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四證合一”培養模式是國家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一種新的探索形式,如何實現此培養模式下高質量研究生人才的培養,是學校及導師目前面臨的一個較大挑戰。文章結合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實施“四證合一”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實踐經驗,介紹了培養的具體實施辦法,同時分析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及不足,探討了進一步優化完善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研究生;“四證合一”;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3?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8-10-29
作者簡介:王宇清(1976—),男,江蘇張家港人,主任醫師,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兒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學、慢性咳嗽、睡眠呼吸障礙。
一、引言
2015年,國家改革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實行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軌培養的一種新的培養方式,該類研究生畢業時考核合格者可獲《碩士研究生畢業證》《碩士學位證》《執業醫師資格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四證,即“四證合一”,這種培養模式是一種新的探索形式,如何實現此培養模式下高質量研究生人才的培養,是學校及導師目前面臨的一個較大挑戰,也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為了適應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培養臨床型、應用型、高素質的兒科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在培養該類學生中切實推行導師負責制,學院、醫院在完成培養計劃中實行全程監管、督導,對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臨床能力、科研能力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就三年來兒科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一些經驗和問題,總結如下。
二、建立培養相關方案及機制
成立“四證合一”研究生導師制及規培領導小組,由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院長親自擔任組長,制訂“四證合一”研究生培養實施方案,對“四證合一”研究生培養的指導思想、組織與實施、導師考評和獎懲等方面均做出了詳細規定。在研究生基礎理論課學習、臨床輪轉、科研培訓與實施等的具體安排上,同時遵從研究生培養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兩種制度的要求,按照規培大綱要求在臨床輪轉33個月,利用夜間上1個月基礎理論課,在輪轉期間完成學術論文的開題、課題實施、論文撰寫、答辯,最后3個月在導師所在科室準備論文及答辯,三年研究生培養時間,共36個月。
三、明確導師的工作職責
筆者所在大學成立了導師進修學院,在導師招收研究生之前會進行各種形式的培訓,明確導師崗位職責、樹立導師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加強導師的管理能力,不斷提高導師的自身修養、學術水平和指導能力,保質、保量地完成研究生培養環節當中的各項工作任務,在此過程中學校及學院給予全程監督,強化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第一責任人的理念,在“四證合一”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2]。
由于“四證合一”研究生臨床輪轉時間長,臨床工作較為繁重,且在導師所在科室輪轉的時間短,所以導師要盡早明確研究生的課題,指導好課題實施、論文開題、課題實施和論文書寫。“四證合一”研究生的選題一定要適宜,提倡和鼓勵寫與臨床相結合的論文,不必過分追求“高精尖”的課題,強調課題的新穎性、實用性和可行性,重在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和科研方法[3]。在課題的實施前及實施過程中,導師要讓學生多閱讀與課題相關的國內外文獻,完成綜述及開題報告,定期匯報課題的進展情況,及時發現并和學生一起解決課題進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促使課題順利進行,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專業英語、文獻檢索、統計及論文書寫能力,導師應及時指導學生的綜述及論文。
導師要監管研究生臨床輪轉過程,臨床輪轉規培也是“四證合一”研究生培養的重要內容,因此,規培質量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四證合一”研究生規培的質量。導師需要監管研究生臨床輪轉的整個過程,定期向所在科室教師了解自己學生輪轉時的學習及工作情況,包括學習態度,勞動紀律,醫患溝通能力,病史書寫,常見病、多發病的掌握情況,技能操作,教學查房,疑難和危重病例討論等,同時要求學生每月匯報自己輪轉時的各項工作情況。
“四證合一”研究生臨床和科研的任務均較為繁重,少數學生會出現緊張、焦慮的情緒,因此,導師需要經常了解并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采取科學分析加正確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四、明確研究生的學習職責
1.入學后的學前培訓
學生除參加醫院組織的學前教育外,導師所在科室還會再安排一次入科培訓。醫院培訓的內容包括,學院及醫院介紹、研究生培養方案實施細則,包括培養目標及要求、學習年限與培養原則、課程學習與考核、臨床能力訓練與考核、科研與教學培訓、學位論文與答辯(選題要求、學位論文形式、學位論文要求)、學位申請與授予原則、分流機制、培養的組織與管理、研究生日常管理與待遇等。導師的學前培訓則較為具體,有導師及團隊介紹包括研究方向、研究基礎、研究成果等,研究生科研創新性和臨床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如何做臨床科研、按時完成研究生畢業論文等。學前教育的目的就是讓新生對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引導學生較快適應環境和進入角色,促進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有機銜接,全面提高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4]。
