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新的投資主題是:“階級”軍火, 太多的父母望子成龍,太多的女生希望嫁入豪門,太多的學生愿意希望成為公務員,他們都愿意用一切的資源來換取突破階級的枷鎖,如何幫助他們,甚至是欺騙他們,都成了當前現金流最好的生意之一。
一萬個人眼里,有一萬個哈姆雷特。 但是教育,一定不是原來的那個教育了。
曾經,母親們心目中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學生心目中的名師名校,都已經被貨幣化,甚至軍火化,宗教化,成了培訓機構、地產商、和學校的變現的工具,變成了母親們自己完成存量博弈的血海,也變成了一代人進行階級競爭的戰爭焦土。
什么是教育
那么多人都想改變命運,怎么可能嘛?
任何名校,哪怕是小學,機會就那么多,既然你們相信,你們又非得要,那就搞個竹竿讓猴子們爬,付費,告訴他們爬完有可能升學加分有工作 ,沒效果,再換一根嘍!
——某考試培訓公司老板
你想的是,如果不努力攻下學歷這個山頭,就會『不破無明,永墮輪回』,永遠沉淀在中下層社會。
可現實是,不管你怎么努力,你都是大概率沉淪下去,宿命難逃。
從幼兒園,到小學,到初中,到高中,每一個關卡,都需要500-1000萬的學區房(資格)+ 輔導老師+特長班+家長簡歷+ 自身努力+幸運值+ 智商+情商,到最后,混到名校了,居然成才的功勞被學校拿去臉上貼金。印刷學歷,且依靠學生刷名聲,這么不要臉的生意模式,真是牛逼極了。
六道輪回
學校可以不要臉的根基,是建立在父母們的集體躁動的基礎上的。
每一個母親心里都這么認為的:『那么多人,憑什么我的娃輸在起跑線?父母當年不努力,你看看,多吃虧,你要拼命讀!別人家上的課,我們得上,別人家沒有上的,我們也得上!』
這樣的共識,讓無論是普通人,還是中產,甚至富裕階層,都在焦慮中,都在教育的戰場上,傾其所有,展開鏖戰。
富裕階層:我打拼了大半輩子,不求青出于藍,至少讓孩子繼承自己的階級吧,砸錢!
中產階層:怎么著也得比自己強把,看看能不能復制自己的軌跡,進個名校安心,再混個大央企,拼了!
普通百姓:當年我沒好好念書,所以,孩子得盡量向上學,有學歷還是硬氣,機會多,砸鍋賣鐵供你讀書!
一場存量博弈的鏖戰就此拉開。 每一個人都知道,誰不搶跑誰傻逼??!從胎教就開始教微積分。
雖然,你翻翻富豪榜上的那些鳥人的學歷,再看看身邊的土豪,很多人學歷真的不行,可是,名校就是有面子。人們對于鄙視鏈上游位置的追逐,甚至大于他們的生命,這樣的韭菜,就是市場上最好的肥料和炮灰。
1個老婆+4個老人的焦慮共振
=
中低產們一場浩大的階級遠征
一度出現過的階級扁平化,那是工人階級地位的歷史高峰
在整個階級從扁平化回歸金字塔狀態過程中,系統性的出現過幾次分發高等級階級證的機會。
1990年之前,階級通行證=高考
1978年2月,大一新生
那個年代沒有造就什么企業,但是確實最有誠意的一次高等階級證書分發的過程。在1990年之前,全國的大學生都是稀缺的,都是直接當干部的,相當多的人受益于此,當時的這批人陸續在文革之后構建了整個官僚體系。
2000年之前,付費敲門磚=留學
這個10年的大機會,是美帝給的,浩浩蕩蕩的留學潮,雖然人數不比今天,但是席卷了整個精英階層。這10年,成就了新東方。
俞敏洪
多年前,俞敏洪老師說過,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
