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雅文
摘要:本文以語用學的角度,運用關聯理論對《天下第一樓》的言外之意進行分析闡釋。論文力求分析作品中言外之意的體現手段,并闡述作品言外之意運用的語用價值。
關鍵詞:言外之意;語用價值
一、引言
在日常交際中,有時由于人們覺得直截了當地表達自己的意圖顯得不合時宜的時候,他們往往會采取曲折、迂回或隱蔽的方式間接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以避免語言直露帶來的不便,這時就運用“言外之意”①。本文從認知語用學②的角度切入,運用語用關聯理論對《天下第一樓》言外之意進行賞析。
二、關聯理論概念分析
關聯理論是由法國學者斯珀伯(Sperber)和英國學者威爾遜(Wilson)所創立的。③
第一,言語交際。斯珀伯(Sperber)和威爾遜(Wilson)提出言語交際是一個明示——推理過程。從說話人的角度來說,交際是一種明示過程,即把信息意圖明白地展現出來;從聽話人的角度來說,交際又是一個推理過程,根據說話人的明示行為,結合語境假設,求得語境效果,獲知說話人的交際意圖,④即言外之意。他們還認為,語言交際過程是一種認知——推理——互明的過程,交際雙方能達到默契的配合主要是由于有一個最佳的認知模式——關聯性。
第二,語用推理。在明示——推理過程中,對話語理解其重要作用的是由受話者的一系列假設所構成的認知語境,所謂的認知語境是認識主體所能感知到的或者推斷出來的各種事實。⑤認知語境主要由三種信息組成:詞匯信息、百科信息、邏輯信息。⑥為使交際成功,“互明”是關鍵,“互明”是交際雙方對認知環境中的事實或者假設在心理上能作出共同的認知和推斷。
第三,關聯性。關聯性是制約演繹推理的原則,而語境效果是衡量關聯性的一個必要條件,二者成正比,即在同等條件下,語境效果越大,關聯性就越強。然而語境效果不是衡量關聯性的唯一因素,還需要在心理上付出一定努力。在同等條件下,付出努力越多,關聯性就弱;反之付出努力越少,關聯性就強,證明取得的語境效果大。
三、《天下第一樓》言外之意體現的手段
(一)通過短語體現的言外之意
案例一:
常 貴 都知道克五會吃,其實會吃的是跟在他后邊的那位修二爺。原先他傍克老太爺,而今又傍克五爺,是個專門會吃的主兒。有一回,克老爺子去便宜坊吃鴨子,嫌擦嘴的手巾把兒硬,這位修二爺腦子快,想起來發面餅了,從那兒以后,咱們燒鴨子飯莊都得預備六瓣荷葉餅供主顧們擦嘴用。
王子西 他是旗人?
常 貴 浙江金華人,專門出火腿的地方。他說金華火腿所以好吃,是因為每做壹批火腿的時候,中間壹定要夾雜壹只狗腿。
王子西 聽著都邪性!
常 貴 他說,做什麼菜都有這個道理,這叫狗腿。
案例一分析:這是第一幕常貴和王子西在議論修鼎新的情節。發話者常貴的明示信息是修鼎新這一人物的角色是專門陪主子吃的高級奴仆,擅長拍馬屁。受話人王子西開始將剛才所接收的信息進行推理,但由于對修鼎新這個人物不太了解,于是他提出疑問“他是旗人?”,發話者常貴繼續舉出例子發出明示信息,描述修鼎新說“每做壹批火腿的時候,中間壹定要夾雜壹只狗腿。”此時受話者王子西憑借認知語境中的詞匯信息和百科信息,根據一般常識和經驗信息能夠推理出“狗腿”這個詞匯不單純指食物,而是有它的言外之意,所以他的回答是:“聽著都邪性!”當發話者常貴再進一步明示“狗腿”的意思,“做什麼菜都有這個道理,這叫狗腿。”此時受話者根據邏輯信息推理便可得知,“狗腿”的言外之意是指暗諷修鼎新善于阿諛奉承特點。受話人王子西之所以能夠明白話語的暗含內容,主要由于他能夠找到對方話語同語境假設的最佳關聯,通過推理推斷出語境暗含,最終取得語境效果,達到交際成功。
(二)通過段落體現的言外之意
案例二:
盧孟實 (興奮起來)快拿筆來。
玉雛兒 (忙去柜上取紙筆)
盧孟實 (突然又沮喪起來)我這麼上勁兒干什麼,有那倆“攪屎棍”,什麼也干不成。
玉雛兒 真是屬風箏的,壹會高,壹會低。
盧孟實 線兒在人家手里攥著,高低由不得我。
玉雛兒 要是我就把線兒鉸了!
