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回顧一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造富運動:
80年代發財靠投機倒把。當時暴發戶主要是“倒爺”,低買高賣,小到肥皂,中到電視,大到鋼鐵汽車,膽大的都可以發家致富。
90年代發財靠建工廠。很多人不滿足于倒賣產品,開始從家庭作坊做起,一步步的發展成了工廠,低價、仿制是當時的主流。
00年以后發財靠房地產。住房改革后,無論是造房子的還是炒房子的,都大發橫財,直到現在他們還在坐享其成。
10年以后發財靠金融概念。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成熟,借貸、高利貸、P2P、借殼上市、虛擬貨幣等各種傳統的野蠻方式,都給自己做了新的包裝,然后斂取了大量錢財。
這些暴富者他們不懂理論,更不想學習,他們只想著賺快錢、賺更多的快錢。
但是現在的中國,上上下下都看到了同一件事:“暴利時代”已經徹底過去了。因為“暴利時代”只能存在于產品短缺、信息不暢、需求粗放的時期,而現在這些條件都不存在了。
如今,面對產能過剩、同質化競爭的局面,他們卻試圖在越來越差的環境下掙扎,比如很多工廠還在繼續低價競爭、壓榨工人、做低端產品的路線,也就是“一條路走到黑”,很多傳統產業的生命期已經到了,這是一個生命周期的問題,而不僅僅結構調整的問題。
這一批人,大多依附于時代大勢生存,他們往往粗糙、善變、不講原則。一旦經濟大勢散去、風口消失,他們就會立刻摔下來。
2018年開始,會有一場雪崩式的投機者“返貧”。出來混,早晚都會還的。接下來,很多投機取巧的暴富者將返貧,這不是危言聳聽。
返貧的方式將有哪些呢?
1、樓市美夢破滅
很多富豪、有錢人都是靠房子起家,但國家已經反復發出了聲音:“房子不是炒的,而是住的“,樓市的未來是可以預見的。
2、資金鏈斷裂和違約
很多產業陷入低谷,于是企業的欠款、庫存、賬款都出現問題,于是出現大量合同違約,這會對傳統金融產生很大破壞,社會的信任關系等待重建;
3、廉價勞動力消失
如今,中國廉價勞動力優勢不再,低端制造產業再不能升級轉型,等待他們的只有破產和清算;
4、同質化競爭和產能過剩
社會上的產品越來越多,而且同質化嚴重,再加上電商的威逼,大家不得不去打價格戰,反正你不賣也有人賣,這導致企業的利潤越來越薄,無錢可賺;
5、重污染、重能耗企業被清除
健康問題凸顯,霧霾的加大,使國家會在環保方面重拳出擊,于是很多高耗能、重污染的企業被祛除;
6、泡沫產業擠出效應
一些在被吹脹的新概念產業最終會現出原型,比如虛擬貨幣的原形畢露,甚至還有互聯網+領域,比如從A輪死到B輪死、C輪死等等;
7、政策改變
隨著社會制度的完善,以及反腐力度的增加,原來單純依靠政府補貼和支持的企業將寸步難行;
8、資源枯竭
很多人依靠礦山、煤炭、石油等資源的開采去賺錢,然而資源越來越少,開采成本越來越高,并且資源價格起伏不平,導致企業無法維持;
總之,社會正在將這些投機主義者、特權主義者淘汰。社會游戲規則正在改變時,他們將因缺乏足夠的文化、智慧、創新、責任,從而陷入被革命的危險絕境。
舊的生態被新的生態取代,這是一種必然。但是,凡有舊事物消亡的地方,也一定有新事物在野蠻生長。
所謂:無破則不立。任何一次變革,都是淘汰一部分,然后再站立起一部分人。
從“大破”到“大立”
2018,是社會從“大破”走向“大立”的階段:
所謂“大破”,破的是什么?
破的是舊規則,什么是舊規則?在過去,我們只講目的不論手段,發展就是硬道理,“胡作非為”都有理。大家鼓勵的也是敢沖、敢想、敢變通,這種經濟上粗放式發展,看上去很美。
以前大家都在你搶我奪。一旦嗅到有賺錢的產業,大家立刻一哄而上,如果發現無利可圖,再瞬間一哄而散,這一來一去如同蝗蟲過境,片甲不留,寸草不生,商業環境就是這么給破壞的。
爭搶和投機成了社會主流,每個人都唯金錢是圖,哪里還有興趣?哪里還有理想?在粗放發展時期,這種狀態還有謀利的空間,一旦經濟進入成熟期,缺乏精耕細作的理念,大家只能大眼瞪小眼,終于作繭自縛,陷入囚徒困境。
總之,我們之前的發展方式太野蠻和粗放了,甚至是以犧牲“誠信”和“道德”為代價的,正是因為人與人之間不受契約精神的束縛,于是我們的經濟像一匹脫韁的馬,拼命狂奔,而一旦度過了興奮期,就會迅速疲軟。
過去,商人為了賺錢早就失去了原則和底線,社會不斷透支著人與人的信任,最后連基本信任都沒有了,因為沒有信任,老板不相信員工,員工也不愿付出,因為缺乏誠信,我們無法生產出世界名牌;因為只想賺快錢,我們的產品永遠只會山寨。
用心感受一下現在的社會現實吧,我們從來沒有如此這般互相提防、人人自危,幾乎人人都被束縛了手腳。于是社會運作的效率越來越低,我們真的遇到了百年難逢的人性危機——信任危機。
為了破解這種潛規則,需要重建規則和秩序,就是要大立!
