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昨天“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八屆年會”上,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柳傳志在演講時候說:2000年前后,在央視《對話》欄目上,李書福說要做汽車,大家覺得太可笑了,覺得不可能。李書福是背著挎包給人照相出身的,后來做了一個摩托車公司就很了不起了。他說要做汽車,底下的人連我在內都絕對不相信”。
當時給李書福起一個外號叫“汽車瘋子”,“今天瘋子怎么了?買了沃爾沃,今天又成了奔馳大股東,不是給中國企業家長臉嗎!”
柳傳志說的這期節目是2001年12月23日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對話》一期叫《中國企業家面對變革》的節目,距今已經17年了。
當時只是《對話》一期普通的節目而已,來的企業家現在看來可以說是大腕云集: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志、深圳萬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石、四通集團董事長北段永基、中國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搜狐公司CEO 張朝陽、《中國企業家》雜志社社長劉東華、聯合運通投資顧問管理公司董事長張樹新、神州數碼有限公司總裁郭為等(以上職務都為時任)
01
柳傳志:李書福很難獲得汽車產業的奶酪
當時做這期節目的背景是李書福花費了10億研發費用,經過漫長的等待剛剛拿到汽車生產許可證,我們再現一下當時柳傳志等大佬是怎么錯看李書福的。
主持人陳偉鴻問柳傳志,李書福能不能獲得汽車產業的奶酪?
柳傳志說:我覺得李總現在得到的還不是奶酪,你得到只是尋找奶酪的權利。
主持人插話說,您(柳傳志)這句話給他(李書福)打擊很大。
柳傳志接著補充說,因為有了這個權利以后,你去尋找它,真的能不能切到手還是另外一個問題。有尋找的權利和能分到它是兩回事,那個后邊有可能還要經過18層地獄的考驗還真說不定呢。
02
李書福:我不是瘋子
主持人陳偉鴻問李書福,很多人說你是一個汽車瘋子,到底瘋到什么程度?
李書福毫不猶疑回答,你說我是瘋子我認為我不是瘋子,我覺得我們這是生產汽車,我認為這是一個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陳偉鴻追問,那么他們為什么說你是瘋子,你覺得你哪一點特別不可理解?
李書福說,世界在變,社會在變,人類在變,什么都在變,你如果說用原來老的思想,傳統的觀念來看新的世界,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一個大迷宮,你怎么樣在這個大迷宮里邊能夠走出自己的一道路來。
中國的汽車工業它一定要崛起來,怎么崛起來?在美國的話,一年的工資收入可以買兩輛轎車。而在我們中國十年的工資收入,還買不到一輛轎車,所以這個轎車普及不了。現在我們要做到中國人一年的收入能買到兩輛轎車還做不到,那么我準備爭取中國人一年的收入能夠買一輛轎車,那么比如說一年的收入是三萬到五萬,那我們汽車價格也就是三萬到五萬,這樣的話就和他的生活水平和他的收入能夠匹配起來,那他才能買得起用得起。這是一個比較實際的想法,這個你說是瘋子,我想不是吧,你說對不對。
03
李書福:中國要有自己的汽車廠
主持人陳偉鴻問:我在中國企業家雜志上面還看到了一句話,可能對你也比較打擊,這句話是這么說的,它說國家不給你生產權其實是保護你,如果真的給了你,其實就害了你。
李書福回答說,這說明大部分人都覺得中國不應該有自己的汽車廠,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這個意思,就是中國的汽車工業必須要全盤由外國人來主宰,是這個意思。所以他的意思就是說,誰找到跨國公司合作誰就是贏家,也就是說中國的所有汽車廠趕快去找跨國公司合作,我就不贊成這個觀點。
在央視財經頻道《對話》這期節目的結尾,主持人讓柳傳志等預測一下李書福能不能造汽車成功,大家沒有一個肯定的回答,只有柳傳志說:李書福可能要脫幾層皮才能達到目標。
格局決定一切 遲忠波:有一本書叫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有人說李書福是偏執,甚至說是瘋子,但是我覺得李書福是自信,是豪氣沖天的自信!17年前李書福的回答充滿了這種豪氣,這就是他為什么能夠收購沃爾沃,入股奔馳的真正原因吧。
04
你想成功就不要輕易相信權威的質疑!