盧孟實 鉸了?
玉雛兒 不當大掌柜的,壹輩子還是聽人家使喚。
案例二分析:這是第二幕盧孟實和玉雛兒的一段對話。兩人每一句話都含有豐富的言外之意,但兩人卻能夠做到“互明”,說明這兩人的認知環境很大。斯珀伯和威爾遜提出:“在同等條件下,關聯性越強,語境效果越大。”⑦而努力與關聯性則成反比。如文中盧孟實口中提到兩根“攪屎棍”,玉雛兒準確理解發話著的言外之意,明白他暗指唐家兩兄弟。盧孟實也順著她的話往下說,“線兒在人家手里攥著,高低由不得我。”這句話所暗含的言外之意是雖然整個店都是在他自己掌管經營,但店的實權還在于老掌柜兩個兒子手上。玉雛兒與盧孟實的“互明”達到一個高度,二人說話時無需付出太多努力,對方便可理解話語含義,說明話語具有最大的關聯性,因而取得最大的語境效果。兩人彼此心神意領,于是最后玉雛兒提議把“線鉸了”的話外之意是奪回福聚德的實權,不再受控于兩個有名無實的老掌柜的兒子。兩人的言外之意表達都獲得實現。
四、《天下第一樓》言外之意的語用價值
(一)突出人物性格
《天下第一樓》的諸多對話都含有頗多的言外之意,而這些言外之意超越了普通的功能性,除了具有情節傾訴性,有時還能夠突顯人物的性格,進一步塑造出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案例三:
常 貴 幾位爺兒過年好!吃飯請上樓吧。
某 甲 (打量著店堂又盯住玉雛兒)早聽說妳們這兒有個叫什麼“雛兒”的,有手堂子萊的絕活。
常 貴 (接)我們竈頭叫李小辮,最拿手“三不沾”,不沾筷子,不沾牙、不沾——
某 乙 (打斷)大爺專門為堂子菜來的,有沒有快說,少廢話!
常 貴 (發現來人衣襟下有槍,示意玉雛下)爺兒們別急,我——
某 乙 (推開常)妳躲開!
玉雛兒 別忙,我就是玉雛兒。
某 甲 (湊近)久聞大名了,在胭脂巷不出金子見不著您的面,今天伺候伺候我們爺兒們吧。
玉雛兒 (不緊不慢地)那是應當的,幾位,想吃什麼?
某 乙 (怔了壹下)妳會做什麼?
玉雛兒 玉雛兒生在蘇州鄉下,會做的都是些鄉間小菜。幾位聽我報幾樣:珠聯璧合、富貴有余、連生貴子、百年好合、藍田種玉、好事發財、雪里藏珍、合浦還珠、春苗飛絮、金玉滿堂,不知幾位是喜酌、梅酌、會親酌呢,還是壽酌、羌酌、進學酌?
幾個人聽傻了。
某 乙 (假充內行)什麼酌不酌的,哥兒幾個就是圖個熱鬧,來個“金玉滿堂”。
其余的人隨著附和。
某 甲 (留個心眼)咱們吃過見過,四大堂、八大樓都會過,妳先說說什麼叫“金玉滿堂”?
玉雛兒(不懂不忙,慢啟朱唇)經霜乳唾好燕窩二兩,用天泉水發好,銀針挑去黑絲,加嫩雞湯,好火腿,玉柱蘑菇爛煨成玉色;呂宋青鯊翅,不用下鱗,只取上半原根,用肘子、雞湯、鮮筍、冰糖燉兩天,煨成金色;小刺參滾內湯泡三次,雞汁、肉汁,蝦子汁燒成棗紅色;再加三錢“西施舌”,七個烏魚蛋,十枚銀杏,配上筍尖絲,鯽魚肚、香菌、木耳、野雞片,燒幾個滾兒,勾琉璃欠兒,下明油,倒掛出鍋,盛在金托金盞四爪金龍缽里,叫做“金玉滿堂”。
某 乙 (不由吐出壹口氣)我的媽喲,這得多少錢壹缽呀?
