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麒翔 王子揚
王老吉與加多寶的包裝裝潢糾紛一案最終落聽,雙方共同享有“紅罐王老吉涼茶”包裝裝潢的權益。或許對于雙方來說,這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永無休止的糾紛對于兩家企業也苦不堪言。兩家涼茶巨頭的世紀糾紛最終落聽,也為這一市場的競爭帶來一個節點,已經開始泛紅的涼茶市場,在兩家巨頭“消停”后,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備受市場關注。從競爭排他,到共同享有裝潢權益,這兩家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涼茶企業此次紛爭落幕,對于行業來說或許會向著更加規范的方向發展。
關系
從合作到互斗
加多寶與王老吉這對“冤家”,從同出一源到訴諸法律,如一場連續劇,雙方關系也似過山車般起伏不定。近幾年間,雙方在商標之爭、紅罐之爭、廣告語之爭等幾個方面“打得”不可開交,你來我往,不亦樂乎。兩家企業作為涼茶行業的龍頭,彼此的關系還要從雙方的合作開始。
1995年,作為王老吉商標的持有者,廣藥集團將紅罐王老吉的生產銷售權租給了加多寶,而廣藥集團自己則生產綠色利樂包裝的王老吉涼茶。1997年,廣藥集團又與加多寶的母公司香港鴻道集團簽訂了商標許可使用合同。2000年雙方第二次簽署合同,約定鴻道集團對王老吉商標的租賃期限為2010年5月2日到期。2001~2003年,鴻道集團董事長陳鴻道多次向廣藥集團原副董事長李益民行賄共計300萬港元,使得雙方再簽補充協議,將王老吉商標租期延長至2020年。
在2010年,兩家公司的紛爭開始浮出水面。2010年,廣藥集團向鴻道集團發出律師函,申訴李益民簽署的協議無效。在2011年,廣藥集團正式向貿仲提出仲裁請求并提交相關材料,王老吉商標一案在5月立案。2012年5月11日,廣藥集團收到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的裁決書,貿仲裁決廣藥集團與加多寶母公司鴻道集團簽訂的《“王老吉”商標許可補充協議》和《關于“王老吉”商標使用許可合同的補充協議》無效;鴻道(集團)有限公司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標。2012年5月27日,加多寶集團向北京市第一中院提起撤銷先前仲裁裁決的申請并已獲立案,而廣藥集團5月28日立刻回應稱加多寶此舉是“對法律的無知”,并準備針對之前兩年來加多寶的侵權非法所得提出索賠75億元。2012年北京一中院終審裁定加多寶禁用王老吉商標。
至此加多寶與王老吉的商標紛爭塵埃落定,與此同時,雙方的“紅罐之爭”開始打響。2012年7月6日,廣藥集團與加多寶公司于同日分別向法院提起訴訟,均主張享有“紅罐王老吉涼茶”知名商品特有包裝裝潢的權益,并據此訴指對方生產銷售的紅罐涼茶商品的包裝裝潢構成侵權。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一審認為,“紅罐王老吉涼茶”包裝裝潢的權益享有者應為廣藥集團,大健康公司經廣藥集團授權生產銷售的紅罐涼茶不構成侵權。由于加多寶公司不享有涉案包裝裝潢權益,故其生產銷售的一面“王老吉”、一面“加多寶”和兩面“加多寶”的紅罐涼茶均構成侵權。一審法院遂判令加多寶公司停止侵權行為,刊登聲明消除影響,并賠償廣藥集團經濟損失1.5億元及合理維權費用26萬余元。加多寶公司不服兩案一審判決,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態度
從“奔走相告”到“真摯感謝”
“紅罐之爭”在8月16日迎來最終結果。最高人民法院在第一法庭對上訴人廣東加多寶飲料食品有限公司與被上訴人廣州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包裝裝潢糾紛上訴兩案進行了公開宣判。最高人民法院終審判決認為,廣藥集團與加多寶公司對涉案“紅罐王老吉涼茶”包裝裝潢權益的形成均作出了重要貢獻,雙方可在不損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共同享有“紅罐王老吉涼茶”包裝裝潢的權益。
