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加相
近年來,西雙版納州委、州政府結合實際,把特色生物產業、旅游文化產業、加工制造產業、健康養生產業、信息及現代服務產業、清潔能源產業作為全州重點發展的“六大生態經濟產業”(以下簡稱:六大產業)。圍繞金融支持六大產業發展情況,筆者組織開展了調查,針對存在問題,提出了解決的初步對策建議。
一、金融支持西雙版納州六大產業發展情況
2016年以來,西雙版納州制定下發了《關于培育壯大生態經濟產業的意見》、《西雙版納州傣醫藥南藥產業發展規劃(2016-2030年)》等系列文件,成立了生態經濟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推動六大產業發展,金融部門積極配合發力,助推六大產業發展。
(一)完善工作機制。落實六大產業制度保障
一是完善制度建設。西雙版納中支代州政府起草了《西雙版納州金融支持生態經濟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2017-2020)》(征求意見稿)。二是加強部門協作。加強同州發改委、州農委辦、州工信委、州生物產業辦等政府職能部門的溝通協調,先后多次對接,走訪調研,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加強窗口指導。組織召開全州金融運行分析會、窗口指導會等,鼓勵金融機構采取多項措施加大對六大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
(二)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提高六大產業金融服務效能
一是金融組織體系不斷完善。當前全州已形成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農信社、農商行、村鎮銀行、小微銀行并存的14家銀行業金融機構,以及20家保險公司,17家小額貸款公司,2家融資擔保機構協調發展的金融服務體系。二是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下沉。目前全州所有鄉鎮已實現銀行業金融服務網點全覆蓋。全省首個村級信用社營業網點在布朗山布朗族鄉的班章村設立。三是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截至2017年8月末,全州累計完成農戶數據采集、核查、入庫、評級共計11.51萬戶。向農戶發放貸款12.47萬筆,貸款余額51.69億元,惠及農戶5.61萬戶。四是農村支付環境持續優化。截至2017年8月末,全轄建立惠農支付服務點345個,實現32個鄉鎮和222個行政村全覆蓋。
(三)發揮輸血功能,加大六大產業信貸資金支持
西雙版納州各金融機構把支持六大產業發展作為優化信貸投向和培育新的盈利增長點的重要方向。調查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全州六大產業貸款余額約678801萬元,占全州各項貸款的17.96%。其中,特色生物產業貸款余額約50932萬元、旅游文化貸款余額約125550萬元、加工制造貸款余額約76287萬元、健康養生貸款余額約19295萬元、信息及現代服務貸款余額約16765萬元、清潔能源貸款余額約389972萬元。
(四)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扶持六大產業發展
一是加強存款準備金管理。按照轄區縣域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將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當地貸款考核結果,落實優惠存款準備金率政策,有效增加基礎貨幣供應量,釋放流動資金。二是運用扶貧再貸款資金,推進產業扶貧。自扶貧再貸款設立以來,截至2017年6月末,西雙版納州轄區人民銀行累計發放扶貧再貸款8.2億元,西雙版納州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累計利用扶貧再貸款資金發放貸款9.07億元。在全州推廣“扶貧再貸款資金+合作社/企業+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目前扶貧再貸款資金已使轄區33個農村經營主體,10余個種養產業(包括:茶葉、橡膠、水果、蔬菜、豬、牛、竹鼠等)獲得了直接受益,推動形成農戶脫貧、企業變強、產業發展、地方增收的多方共贏、良性發展局面。
(五)促進平臺搭建。強化政銀企工作合力
一是人民銀行聯合發改委、工信委等相關政府部門組織召開政銀企座談會,增強政銀企溝通交流,緩解六大產業所涉及的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和效能。二是自2016年起每年組織開展銀企意向合作簽約儀式,為西雙版納州重大項目建設、重點企業生產提供有效信貸支撐,2016年、2017年簽約金額分別達100.63億元、84.23億元,涉及橡膠、糖、茶、水果、電力、旅游等多個行業和領域。如農發行、農行與西雙版納州專業從事蔗糖生產、加工、銷售的現代化省級龍頭企業——英茂糖業有限公司,簽訂共計3億元的貸款意向合作協議。三是引入擔保機制,以“銀行+擔保公司+企業”模式,州政策性融資擔保公司為華坤生物有限公司提供融資擔保,同農信社合作,向企業發放貸款貸款1000萬元。
(六)優化信貸投向。加大對重點工業園區的支持
截至2017年6月末,金融支持工業園區貸款余額共計160405萬元,其中園區建設貸款2600萬元,園區企業貸款157805萬元,2017年以來,西雙版納州金融機構累計發放園區企業貸款23185萬元。
二、金融支持西雙版納州六大產業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六大產業發展基礎仍然薄弱,有效信貸需求不足