所謂“大立”,立的是什么?
粗放的發展方式,是我們在很多優秀的東西都丟掉了,道德、操守、文化、誠信等等,它使所有的人都變成了經濟動物,所以我們首先迫切地需要重建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然后再重建信用。未來最重要的肯定是“信用”。一旦中國建立一個強大的信任體系,這就意味著社會有了一個公共、公平、合理的游戲規則,人人都在遵守這個規則的前提下去創新和競爭。信任是一個社會結構的基石,它是社會運作的效率提高的根本保證。一旦人人遵守規則、互相信任,那么道德自然就會興起!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批人倒下,就必然有一批人站起來!
如今,世界正在成全第三批人,他們應該是一群這樣的人:
有文化、有知識;
懂創新、會創造;
讀懂時代、迎接變革;
攜帶正能量,愿意改變世界!
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這是新舊世界的斗爭,也是新興階層和守舊者的斗爭。
個人和企業未來怎么辦?
隨著互聯網各種應用軟件的普及,個體將從組織里解脫出來,世界開始進入更加精細化的協作狀態。今后的商業最大的進步意義在于將個人價值和存在價值統一起來。
這一點需要反復強調:互聯網釋放了我們的個性,催生了大量自由職業者,無數平臺的崛起,使你有機會參與創造和價值輸出。你越有能力、越有特點、越有特長,就越不需要依附某個公司。
今后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經濟體,個人的創造力得到了極大的釋放。相反,那些資質平平的泛泛之輩,或者始終找不到定位的人,可能只能依附于組織的安排、別人的指使才能生存。
過去我們只顧埋頭賺錢,三教九流都有統一的價值觀:無論你通過什么手段,錢賺的越多越好,現在邏輯不一樣了:你獲得的收入跟你創造的價值成正比,你想賺更多錢嗎?OK,大膽的去創造吧,就看你究竟有多少創造力和創新精神,你的興趣、你的才華、你的理想都將成為你的資本。
所以,讓我們找回信仰的依然是利益,只是順便找回了興趣、價值觀和理想。做生意的年代過去了,做事業的年代到來了。做生意的基本邏輯是千方百計尋找差價,做事業的基本邏輯是創造社會價值的同時實現個人價值。
此時的社會結構正在變的扁平、柔軟、有溫度、有情感。過去我們說:要把公司做大做強。比如傳統企業的終極目的是做到海量生產、海量用戶。而今后這不再是公司的普世價值觀。
未來的社會,實現了按需定制、按興趣組隊、按人群服務、小批量制作、不斷迭代,所以也不存在產能過剩,因為現在產能過剩的本質不是產品太多了賣不完,而是真正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太少了。
用多樣化的產品去對接多元化的需求,在大工業年代是不可能的,只有互聯網才可以將這種觸點式的需求和服務一一對接。
水木然認為:未來不是不需要組織,而是將建立全新的組織。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組織呢?它是一條條交織的價值鏈組成的網狀型組織,自由者們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長、資源展開多觸點性質的合作,未來每個人都是U盤式的生存,今天可以插入那個團隊,明天可以進入那個團隊,這種網狀組織看似有組織、無紀律,但又具備完善的價值分享機制,可以自助式運轉,隨時產生聚變與裂變效應,發揮巨大效能。
這就要求所有的有一種平等的、公開的自助式運作的系統,而不是一個中心來進行控制。這是一種生態化、多方協同的治理,真正的繁榮時代到來了!
我們再也不需要KPI、不需要銷售傭金、不需要績效評估,我們只需要向消費者提供最獨到的產品和服務,這成了引領、激勵和衡量一切事務的方向標。而這依靠的不再是管理制度,依靠的是你能不能充分發揮平臺上成員的創造性!
中國將會切換到一個全新的操作系統。而設計和開發這個全新操作系統所用的語言,既不是規則,也不是制度,而是全新的文明。
屆時中國的一切藩籬和壁壘,都將被拆除。金融系統也會重建,它會讓每一個人有信用、又需要幫助的人,都能到相應的幫助。
好人能賺錢的時代,才是一個真正偉大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