創新有些時候就是發生在大佬看不起看不上的時候,當所有人都覺得是機會的時候,根本就輪不到李書福。
創新者必須自己要有這種堅定的毅力,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要有能夠抵御住各種壓力,17年前,李書福“舌戰群儒”成就了今日之成就。
“創”和“闖”是同音,沒有“闖”哪來的“創”?所以。正是因為有那么多像李書福這樣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才有了我泱泱大國今日之輝煌成就。
權威是在某一個特定的領域是權威,不是在所有的領域都是權威,不要盲目相信權威所有的判斷。權威站在過去成功經驗的一個緯度上來看待一個項目,這就很容易產生誤差,這是權威的認知格局局限決定的。
從小到大,我們無數次被“權威”選擇,無數次被“權威”放棄,但是請一定不要氣餒!相信自己!成功源自你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哪怕全世界都說你不能,你也要堅定認為——我能!
05
像柳傳志們致敬
柳傳志老爺子在這么一個公開的重要場合上來談十七年前自己看錯李書福,自爆家丑,可謂是用心良苦,高風亮節,足以看出柳傳志老爺子的格局和情懷。
他真心為李書福高興,更是為中國民族汽車產業自豪。更深層的意思是,柳老希望年輕人,能有李書福這種闖勁。
中國改革開放進入到第40個年頭,我們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但是,有些年輕人已經缺少了像李書福這樣的創新精神,缺少了這樣一種挑戰不可能的勇氣,缺少了挑戰權威的霸氣。
柳傳志老爺子,用自爆家丑的方式來鼓勵大家,實在是可愛、可敬!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年,在此讓我們一起像柳傳志等改革開放的第一代企業家門致敬!
砸了90億美元!這個中國農民,當了奔馳母公司的最大股東!要把多少汽車公司逼上絕路!
吉利董事長李書福以約90億美元價格收購了戴姆勒(Daimler)9.69%股份,成為奔馳母公司戴姆勒的最大股東。
這也是中國公司在西方汽車工業中的最大手筆投資。
吉利董事長李書福以90億美元收購戴姆勒近10%股份
北京時間2月24日凌晨消息,據外媒報道,戴姆勒證實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持有其9.69%的股權,按當前市價計算這筆股份的總價值為90億美元左右。這一持股比例意味著李書福成為戴姆勒最大的股東。戴姆勒在監管文件中說,李書福擁有逾1.036億股的投票權。
戴姆勒集團2017年凈利潤再創新高,達到108.6億歐元(2016年88億歐元),旗下奔馳再度蟬聯全球豪華車年度銷量冠軍。
李書福的奔馳投資,可以說是中國企業到國外投資里最牛叉最成功的案例了。
一向有“汽車瘋子”綽號的李書福,這次看來要把全球汽車公司逼上絕路了!
2
李書福不是官二代、富二代,貌不驚人!
他出身農家,長得像個典型的農民。長相敦厚,塌鼻細眼,看起來很能喝酒的模樣,十足的草根、草莽氣質。
和他的長相很般配,這廝神經特別大條,干事混不吝,屬于天塌下來也能睡得著的主。
豪賭+混不吝,是李書福商業品格里的兩大特征。
豪賭,這個是顯而易見的。李書福曾回憶說,“小時候我賭過錢,比方說贏了1塊錢,全放下,變4塊了,全放下,變8塊了,再全放下,變16塊。有些人贏了1塊錢,就收回5毛,他贏的錢明顯比我少得多。但我這種弄法,可能最后一次全沒有了,一分也不剩。”
李書福做冰箱,做摩托車,再做汽車,都是這樣。本來一個事情做得好好的挺賺錢,他忽然轉行了,跑去做另一個不賺錢的事情,而且是把他此前賺的所有錢全部押注下去,不管不顧,連這個行業的水有多深都不知道就一猛子扎下去。
李書福的第一桶金,是給人家拍照片。當時李書福19歲,剛高中畢業。那時中國照相機還很少,拍照片是門手藝活。國家對照相這個行業的管理屬于特種行業,就是說要想給人家拍照片,必須經過公安局批準。李書福從他父親那里借了些錢,才買的相機,這樣開始了創業生涯。
就這樣,李書福在臺州大街小巷里為人家拍照片。短短兩年,李書福收獲了百萬財富。這在當年,是不得了的事了!
