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
摘 要:食品免疫學是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選修課,課程內容抽象難懂,專業術語繁多,學生興趣不高。針對以上問題,文章采用BOPPPS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設計,以改善課堂氣氛,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意識,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
關鍵詞:BOPPPS;教學模式;食品免疫學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8-10-22
作者簡介:王 政(1986—),女,吉林白城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食品加工與質量安全。
食品免疫學涉及內容廣,理論抽象,教師只有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才能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本文選用BOPPPS教學模式,以使學生更好地吸收理論知識,并能將知識應用到實際中。
一、導入
導入是BOPPPS教學模式中第一環節,一般采用案例實例等形式,用以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動力。如講抗原種類中的細菌抗原前,教師可采用提問方式導入,讓學生回憶起細菌結構之后再講解,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菌體抗原、鞭毛抗原等教學內容。通過提出問題、具體實例分析等導入,教師能最大程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對后續教學內容的思考。
二、目標
教學目標應在教學設計之前明確,教師在課堂中即可觀察和衡量學生學到的內容和程度。如免疫細胞的教學設計中,掌握免疫細胞的形態、分類和功能是知識目標;畫出造血干細胞系的分化圖、解釋骨髓捐獻和保存臍帶血的作用是能力目標;不排斥骨髓捐獻是情感目標。這堂課的導入、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和總結都是圍繞目標而設計,這樣能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主動學習,引發反思。
三、前測
前測指教學前對學生已有知識、能力等進行評估。教師可通過提問、小測驗等快速準確了解學生水平,并據此調整課程的深度與進度。如免疫器官教學中,教師提出“人和哺乳動物有哪些器官”和“這些器官哪些與免疫有關”這兩個遞進關系的問題,通過學生回答即可知學生對免疫器官的了解程度,并根據學情適當增加或減少課程內容。但并不是所有教學內容都必須有前測,有些內容當教師已了解學生學情后,可將前測環節略去。
四、參與式學習
參與式學習是BOPPPS教學模式最核心環節。這個環節學生從單一感官學習到多感官混合學習再到合作學習,學習目標達成度依次提升。參與式學習環節要求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及互動教學技巧,能隨機應變、靈活應用,創造輕松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教師可采用小組討論、角色扮演、頭腦風暴等方式實現參與式學習,還可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最適合的方式,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如緒論中的免疫學發展簡史枯燥無味,傳統教學方式是教師單一敘述,學生學習興趣下降。若改為小組討論,教師將免疫學發展簡史中經驗免疫學時期、經典免疫學時期等4階段名稱做成卡片,每個時期的典型案例做成卡片,再由學生分組討論5分鐘,排出各時期順序及對應典型案例,并出代表講解,教學效果就會提升。
五、后測
后測指通過測試評估學生學習效果,判斷是否達成課堂教學目標。后測需要時間長且難度大,可采用提問或小試卷方式在課上進行,也可采用作業或小論文方式在課后進行。如抗原概念及分類這堂課,教師可先打印只有選擇題和填空題的小試卷,在課堂最后階段對學生測試,測試時間在5~8分鐘。再如營養與免疫關系的知識要點多,課上沒有充裕時間進行后測,教師即可布置作業,這樣也可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估。
六、總結
總結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教師在總結期間可總結課堂教學、布置作業、進一步鞏固教學目標,還可提出下次課程準備工作的要求,甚至可以采取師生大討論的方式拉近師生距離、激發學生興趣,提升學生自信心。
食品免疫學采用BOPPPS教學模式,使課程變得生動活潑,課堂氣氛活躍,提升了教學質量與效果,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并有強烈的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意識,并能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工作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廖振林,陳森洲,孫遠明,等.食品免疫學教學的幾點體會[J].醫學教育探索,2009(4).
[2]曹丹平,印興耀.加拿大BOPPPS教學模式及其對高等教育改革的啟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