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明
“我打頭陣,你們都不要跟我搶!”
“光彩小區A區2棟1單元402室,嫌疑人想自殺,買了液化氣和汽油,揚言要引爆居民樓!”2016年1月5日,已經下班的張劼聽到警訊,馬上又返回特警支隊。
這棟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經開區的居民樓總共有48戶家庭,約200多戶居民,一旦嫌疑人引爆液化氣和汽油,后果將不堪設想。考慮到情況的危急,現場指揮部成立了特警突擊攻堅小組,由張劼、李龍、石磊等五名隊員組成。
“我第一個上吧!”石磊自告奮勇。“不行!你5月份就要結婚了,還是我打頭陣吧,你們都不要跟我爭了!”作為當時特警支隊一大隊二中隊的隊長,張劼把石磊攔了下來。
經過反復偵察,張劼發現嫌疑人把門窗用鋼板和木條牢牢釘死,又在外蒙上厚厚的塑料罩子。透過窗戶縫隙,張劼看到屋里的確有大量的液化氣瓶和汽油桶,嫌疑人站在死角處,很難用狙擊槍射到。張劼等人脫掉厚重的防護服,潛伏在402室的陽臺,隨時準備突擊。
20時許,嫌疑人的情緒突然暴躁起來:“你們不要進來,進來我就炸死你們,我誰也不想談了!”此時已經潛伏在402室陽臺的張劼等人甚至聞到了液化氣的味道,情況萬分危急,現場指揮部果斷下達了強攻的命令。
張劼和李龍等人對陽臺門進行破拆后,張劼首先鉆進了房間內。看到嫌疑人在彎腰引燃汽油桶,他一個箭步沖上去,將嫌疑人攔腰抱住、手鎖死。可就在張劼撲倒嫌疑人的一瞬間,一根在汽油桶旁的棉布已經被點燃。爆燃還是發生了,張劼和緊隨其后的隊員被氣浪掀倒,屋內頓時火光沖天。
消防水槍隨后將大火撲滅,幾位隊員在客廳發現了和嫌疑人躺倒在一起的張劼。據李龍回憶,當時張劼的氣息已經很微弱了,但是他仍然死死地按住嫌疑人。
“醒著是不怕疼的超人”
張劼在第一時間被送到蚌埠市第三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病人的面部、頭頸部、后背及四肢大面積重度燒傷,呼吸道也受到嚴重灼傷,必須馬上手術切開氣管治療,否則會有生命危險。”聽到大夫的診斷,張劼的母親癱倒在地,幾近暈厥。
在之后的三天里,張劼游走在生死邊緣。父親張留成兩次收到醫生下達的病危通知書,同樣身為警察,他雖然痛心,但卻無比鎮定,他堅信兒子能夠醒過來。
“生命體征平穩,命算是保住了。”聽到醫生的這句話,所有人懸著的心都放了下來。可是此時的張劼全身燒傷面積達30%,渾身炭黑、血肉模糊,甚至連嘴都張不開。“他就像一個爛桃子,摸一摸他,感覺皮和肉都會隨手被帶下來。”張留成回憶道。
為了接受進一步治療,張劼在2016年1月12日被送往上海瑞金醫院。轉院的那天,在醫院的大廳里,張劼的隊友列隊為他送行。很多群眾自發前來為張劼鼓勁:“張劼,加油!”“張劼,等你回來!”此時的張劼已經恢復了意識,但是還不能講話,他只能緩緩地伸出右手,向大家豎起大拇指。
在瑞金醫院一個半月的治療,是張劼最難熬的一段時光。一次次疼痛難忍的植皮,一臺臺撕心疼痛的手術,張劼卻從來沒有喊過一句疼,沒有掉過一滴淚。“張劼醒著是不怕疼的超人,只有睡著的時候才會呻吟。”張留成心疼地對記者說道。
“我要盡快恢復體力”
離開瑞金醫院后,張劼輾轉多家醫院進行治療。在這1年零8個月的時間里,張劼經歷了14次手術。“現在我身體上的疤痕已經趨向穩定,身上的植皮一次性存活,功能也大部分恢復。”張劼對記者說。
2016年11月20日,張劼開通了微博。在他的微博里,你看到的是一個熱愛工作、熱愛生活的陽光青年:發手術的進展、曬鍛煉的成果、與網友頻繁互動……常人很難想象張劼是怎樣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就能將心態調整得如此積極向上。
那時的張劼剛從瑞金醫院轉到上海武警醫院。在武警醫院的衛生間里,張劼第一次看到燒傷后的自己。“說沒有感覺是假的,肯定是失落的。”張劼回憶那時的自己,“畢竟前后的差別太大了,我都不認識自己了。”可是天性樂觀豁達的張劼并沒有讓這份失意持續太久,很快他便給自己定下目標:“我每天都要出門去散步,強迫自己去面對別人。”“剛開始出去,回頭率挺高的,自己的心情也是五味雜陳。不過我告訴自己,一定要適應。‘鬼門關都闖過來了,這點事情還能難倒我?”