李書福第二次創業,是在垃圾堆里提煉黃金和白銀。改革開放初期,很多的原材料都是國家控制、壟斷的,鄉鎮企業要想買一些銅皮、鋁皮,或者一些設備都是到舊市場買。臺州有很多廢舊電器市場,舊市場有一些銅皮上鍍金鍍銀的設備,尤其是一些大型變壓器,它的銅帶表面都是鍍銀的。李書福剛好從照片里學了一些分解溴化銀與氯化鈉的方法,這個銅和金、銀分開。于是,李書福又賺了第二筆錢。
兩筆錢賺到后,李書福就一古腦拿出來,去搗鼓一個冰箱配件廠,又賺到錢了!兩年后他索性辦起了一家名叫北極花的冰箱廠。冰箱廠超級賺錢,他很快成了當地有名的千萬富翁。
1993年,李書福決心要造摩托車。他一點也沒有做摩托車的經驗,最要緊的是沒有許可證。于是,他跑到北京機械部的摩托車管理處,愣頭愣腦地問,“我們想生產摩托車,是不是你這里批的?”結果碰壁而歸。不過還是沒有難住李書福,他很快找到一家瀕臨倒閉的國有摩托車廠,花錢“買”了一張許可證。東搞西搞,李書福成了第一家生產該款摩托車的廠家。
1994年,摩托車生意紅火的李書福有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造汽車”。
然而,吉利集團作為一個民營企業,根本就不可能獲得政府的支持,于是工廠用地審批就成了一個大難題。怎么辦呢?
1996年6月,李書福把剛畢業的安聰慧叫到身邊,指著一張圖紙對他說:“你去臨海造一個摩托車廠吧。”
一個月后,在辦事的路上,李書福突然對安聰慧說:
“那塊地我們要用來造車。”
“是那種車嗎?”安聰慧很驚訝,指著車窗外的一輛皮卡問。
“不,就要造這種奔馳車!”李書福看著對方,拍了拍車內的座椅說。
“我們審批的不是摩托車廠嗎?”安聰慧驚呆了。
“如果我們說是汽車,能被批下來嗎?這是一個秘密。”李書福狡黠一笑。
就這樣,李書福以每畝500元的價格拿到了城東開發區800畝沼澤地的使用權。當時在這片沼澤地上,沒有電、沒有水、沒有通信、沒有飯店、沒有商店,除了開發區建造的兩棟樓外,什么都沒有。但是,它畢竟讓吉利有了建造工廠的場地。
有了造車基地,還必須拿到汽車生產許可證,否則,沒有生產權,即使建立了廠房,也逃不掉被政府沒收的命運。因此,拿到生產權成為了吉利汽車要解決的又一難題。
1997年,李書福打聽到四川德陽監獄監獄長也是德陽監獄汽車廠的廠長,當時這家工廠已經停產了,但保留有汽車生產目錄,只能生產“6”字頭的輕型客車和兩廂轎車。根據目錄公告,“6”字頭的是客車、“7”字頭的是轎車。
于是,李書福找到這家工廠,投了2400萬,拿到70%的股份,與德陽監獄合資成立了“四川吉利波音汽車有限公司”,后改為吉利汽車制造有限公司。
然而,工廠設在監獄,進出不便,加之機構臃腫、事事請示,辦事效率太低,李書福想全部收購這家工廠,按照自己的想法經營工廠,但遭到了監獄長的反對。
不久,監獄長過世,李書福立即用合理的價格得到了剩下的30%股份。就這樣,1997年3月,吉利控股集團在臨海開始籌建汽車制造廠,首期于1997年完工。
有了技術,有了場地,又拿到了生產權,李書福終于可以制造自己的吉利汽車了。
1998年8月8日,第一臺真正量產的吉利汽車——吉利豪情下線。
當時李書福發出700多張邀請函,辦了100桌酒席,但當時吉利還是黑戶口,幾乎沒有嘉賓敢來捧場。
下線當天,李書福穿著西裝,打上領帶,等候嘉賓到來。8點,9點,……直到10點仍不見人來。李書福心如刀割。
“開始!”他實在等不及了,大聲喊道。就在這時,一個聲音響起:“書福,我來了!”李書福轉身一看,原來是副省長葉榮寶。那一刻,他熱淚盈眶。
豪情下線后,李書福繼續為吉利奔走,他在媒體和公眾面前,為私營企業搖旗吶喊。