一方面今年以來橡膠和茶葉等主要農產品價格出現了反彈,但西雙版納州民營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主要以勞動密集型和低端加工制造業為主,進入門檻低、產業鏈短、產品附加值不高,導致目前州內企業,尤其是以橡膠、茶葉生產初加工為主的民營企業的競爭激烈、利潤微薄,生產經營仍面臨較大的困難。工業企業數量較少,工業生產仍以低端加工制造業為主,產品科技含量低,受去產能、抵押擔保難落實等影響,全州工業貸款增長乏力,6月末工業貸款余額67.51億元,同比減少8.0%。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信貸抵押物。調查顯示,西雙版納州部分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粗放,以家族式管理模式為主,內部管理和財務制度不健全,有效信貸抵押物缺乏,導致流動性緊張問題與有效信貸需求不足并存。如西雙版納州橡膠加工制造龍頭企業——曼列橡膠公司,因土地權證未落實,缺乏有效抵押物,目前存在5000-6000萬元的流動資金缺口,難以通過銀行貸款的方式得到有效解決。
(二)缺乏龍頭企業名錄和重點項目庫,信貸資金難以精準對接
目前西雙版納州善尚未建立六大產業的龍頭企業名錄和重點項目庫,產業內企業發展目標不明確、積極性不高,而金融支持的方向性不明確,缺乏切入點,難以實現精準發力、精準支持,信貸著力點難以把握,“以點帶面”發展壯大西雙版納州六大產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三)相關配套機制不完善。金融機構信貸投放難
一是融資擔保機制不完善。目前全州僅有l家政策性融資擔保公司,一市兩縣尚未成立專門的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二是風險分擔和損失補充機制不健全。目前西雙版納州風險補償和分擔機制、政策性保險機制不完善,風險緩釋機制不健全,六大產業風險補償基金、保險政策尚未建立。三是大部分涉農企業,通過租賃方式使用土地,而農村產權不明晰,“兩權”抵押、“三權分置”配套設施不完善,缺乏有效抵押物,導致融資困難。
(四)考核評價激勵制度不完善,金融機構積極性不高
一方面缺乏客觀公正的評價標準和體系,政策落實效果無法量化;另一方面缺乏相應的財稅政策支持。六大產業中,特別是處于孵化期或長期發展滯后的企業和產業,信貸介入風險較大,而財稅優惠政策、配套補貼政策的缺失,更加難以調動金融機構的積極性。
(五)缺乏專門的統計標準和口徑。數據監測存在困難
—是缺乏六大產業統計標準和口徑,缺少科學數據支撐和決策依據,六大產業發展速度規模、結構類型和質量效益難以精準計量,甚至產生數據“注水”現象。二是金融機構統計口徑不統一,產業包含內容五花八門,數據監測缺乏嚴謹性和客觀性,監測制度也難以執行。
三、推進西雙版納州六大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調整產業結構,優化信貸支持力度
一是積極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推進全州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升級、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推動西雙版納州橡膠、茶葉等傳統產業延伸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二是全方位加大信貸投入。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根據西雙版納州六大產業發展規劃,制定相應的授信政策、信貸目標和實施計劃,為西雙版納州六大產業發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三是探索創新信貸產品。積極探索創新推出適合六大產業發展需求的信貸產品,促進信貸投放。支持六大產業“互聯網+”行動計劃,加速產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
(二)建立生態經濟企業和項目“紅名單”。以點帶面促發展
加快信息共享平臺的搭建,深化政銀企合作機制建設,聯合農業、工信、商務、扶貧等有關部門,建立涵蓋各個生態經濟產業、有特色、有潛力且符合產業發展政策的企業和項目“紅名單”,創建龍頭企業庫和重點項目庫,為金融支持找準切入點,加大信貸傾斜,精準支持“正中靶心”,并以點帶面,發揮“紅名單”的模范帶頭作用,從而促進整個產業的發展壯大。
(三)強化配套扶持政策和措施建設,完善產業發展基礎保障
梳理整合財稅優惠政策,提升財稅支持的效能,同時按行業分類,為西雙版納州六大產業爭取各類可實現的配套補貼政策。建立“政府+擔保+銀行+再擔保”等多方參與、風險共擔的合作模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緩解西雙版納州六大產業融資瓶頸。建立政銀合作、銀擔互保的生態經濟產業風險分擔和損失補償機制。進一步完善涉農信貸、小微企業、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等風險補償獎勵機制,充分發揮財政貼息等政策的引導作用,調動金融資金加大對六大產業重點領域、重點項目的支持。大力發展農業保險,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范圍,增加參保品種,提高保費補助標準,擴大覆蓋區域。
(四)明確統計標準和口徑,實現金融支持精準對接
遵循現實性、科學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明確統計標準,在現有的六大產業大類別的基礎上,統計部門可結合地方實際,借鑒云南省八大重點產業分類方式,同時廣泛征求各個產業涉及的職能部門的意見和建議,充分開展調查研究,建立西雙版納州六大產業統計標準和口徑。全面掌握產業發展狀況和市場主體發展動態,為產業下一步發展規劃的制定、政策措施的實施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撐。同時促進金融機構準找落腳點,為西雙版納州六大產業發展提供合理有效的信貸支持。
(五)促進產業融合,以協同發展來提升競爭力
西雙版納州六大產業既相互區別,又緊密聯系。要明確各個產業的發展優勢,選準突破口,集中財力、物力、人力,強化創新驅動、開放帶動、改革推動、政策扶持和聯動發展,實現各個產業的耦合發展,通過產業的聯動發展,實現西雙版納州六大產業的協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