現在,張劼已經回到了隊里。“有什么職位我就干什么職位。”張劼說道。在前段時間隊里準備全省技術大比武時,張劼每天都跑到隊里去了解隊員的訓練情況,甚至親自下場指導。為了盡快重回工作崗位,張劼在病房里就做起了俯臥撐,“現在一天可以做700個,我要盡快恢復體力,努力把腹肌撿回來。”張劼信心滿滿。
張劼被人們譽為警隊中的英雄,他卻認為自己只是盡了一名人民警察應盡的義務。“警察的群體里從來不缺英雄。人民警察為人民,我們要對得起身上的這身警服!”張劼目光堅定地說道。
對待群眾,他有一副熱心腸
家住蚌埠市龍子湖街道的楊陽患有強直性脊柱炎,全身僵直,從18歲開始就臥床不起,母親辭掉工作在家照顧他,僅靠父親打零工維持家用。得知情況后,張劼帶著中隊民警與楊陽家結對,開展幫扶。8年來,張劼與楊家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為保持擔架平衡,下樓梯走在前面的張隊長雙手舉過頭頂撐著擔架的情景,我至今難忘。”楊陽的母親說,為了給楊陽辦身份證、辦低保,在楊陽無法走動、派出所照相器材無法移動上門的情況下,張劼帶領特警隊員帶著擔架上門,把楊陽送到派出所辦證。
蚌埠市特警支隊是該市處突維穩的專業力量,負責全市的反恐防突和重特大治安事件的處置工作,擔負急難險重突發事件的處置和治安巡邏防范等任務。在日常巡邏防范中,張劼要求隊員把服務群眾作為重要工作,讓群眾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有困難就能找到警察。
一次,蚌埠市公安局接到群眾舉報,在蚌埠市懷遠縣與淮南市交界處的山林間有一個特大賭博團伙,嚴重威脅群眾的生活和安全。接到任務后,張劼換上便衣,多次穿梭在山林里偵查,摸準了賭博窩點,之后帶隊一舉搗毀,還了群眾安寧。
“群眾的需求,決定了我們警察的行動。”擔任蚌埠市公安局特警支隊一大隊教導員后張劼要求,大隊民警要真正樹立起“必須嚴格依法履行職責,必須嚴格按制度辦事,必須全力辦好每件事”的思想,多進社區,走到群眾身邊,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讓群眾真正從“警民一家親”中得到實惠,享受平安和諧。
對待同事,他有一顆真誠心
張劼受傷送醫搶救的時候,特警隊的同志們都趕到醫院守護張劼。當時在場的護士說,病房內外掩面而泣的很多都是特警小伙子們。
一張紙上歪歪扭扭寫著6個字——永遠的二中隊,這是張劼寫下的。張劼傷情有所好轉時,二中隊的同事們去看他,大家都舍不得走。還不能說話的張劼就拿起筆顫顫巍巍地寫下這6個字,同事們才哭著離開。
蚌埠市特警支隊一大隊二中隊被稱為蚌埠特警的“尖刀中隊”,在張劼的帶領下戰績卓著,獲得了許多榮譽。
“盡管每次急難險重的任務,張隊都是沖在前面,但是,在評先爭優的時候,張隊總是躲在后面,把榮譽留給兄弟們。”特警李龍說,張劼定下了一個不成文的約定,遇到緊急情況時共產黨員先上、隊長先上、結了婚的先上。如此一來,每次沖在前面的就是他了。
特警隊員劉冰冰說,他父親查出鼻腔惡性腫瘤,作為家中獨生子的他亂了方寸。張劼開導他、關心他、幫助他,聯系上海的同學,為他父親就醫提供方便和幫助。
女特警祁穎說,新招錄的女特警初入集訓隊時,每天10公里的武裝越野是她們最難過的一道關。當時,跑完10公里的張劼總會折返回來喊著口令帶著她們跑完全程。慢慢打開了困擾她們“女警比不過男警”的心結,10公里武裝越野很快就順利完成了。
特警們都說,張劼更像是兄長,時時關心著他們的工作和生活,這份情誼真摯而又無私。
對待家人,他傳承英雄基因
張劼有一個溫馨而幸福的家。妻子是小學體育教師,女兒就要讀小學了。父母都已退休,安享晚年。而張劼搶救期間的兩張病危通知書,讓這個原本安寧溫馨的家庭承受了巨大悲痛。直到第3天,張劼從死亡線上挺了過來。父親張留成才稍稍緩過神來。
“我那時想,因為我是一名警察,張劼選擇了當警察,這到底錯沒錯?”張留成說,然而張劼用自己的行動給出了答案,是人民警察的職業榮譽感和崇高的責任感給了他舍生忘死的信念。
一對父子,兩代英雄,英雄的基因就這樣傳承了下來。
因為受傷,張劼有了更多時間與父母、妻子、女兒在一起,享受到從警16年來從未有過的家庭快樂。
但是,張劼不愿留戀在小家庭的快樂之中。一年多來,張劼積極治療,堅持鍛煉康復,他要盡快回到工作崗位上,為廣大群眾守護平安、營造幸福快樂的和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