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國
北京理工大學有這樣一群科技范兒十足的文科男,把宿舍生活過成了“科幻大片”。
宋善臺的導師要求他必須在15:30之前上交論文,桌上沒有電腦,他的手指在桌面上敲敲打打,很快完成了論文的修改,并傳到了導師的郵箱;黃曉峰準備扔掉手里的香蕉皮,手還沒有抬起來,垃圾桶就乖乖地來到了他身邊;鄧亞東還在趕回宿舍的路上,屋里的空調已經自動調至25℃/輔熱;夜幕降臨,林宇楠打完籃球回來,開門的一剎那,屋里的LED燈就亮了起來,窗簾也隨之自動拉上——好玩吧?
肥沃的土壤催生出茁壯的樹苗。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的“土壤”水分適量、溫度適宜、營養充足,讓這群有才的孩子既能從生活中發現創意的點子,又能將所學的專業知識用于實踐。
如果說理工科學生側重于“生產科技”的發明創造過程,那么文科生則往往側重于“使用科技”的用戶體驗,只要找對了合適的技術,文科生不僅能玩轉“黑科技”,還可以玩得特別棒。
手指在桌子上敲打文字,使用的是“投影鍵盤”。打開這個工具,桌子上就會投影出一個虛擬鍵盤,只要你在桌面投射出來的鍵盤上打字,藍牙技術就會把打好的字顯示在手機屏幕上,修改的文章就可以通過手機直接發送到老師的郵箱,與焦急地等待電腦開機相比,便捷、快速了很多倍。更人性化的是,如果宋善臺懶得起床的話,他還可以把鍵盤“投”在床桌上,不出被窩就能提交論文。
垃圾桶是如何做到“隨叫隨到”的呢?學產品設計專業的黃曉峰將遙控車的底盤裝在垃圾桶下,按下按鈕,垃圾桶就會自己跑過來;空調自動打開,溫度調到25℃/輔熱,是通過手機感應宿舍溫度,控制宿舍空調提前進行預熱;LED燈自動亮起,窗簾隨之拉上,并非特異功能,而是因為宿舍內裝有門窗傳感器,“風雪夜歸人”打開門時燈就亮了,省去了摸索開關的麻煩,這創意夠實用吧?
靈感源自生活。4個“95后”大三文科生喬遷新居后,不放過任何一個學以致用的機會,商量著把宿舍“裝修一下”。恰巧網上的一個“奇妙宿舍改造計劃”被鄧亞東發現,4個人一拍即合,決定以“未來科技”為創意主題,設計一個未來模樣的宿舍。
他們的宿舍被稱為“太空艙”宿舍,創意源自《星球大戰》。關閉房頂的白熾燈,從床邊和房頂四周延伸的LED燈帶閃著藍光,有一種身居太空船的感覺。為了更好地襯托這道藍光,他們還在墻壁上貼了黑色環保壁紙,在地上鋪了含有灰色反光材料的地膠,讓藍光從天花板到地面再到墻壁都能遙相呼應,就好像把宿舍搬到了宇宙中一般。
林宇楠的床離電燈開關最近,每天關燈后他只能摸黑上床,而智能開關讓他在床上就可以控制電燈、調節燈的亮度,從而營造睡覺的氛圍;夜間上廁所,“起夜燈”會感應到人體運動而自動亮起。至于“防火、防盜、防樓管”的報警器,也裝有感應系統,門外一旦有人經過,警示燈就會自動閃爍,這樣即便戴著耳機,也可以及時知道有人來了。
只要有心,文科生也可以玩轉“黑科技”,宿舍生活的每個細節都被創意裝入滿滿的幸福感。不過,“黑科技”也有它的軟肋,一旦斷電、斷網,這些“神技”就會立馬消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