就包含工程設計、造價、施工、合同等全部信息,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建筑業的信息共享。BIM作為一個專業化的系統,不僅提高了工程建筑產業鏈的質量和效率,同時確保了信息的即時性。
它的數據庫模型,是由三維模型所建立起來的,不僅管控整個項目周期的全部數據,同時實現了不同周期之間的信息共享,實現了建筑生命周期內的可預測和可控制性,促進了建筑行業的一體化設計。
目前,BIM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實際的項目工程中,建筑業目前正處在一個重大的技術轉型時期。這項技術所帶來的改變是要求工程造價管理人員對BIM有著深入的了解。在傳統的工程造價管理中,大部分時間都被浪費在工程量的計算上,但是目前可以使用BIM平臺來對項目的模型進行設計,系統會根據模型自動計算其所需的工程量。所以目前的造價計算漸漸演變成以控制造價成本為主的業務,特別是造價咨詢方面。造價評估人員不僅要對工程量進行計算計價,同時要具備不同的施工方案評價能力、投資分析能力和建筑后評價能力。
二、BIM技術背景下工程造價專業教學現狀
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的高校在BIM技術的教育還處在探索階段,有部分高校開設了BIM的相關課程,如2013年哈爾濱工業大學開設“BIM 技術應用”課程;北京工業大學開設了BIM創新實踐課和選修課;大連理工大學在畢業設計環節開設了BIM方向;大連民族學院開設了BIM實驗選修課程。此外,在2012年,華中科技大學開設了首個 BIM 工程碩士班。
目前,成熟的BIM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和教學資源仍有待開發和完善,尤其在造價管理人才培養中,為適應建筑業的需要,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和提高就業質量,必須進行課程改革。因此,如何實現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能適應當前BIM信息化技術應用背景下行業對人才的新需求,以及掌握BIM技術的造價專業人才的培養應開設怎樣的相關課程和怎樣進行BIM課程的教學是高等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BIM技術背景下工程造價專業教學改革
1.課程體系
作為教育教學的重要依據,課程體系是其中比較關鍵的因素,特別是在人才培養方面。目前高校中工程造價方面的專業課程設計是依據《高等職業教育工程造價專業教育標準和培養方案及主干課程教學大綱》來進行設置的,其課程結構中包括了基礎建筑課程、建筑核心課程以及核心能力課程。培養出掌握BIM技術的專業性人才一般都是通過高校增設BIM課程來實現的。新開設的BIM課程一般都以理論性課程為主,讓學生了解BIM概念,介紹相關研究以及企業實施方案,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基礎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穿插一些BIM技術的知識,加深學生對于建筑業的理解,通過實驗室授課使學生從三維直觀了解施工的具體過程以及具體實施方案。在建筑業核心課程中,學校應不斷引入BIM技術來促進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清晰化與規范化,培養學生對工程造價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理念。
2.師資隊伍
對于高校來說,優秀的師資隊伍是其培養人才的保障,為了達成培養BIM人才的目標,高校須要求師資隊伍具備工程造價專業的知識以及BIM操作技能。由于BIM的核心就是數據集成與信息共享,因此高校需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建設一支有實力、有知識的師資隊伍。學校可以加大資金投入來達成建設,更好為祖國培養人才。
四、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都以理論為主,而學生所學的知識都是枯燥無味的,教師需要積極改進自己的授課方式,把枯燥無味的知識通過其他方式傳授出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由于BIM技術的強大性以及完整性,學生剛開始接觸不容易掌握,因此教師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引入三維模型來加深學生對其的理解。由于BIM技術能把項目施工過程在施工前完整地模擬一遍,因此教師可以從建筑場地的選取開始,讓學生一步一步完成對建筑材料的選用、對設備的安放以及具體的處理,讓學生對具體的施工流程有一個深入的了解,使學生對整個項目的流程以及工程造價方面的控制了然于心,從而提高學生對這門技術的學習興趣。
五、BIM技術背景下工程造價專業的實踐教學
1.實踐環節
首先是課程實踐,教師在課程實踐的教學中引入BIM技術來培養學生的動手建模能力。其次是綜合實踐,在綜合實踐中,教師要讓學生負責項目中具體一個周期的設計以及工程造價預算。最后是畢業設計,這個需要學生從選取場地開始,一步一步完成工程的造價預算,對工程清單進行編制,從建筑信息中獲取各個周期的工程量,深入了解工程的流程,最終確定工程的造價。
2.建筑工程信息化大賽
讓學生積極參加有關BIM建模大賽和建筑工程信息化大賽,從比賽中積累經驗,對專業知識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由于近年來信息技術的興起,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建筑業工程大賽,由此可見建筑業實現信息化技術的普及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這對工程造價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契機,從工程建模開始,深入學習工程的操作流程,選取合適的工程材料,針對工程的不同周期進行造價預算,使自己對工程造價以及BIM技術的理解更進一步。
3.實訓基地
實訓基地建設是實現實踐教學的關鍵,其主要包含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校內實踐一般需要較大的投入,因此實訓場地的建設、實訓機房的完善、專業軟件的購買以及配置等必須滿足BIM技術傳授的相關條件,對一所高校來說可能有些困難,因此學校需要積極加強與校外的合作,使用校外企業提供的實訓基地來幫助學生學習,促進高校的人才培養。
六、結語
目前的趨勢對于工程造價人員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工程造價專業人員只要利用好BIM技術就能促進工程造價業的可持續發展,如果無法掌握學習BIM相關知識,必然會被社會所淘汰。高校應該讓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引入BIM技術,從而培養工程造價業所需要的專業性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璐薇,關瑞明.BIM技術發展及其建筑設計應用[J].建筑實踐,2016(11):52-57.
[2]劉海芳.BIM技術在高校工程造價專業中的應用研究[J].工程經濟,2016(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