1999年,時任國家計委主任曾培炎視察吉利時,李書福動情地說:請國家允許民營企業嘗試,允許民營企業家做轎車夢……請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
2002年11月初,在中國入世前夕,吉利終于如愿拿到了轎車的許可證。
吉利剛生產汽車時,用的是天津一家公司的發動機。后來,銷量上來后,對方突然要求漲價。安聰慧奉命到天津跟對方談判,一連七天,吉利的工廠不得不停工。這件事讓李書福意識到,吉利要想做大,就必須掌握核心技術。
此后,吉利下決心搞研發。他們一邊從天津購買發動機備用,一邊努力鉆研。經過一年的苦苦支撐,終于有了自己的發動機,并開始批量生產。
除了發動機,變速箱也是核心部件。2000年,國家投資8億元,組織上汽、天汽研發自動變速箱。兩年后,錢花光了,還是沒研發出來,最終放棄了。
李書福心想,8億學費都交了,放棄太可惜。
于是,李書福請徐柄寬到吉利成立變速箱公司,同時從日本和德國買來精密機床和加工中心,開始了研制工作。
2005年,三速自動變速箱研發成功,裝在了新車自由艦上。
找到感覺的吉利,繼續在研發路上前進。2008年,吉利在全球率先推出爆胎監測與安全控制系統(BMBS),引起世界汽車技術的一場颶風,為中國汽車業贏得了榮譽。
2010 年,這個賭徒又干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吉利控股集團以 18 億美元的價格將福特手中的沃爾沃汽車公司收入囊中。當時,李書福身上還有著百億的欠債:吉利使用銀行貸款30多億元,從香港資本市場調用資金20多億元,配套商欠款60多億元,負債額超過100億元。但李書福看準了,不顧一切地干。最終,這個擁有 86 年歷史的歐洲豪華車品牌,被一個做汽車僅 12 年的中國汽車公司拿下了。
一步步,李書福走得堪稱步步驚心,下手極重,獨向虎山行。這廝就是一個從頭到尾都流淌著賭徒血液的主兒,超級相信自己的直覺,一旦下了決心,就孤注一擲!
3
李書福還是一個特別混不吝的人!
別人看他,就像看舞臺上的一個小丑一樣,但他看別人的嘲笑,也像蜘蛛絲一樣輕輕抹去。
說難聽點,叫傻氣;說好聽點,流行的話,叫“鈍感力”。
早在1997年,李書福就放大炮:“汽車有啥了不起,不就是四個輪子、兩部沙發加一個鐵殼嗎?”外界把他當笑話,“汽車瘋子”、“汽車狂人”的帽子,從此成了李書福的外號。
2000年,李書福在參加央視《對話》中,又說他要在中國做汽車。柳傳志談及當時大家的反應時說:全場觀眾都笑了。這笑聲中,或許有部分善意和贊賞,但大部分都是懷疑和不屑。即使是今天,汽車在大家眼中,也還是個上億美元扔出去都聽不見聲響的燒錢行業。而當時,李書福造汽車有三個明顯的“先天不足”:只有1億元左右的自有資金;沒有任何汽車業的經驗和積累;沒有得到任何的政府支持。
但李書福很淡定,不僅淡定,他還要繼續發飆!當年,李書福在一個汽車論壇上又放大炮:“我們中國人一開始造車,通用、福特就遲早要關門!”這話氣得幾個跨國公司代表中途退場。
“你就是一個造摩托車的,能造汽車?”這或許是當時外界對李書福的最大疑問。第一款汽車“吉利豪情”正式下線,長得像個發育不良的小東東。李書福擺宴1桌,向全國官員及經銷商出7張請柬,結果只來了一個浙江省的副省長,9桌菜肴受到冷落。
前幾年吉利收購沃爾沃,在圈內開始也被認為是無稽之談。但李書福就像泡妞一樣泡沃爾沃。李書福找美國福特談這個事情的時候,福特根本不知道李書福是誰,連見也不見、談也不談。寫了半年的郵件給福特公司,人家還是根本不理。后來李書福急了,直接找上門。談啊談,磨啊磨,終于給李書福搞成了。李書福事后說:三分靠自己,七分靠天意!