玉雛兒 不多,有二兩金子足夠了。
某 甲 這菜也就給皇上吃吧。
玉雛兒 皇上倒怕沒有幾位爺的口福。(抖開壹個極標致的圍裙,就要下廚)
某 甲 (知道這個玉雛兒不好對付)我們幾個今天不想吃金呀玉的,想試試妳家常的手藝。
玉雛兒 好啊,壹會我調壹碗醋椒鴨絲湯,給幾位醒酒好不好?常貴,請幾位上樓吧。
幾個男人上樓。玉雛兒拉住常貴。
玉雛兒 我看這幾個來者不善,您小心點。
案例三分析:
玉雛兒這一人物在劇中的形象是個聰慧大方,善于化解問題的妓女。首先她說自己從小生在蘇州鄉下,會做的都是些鄉間小菜,言外之意也就是暗示這些人不要提出一些她做不到的非分要求,也體現出她已退為進的智慧。反之她列出的菜單都是一些非凡不尋常的菜,并對他們說:“不多,有二兩金子足夠了。皇上倒怕沒有幾位爺的口福”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暗示這些人她親自下廚做的菜價格不菲,不是粗鄙之人消費得起的,但又說皇上也沒有他們的口福,讓這些鬧事客人既感受到自己的自不量力,明知被嘲諷后無力還擊。但聰明的玉雛兒馬上找臺階讓這些人下,她的目的就是擺平風波,同時達到不被欺負侮辱的效果。與這些惡人幾個回合的較量下來,玉雛兒聰慧沉穩的性格,藝術的處事應變能力躍然紙上。
(二)推動戲劇高潮
戲劇沖突是指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矛盾沖突在戲劇中的集中、強化反應。⑧戲劇在一個個矛盾沖突之中走向高潮,而戲劇對話的言外之意在戲劇沖突的開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推動戲劇達到高潮。
案例四:
唐茂昌 盧掌柜,你打算怎麼打發常貴?
盧孟實 有病給治,人死好好發送。
唐茂盛 你對伙計倒不錯,可用的都是我們的錢。
盧孟實 我當掌柜的,不在伙計們身上打主意。
唐茂盛 那你就在我們身上打主意?
盧孟實 (不示弱)這話什麼意思?
唐茂盛 福聚德日進百金,這麼多錢都到哪兒去了?別以為我們不知道!
唐茂昌 先父臨終沒把買賣交給我們弟兄,而托付給了妳,你可得對得起他老人家。
盧孟實 盧孟實問心無愧。
案例四分析:這是堂頭常貴中風后,盧孟實和唐茂昌的一段對話。常貴中風后,盧孟實主張先救人要緊,而唐茂昌第一反應是責怪盧孟實治病救人用了他們的錢。盧孟實的回答是:“我當掌柜的,不在伙計們身上打主意。”這里的“打主意”言外之意是他經營福聚德,從不貪一分一毫,對伙計們也都公公正正。而唐茂昌的回答:“那你就在我們身上打主意?”這個“打主意”暗指盧孟實掌管福聚德,所有的錢、賬、買賣也一概不許他們過問,認定盧孟實背地里“吃了”福聚德不少錢。兩個“打主意”的言外之意推動了劇情的發展,倆兄弟其實是想要找盧孟實的茬兒,然后把福聚德收回來,逼盧孟實交出經營大權。到這里為止,戲劇沖突緊張,激烈,尖銳,推動了戲劇達到高潮。
(三)升華戲劇主題
案例五:
玉雛兒 孟實說,他這輩子該干的都干了,就差門口這副對子,臨走打好了,請給掛上。
唐茂昌 (看)“好壹座危樓,誰是主人誰是客。只三間老屋,半宜明月半宜風。”
腳夫們把對聯掛好。
修鼎新 (心領神知)“好壹座危樓,誰是主人誰是客。只三間老屋,半宜明月半宜風”……差個橫批:“沒有不散的宴席。”
唐茂昌 (感到有點不大對勁兒,剛要說什麼)
案例五分析:玉雛兒轉述盧孟實的話:“他這輩子該干的都干了,就差門口這副對子。”言外之意是他作為福聚德的掌柜,幾年來苦心經營,不存私心,鞠躬盡瘁,問心無愧。留下的對聯:“好壹座危樓,誰是主人誰是客。只三間老屋,半宜明月半宜風。”的言外之意其實涵蓋了整部戲劇的故事主旨,精明實干的盧孟實讓入不敷出、勢如累卵的福聚德東山再起,然而卻在最后含冤離去。而修鼎新所說的橫批“沒有不散的宴席”繼續推動戲劇的發展。使得整部戲劇籠罩著悲劇傷感無奈的情緒。盧孟實的勤勞實干與聰明才智,以及在伙計受難生病時挺身而出的義氣深重的形象早已深得觀眾的心,同時游手好閑的敗家子習氣和黑暗腐朽的社會勢力也遭到了批判和控訴。戲劇最后這段充滿言外之意的對話很好的升華了戲劇的主題。
五、總結