業內人士認為,對于雙方來說或許這是最好的結果,對于加多寶來說 一直在訴訟中處于劣勢,訴訟的終止能夠緩一口氣。對于王老吉來說,頻繁訴訟,企業形象也在受損,訴訟的終止也能夠穩定企業。
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出來后,加多寶與王老吉也都給出了相應回復。加多寶表示,衷心感謝最高人民法院就加多寶與廣藥集團紅罐涼茶包裝裝潢案作出公平公正終審裁決。加多寶集團立即組織全體員工迅速傳達裁決結果,集團上下對加多寶能夠繼續享有使用紅罐涼茶裝潢權益感到歡欣鼓舞。加多寶集團董事長辦公室總監馮志敏表示,感謝最高人民法院公平公正的裁決,加多寶獨創并率先使用的紅罐包裝裝潢權益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確認和保護。未來,加多寶將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做強做大涼茶產業,將中國涼茶文化推廣到全世界,把加多寶打造成民族品牌的標桿。同時,王老吉方面也不甘示弱。王老吉表示,尊重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結果。在消費者、合作伙伴及社會各界的關心與支持下,王老吉涼茶已經取得七成市場份額。
對于相關行業的發展,最高人民法院在終審判決中指出,知識產權制度在于保障和激勵創新。勞動者以誠實勞動、誠信經營的方式創造和積累社會財富的行為,應當為法律所保護。廣藥集團與加多寶公司均曾為“王老吉”品牌商譽的積累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在有效提升企業知名度的同時,也獲得了巨大的市場利益。但在“王老吉”商標許可使用關系終止后,雙方所涉知識產權糾紛不斷、涉訴金額巨大,引發了社會公眾的一些關切與擔憂,還有可能損及企業的社會評價。
行業
“泛紅”與“方向”
王老吉與加多寶作為涼茶行業中的兩大巨頭,對于行業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兩家企業“停火”,意味著涼茶行業將迎來一段時間的平靜期,行業的發展也會相對漸好。但有業內人士認為,此前兩家企業雖然將涼茶行業發展壯大,但已經使該行業面臨天花板,想要突破也有一定難度。
伴隨著消費升級的大環境,大健康行業崛起,使涼茶這一單品近幾年迅速躥紅,一時間風光無限,引得各路企業紛紛涉水。據統計,目前市場上大大小小的涼茶品牌超過50個。出于市場規模及準入門檻相對較低等緣由,藥企也在涉足涼茶,除早些年的和記黃埔、潘高壽藥業外,越來越多的企業如同仁堂、桂林三金等也紛紛加入其中,被加多寶等企業做大的涼茶“蛋糕”,正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垂涎于此。
但是經過井噴式的發展,涼茶行業已略顯疲態。一位不愿具名的飲料行業人士向記者介紹,涼茶行業從去年開始已經進入增速放緩期,之前的兩位數增長正成為過去。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發布的《2016年度飲料行業整體運行報告》顯示,2016年,包裝飲用水類的比重繼續加大,占到51.6%;碳酸飲料類比重為9.6%,比上年同期降低0.6個百分點;果汁和蔬菜汁類比重為13.1%,比上年同期降低1.2個百分點。在“非三大”飲料中,2016年,涼茶行業市場銷售收入達561.2億元,同比僅增長4.2%,而這一數字在2015年為10%。
越來越多的入局者,使得涼茶行業的藍海漸漸泛紅,退局者也不在少數。除下定決心深耕涼茶市場的企業外,大部分新晉品牌當遭遇市場阻力之后,一般會迅速選擇退場。一位在快消行業工作數年的經銷商透露:“很多企業要出新產品,一開始并不會大力投入設備等,一般都選擇代工,一旦市場銷量不理想,能夠迅速退場。”眾多品牌在市場上曇花一現的癥結正是在此。據公開資料顯示,此前高調跨界涼茶的霸王集團也因為虧損不得不斷臂求生,退出涼茶市場,而廣東香雪制藥的“上清飲”也一度陷入了停產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