2.科研培訓目標及具體內容
按照學院的要求確定了“四證合一”研究生課程,包括:公共必修課(政治理論課、外語)、專業基礎課(衛生法律、法規、循證醫學、臨床思維與人際溝通、重點傳染病防治知識)、專業課、選修課(臨床流行病學、醫學統計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研究生必須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收集、病例觀察、醫學統計、外語交流、循證醫學等科學研究方法,能夠熟練地搜集和處理資料,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問題,科學分析和總結,研究解決問題,探索有價值的臨床現象和規律。學生在導師指導下確定研究方向后,閱讀大量文獻,在此基礎上再選題、進行課題設計,完成綜述及開題報告撰寫。在整個課題實施過程中,學生要定期向導師匯報課題的進展,與導師認真討論和解決課題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3.規范化培訓目標及具體內容
首先,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需要掌握醫療核心制度包括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與管理制度、首診負責制度、三級醫師查房制度、疑難病例討論制度、會診制度、危重患者搶救制度、手術分級制度、術前討論制度、死亡病例討論制度、抗生素分級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臨床用血審核制度、技術準入制度、醫患溝通制度,這些流程是醫生必須遵守的工作準則[5]。
其次,“四證合一”研究生在輪轉時,必須完成一定數量的分管病床臨床工作、掌握各科常見病及多發病診治、病歷書寫、基本技能操作等。每轉一個科室,要求學生上交一個自己管床的典型病例,要求查閱國內外文獻并制作成幻燈片,在出科時進行匯報,帶教教師進行點評(病史書寫、體格檢查、診斷思路、治療方案及相關最新進展)、打分,并作為出科考核的一個部分,通過這種方式強化學生的臨床專業知識。
再次,“四證合一”研究生在完成規定的臨床規培輪轉任務外,必須參加教學查房、病例討論會、專題講座、小講課等教學工作,能夠參與見習/實習醫生和低年資住院醫師的臨床帶教工作。
最后,學生每月按照規培手冊要求在江蘇住培App上填寫相關學習的內容,并定期向導師匯報自己輪轉時的各項工作。
五、定期舉行各種形式的比賽
學院定期舉行研究生的病歷書寫、操作技能、英語演講、讀書報告會等競賽等,這樣,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 能力[6]。
六、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學術交流
在研究生讀書期間,導師應盡可能帶學生參加各種學術會議,鼓勵學生參與學術會議投稿及爭取發言,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及時了解國內外本領域研究進展,積累個人的學術交流經驗、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這些經歷對學生的成長非常有好處。將參加學術講座和學術研討作為研究生培養的必修環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7]。
七、“四證合一”研究生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和思考
“四證合一”研究生因為要接受較長時間的臨床規范化培訓,每天在臨床工作時間一般要8小時左右,而且大多數時間并不在導師所在科室,同時還要完成研究生的課題及書寫論文,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如何協調好臨床規培與科研之間的關系,需要進一步探討并解決。醫院規培及教學辦公室也需要定期組織導師開見面會,及時反饋總結,重點討論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這對保證研究生培養的質量意義深遠、重大。
八、結語
“四證合一”研究生教育是目前我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軌的一種新的培養模式,在培養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需要認真對待和及時解決,這需要學校及導師不斷實踐和積極探索,建立務實的、規范化的教學體系,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為國家培養出高層次的實用型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汪 明,劉開翔,謝席勝.導師負責制在“四證合一”碩士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3):19-22.
[2]嚴軍英,周國雄.試論“四證合一”背景下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研究能力培養的重要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8(3):41-42.
[3]鞠學紅,丁 怡,朱 紅,等.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沿革及問題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7(9):130-131.
[4]黃春基,高加蓉,任家順.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7):115-116.
[5]李忠偉,金格勒.四證合一模式下骨科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帶教方式的探索[J].新疆醫學,2017(2):226-228.
[6]陳登毅,章李薇,徐婷婷.“四證合一”臨床醫學專碩培養實踐與思考[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1):33-36.
[7]李 震,何惠君.湖北省某醫學院校臨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四證合一”培養的實踐與思考[J].醫學與社會,2016(6):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