即使收購成功了,相當一部分業內人士還是覺得李書福必敗。他們認為,吉利與沃爾沃都不在一個檔次,沃爾沃也虧損嚴重,瑞典人自己也經營不好,吉利根本收拾不了這么一個爛攤子!
然而,李書福仍然不管不顧,一意孤行!他說,要用結果,要讓全天下人都驚訝一把!
這就是李書福,他似乎看不到別人面上的譏笑,也聽不到別人的挖苦。別人怎么說怎么看,都置之不理,不驚不乍,你笑你的,我干我的!
如今吉利控股集團是中國目前最大的私營汽車企業集團,2017年營業額約2700億人民幣,全球納稅約346億,其中在中國境內納稅183億元。
4
可以說,李書福是典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家。中國成功的企業家,大都有一種共同的特質,那就是豪賭+混不吝。正式這種商業氣質,讓他們能夠熬到最后也笑到最后。
曾今有人問李書福,這么折騰難道就不害怕失敗?他說:“因為我是農村出來的,我什么也不怕,失敗了沒有關系,大不了回去種地、養魚、養蝦,照樣有吃有喝。”也許李書福在他起起伏伏的人生中真的沒有感受到壓力,擁有巨額財富的他,住職工宿舍,吃職工食堂,開吉利汽車,穿吉利皮鞋和工作服。他在食堂就餐,端盤排隊。投資4000 多萬元建造專家樓和職工宿舍,6000多職工免費就餐。而他自己住的還是10年前的房子。員工們都說:“我們的老板賺的錢最多,個人花的錢最少。”
企業家特別是創業者,就是要敢于賭。賭什么?賭時機!創業,歸根結底靠三個東西:第一是時機,第二是時機,第三還是時機!創業者的一個最重要的能力,是“對時間點的把握”!
因此,成功的企業家,和經濟學家不一樣,不能像哈姆雷特,左思右想,猶豫不決。時機來了,看準了就得干,有條件要上,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反正要干成!
同時,企業家也要有承受旁人非議的鈍感力。機會只有在沒有人發現的時候才算是真正的機會,等所有人在青天白日下都發現機會了,機會就成了涼掉的黃花菜!但大家都沒看到機會你就干了,那么,很有可能你就是大家公認的傻逼!
宋朝有一個超級算命先生叫邵雍,他說世間的高人會在一些變化發生前就有所知覺,但是常人并沒有感覺,甚至是產生相反的感覺。這就是“先機”。機會只屬于那些能夠提前感知的人,如果別人都醒悟過來了,“先機”已經不屬于你了。
也就是說,那些最牛逼的人,都是先知先覺的;那些一般的人,則是后知后覺;那些最傻的人,就不知不覺了。而財運,只屬于那些能夠提前感知大勢、而且超級自信、敢于堅持的人。
說來說去,每個企業家、創業者,都應當磨練你自己在破曉或者朦朧狀態下進行判斷,而且為之矢志不移的能力!
歸根到底,無論李書福,還是當年任正非、董明珠、馬云等人,他們之所以能取得勝利,靠的就是這種戰略把握能力。
這個時代,只有偏執狂和受迫害妄想狂才能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