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鋒
摘? 要:書法作為中國獨特的和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應在書法作品的創作中,既要秉承傳統格調,又要擁有與時代精神相契合的意境,力求在書法藝術內容和形式的深入研究以外,加大對時代特色的探討,從而創作符合新時代精神的書法作品,以此來展現時代的氣度和風貌。
關鍵詞:中國書法;秉承傳統;時代意境
[中圖分類號]:J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36--01
中國書法是中華文化的載體和標志,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作為獨特的和傳統的藝術形式,應在創作的書法作品中既要秉承傳統格調,又要擁有與時代精神相契合的意境,以此來實現時代的氣度和風貌。
書法不僅僅是一種藝術,更多的是一種承載,承載著傳統,又突顯著鮮明的時代特點。書法并不只是簡單的寫字,它是以漢字為基礎,用毛筆作為書法工具,把漢字的美用線條和結構表現出來,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創新,是具有四維特征的抽象符號藝術,富有深厚的文化內涵。縱觀古今,書法作品是通過線條、點畫、結構和章法的美,來表達書者思想感情的,千變萬化的書寫形態既體現了萬事萬物“對立統一”的規律,又超出形態之外反映了書寫者的精神、氣質、學識、修養并透露著時代的氣息。晚清學者劉熙載在巜藝概·書概》中說:“書貴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別。入他神者,我化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為我也。”這里所謂的神,就是書者的思想感情,道德修養等主觀東西的物化的結晶。唐代書家孫過庭在《書譜》中評王義之書法時說:“豈唯會古通今,亦乃精深調合”,也就是指右軍書法不僅會古通今,并且能做到感情深切,筆調吻合,表現了他一定的思想感情,使形式與內容辨證地統一起來。所以說討論書法的線條、點畫、結構等所表現出形式、風格的創新,實際上也是為了表現新的時代精神的內容,但如果一味僅僅從形式、風格出發來探討創新問題,忽視時代意境,就會本未倒置。而形式和風格的創新,也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應該是實事求是而不是一味追求到人們看不懂就算達到創新目的了。
今天的書法藝術,在普及與提高上都有長足發展,對建設現代中國精神文明發揮了很大作用。但也應看到,相比其他藝術門類,書法藝術比較明顯地落后于時代和生活節奏。因此我們應該嚴肅探討其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造出符合大眾要求、與時代同步的書法作品。
長期以來,書法家們多以漢字繁體字入書,習慣于從右到左堅寫,內容大多是唐詩宋詞一類。這當然不能一概反對,但這對于日常生活使用簡化字、讀寫白話文的當今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來說,不能不是個欣賞的障礙。繁體字不認識,古詩詞看不懂,怎么能談得上欣賞并從中獲得美的享受呢?書家書寫古詩詞,由于與古代生活距離較遠,必然影響書家對文字內容的深刻理解和體驗,那么就很難在運筆時充滿著無限激情。更重要的是只寫唐詩宋詞無法反映新時代風貌,假如書法作品失去了時代性,書法作品的生命也就不可能長久,那么,只寫唐詩宋詞,若干年以后,我們這個時期可能形成書法史上沒有時代特色的一段時期,會被后世評說是沒有文學修養和時代風尚的一代。
因此,我們應該提倡創作和選擇富有時代感的內容書寫,提倡用簡化字書寫,力求在書法藝術內容和形式的深入研究以外,加大對時代特色的探討,從而創作出符合新時代精神的書法作品。
古往今來,歷代書法家既重技法與形式風格,也重書寫的文字內容,只不過服務的對象不同罷了,盡管當今書法己經成了單純的欣賞藝術,但仍然脫離不了書寫內容。這就有一個如何貫徹為人民服務的藝術方向問題。當然,不能要求書法機械地從屬于臨時的、具體的,直接的政治任務,但這不等于書法藝術與政治毫不沾邊。當然,也不是說今后古代詩詞一律不許寫了。健康向上的古詩詞、格言、佳句適當場合還可以寫。我所強調的,是應大力提倡書寫反映新時代風貌為內容的書法作品。古詩詞可以入書,新詞新詩更應該入書。新的形式與新的文字內容完美統一的書法作品應受引鼓勵,并使之成為主流。
從漢字書體演變歷史來看,經歷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等許多大的轉變,其特點就是由繁到簡,而且是一個不斷簡化的歷史過程,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適應社會時代和生活節奏變化的結果,是適應廣大人民群眾要求文字易寫、易認、易懂、易賞的愿望的,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至于好寫與否,美不美等,可以在實踐中去解決,這里有一個習慣和藝術創造的問題。藝術是不能墨守成規的,現在難寫的字,熟練了就變得易寫了;初寫可能不美,經過探索就會逐漸寫得美了。應該看到,書法既能成為供人欣賞的獨立的藝術,同時也起著表情達意的工具作用,其藝術性和實用性是不能截然分開的。書家書寫簡化字,不僅對漢字改革有利,對書法藝術自身的普及、繁榮和發展也是有益處的。當然,提倡大眾書法并非一味搞簡化字書寫,而應同其它藝術形式一樣呈現多樣化局面。縱觀書法史發展歷程,幾千年的風雨洗禮,歷經多少創新變革,才形成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才能得以屹立于世界藝術之林,書法必須遵循繼承傳統并隨時代創新這一規律,才能代代相傳,永無止境。作為書者自身應心存“筆墨當隨時代”的觀念,依據書寫的內容和形式,選擇適合的、符合現代人需求的表達,努力提高素養,創作出內容健康、格調高雅、催人向上、能代表當代先進文化并具有強烈時代精神風貌的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1]中國書法藝術的時代特征 陶小軍? 《藝術百家》2014年第01期。
[2]淺論中國書法的表現性 鄧歡華? 《美與時代.城市》2013年第04期。
[3]略論書法藝術作品的情感表現 魏潔 《美術大觀》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