本文著重分析了《天下第一樓》中的言外之意的體現手段和語用價值及效果,將語用學知識應用與文學作品分析,力求了解發話著的真實交際意圖,從而好地了解語言的力量,更準確地把握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題,領略作家運用言外之意達到的良好效果以及精妙之處。
注釋:
①朱全紅:<曹禺《雷雨》言外之意的語用學分析>,《哲學與人文科學》,2011年版,第S1期,頁1。
本文所研究的言外之意是指:語言交際過程中,對需要依賴特殊語境才能推導出來的話語含義。
②徐盛桓:<認知語用學研究綱論>,《外語教學》,2007年版,第3期,頁1。
認知語用學是語用學在學科自身發展過程中參照認知科學的目標、理論、方法進行語用學研究的一個學科,是語用學的分支。它是以語言的運用作為具體研究內容來研究人們的認知過程、認知特點、認知規律。
③Dan Sperber,Deirdre Wilson.Relevance:《communi-caitian and cognition》,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布萊克維爾出版社,2001版。
斯珀伯(Sperber)和威爾遜(Wilson)在批判地吸收格賴斯(Grice)合作原則、福多爾(Fodor)認知理論、齊夫(Zipf)行為科學理論等眾多前人成果的基礎上,于1986年合作出版了《關聯性:交際與認知》一書。
④Dan Sperber,Deirdre Wilson.Relevance:《communi-caitian and cognition》,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布萊克維爾出版社,2001版,也F25。
⑤朱全紅:<曹禺《雷雨》言外之意的語用學分析>,《哲學與人文科學》,2011年版,第S1期,頁5。
⑥詞匯信息是指詞匯之間的組合關系和一些詞匯本身所包含的意義。百科信息是指人們對于客觀世界的一般常識和經驗信息。邏輯信息是指通過連接詞或者其他的能夠表示出邏輯關系的語言手段而得到的信息。
⑦Dan Sperber,Deirdre Wilson.Relevance:《communi-caitian and cognition》,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布萊克維爾出版社,2001版,也F27。
⑧朱全紅:<曹禺《雷雨》言外之意的語用學分析>,《哲學與人文科學》,2011年版,第S1期,頁40。
參考文獻:
[1]索振羽.語用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2]姜望琪.語用學:理論及應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3]何自然.語用與認知關聯理論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4]Dan Sperber,Deirdre Wilson.Relevance:communi-caitian and cognition[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布萊克維爾出版社,2001.
[5]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6]姜望琪.當代語用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7]袁梅.論言外之意的特征[J].唐都學刊,2004,(06):137-139.
[8]張杰.《雷雨》意在言外的語言藝術[J].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2007(07).
[9]金燕芬.言外之意的語言邏輯分析[N].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2011(06).
[10]朱全紅.曹禺《雷雨》言外之意的語用學分析[D].浙江大學,2009.
(作者單位:廈門市江頭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