多少學子的心被點燃了。在那個還能考學習換取機會,靠美帝獎學金改變命運的年代,那一本本厚重的Bible/Prep (GRE紅寶書和??碱}),上面印的不是單詞,是希望,是新『階級』指南,新東方成了印鈔機,播下了數百萬希望的種子,在納斯達克收獲了紅太陽。
多年后殺雞歸來的喜悅一定還讓你熱淚盈眶
在互聯網熱浪才開始的2000年,馬云還是屌絲,俞敏洪老師賬上的現金就超過5000萬,在2006年上市的新東方,是百度之前的中國概念旗艦公司。所謂的互聯網企業,當時看來,都算曇花一現,不堪一擊。
10年新東方股價之路
那時,確實是『知識改變命運』的年代,那時,新東方的賺錢核心只有一個:培訓服務 X 網點數量+ 教材,模式上,和劉永好先生的『新希望』飼料廠是一樣的。
美帝給的『新希望』商業模式是沒什么溢價的,每一個學子都啃著巨厚的GRE 詞匯,說實話,這就是一個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 (你行你上,不行就滾)的游戲。
新東方既不參與印刷『希望』,也不能直接改變命運,只能守望在美帝的門口,用老辣兇殘的應試技能,狠狠的踹一下小伙伴的屁股,算是臨門一腳,仁至義盡,畢竟,『生死由命,富貴在天』。
新東方開創了教育界的『新希望』模式
2016年之后,階級大樂透=傾其所有
王朔曾經BB過,『什么是成功?成功不就是掙了點錢,讓傻逼們知道了嘛。』
人是愛攀比的,主動分階級,不分階級心里就不爽。 這是人比動物更有趣的地方:在被基因控制的同時,還創造了社會階級來束縛自己,究其一生都在攀登這個『天梯』,還捎上下一代。
資本主義的金字塔體系,分為:統治階級,神職階級(思想管理),軍職階級(暴力機構),商業階級,工農階級。
在留學這個階級通行證慢慢爛大街后,全社會與此同時形成了一套新的階級通行證發型秩序: K12教育。
K12 教育的領頭羊,好未來的軍火模型
K12 教育之所以火,和『階級繼承』和『階級突破』的剛需是分不開的。中產偏上的,需要傳承優勢地位,必須狠狠搞學歷教育;需要突破的中下層,必須傾其所有刷積分。這樣強烈的剛需,恰好映射了動物界的赤裸裸生殖競爭,推動了學區房的飆漲(壓制的入學資格),推動了教育類上市公司的飆漲,看看好未來的股價吧。
如果家長的焦慮還不能滿足怎么辦? 戰爭需要軍火,教育的衍生服務,就是最好的手雷和沖鋒槍,比如,特長培訓,華羅庚杯、學而思杯、上海四大杯賽、樂高FLL比賽。只要能考試,能頒發獎狀或者證書,效果等于印鈔票,資產回報和現金流好的不要不要的。
最剛需的學區房也被當做金融產品的收益權,拆到四分五裂,小平房被拆得四分五裂,連同過道一起,隔成十平方米一間,十萬一平米,還得靠搶。
這個過道現在150萬
好未來800%的股價是誰拉動的?中國好家長;遠程教授孩子英語的51talk三季度交易額同比暴漲330.9%,都是誰在買他們的服務?中國好家長。
反問家長們一個問題:作為屌絲,你憑什么能培養超越自己階級的下一代?就像打魔獸世界,你連自己這個大號都沒練好,一身入門裝備,有什么資格練小號?
一個事實是,良好的家庭環境能不斷刺激孩子的智力發育:4歲的時候,專業人士的孩子已經比父母依靠福利的孩子多聽到3萬2千個單詞。
沒錯,是的,家長本身就是導致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第一個因素。
你堅信應試教育無用、孩子開心就好?
假如你是土豪,沒問題,一個班都不用報,那些老破小的10萬一平米的學區房不用買,直接帶孩子參加日本夏令營,一周一萬,或者美國駐華大使館的夏令營,一周七千,為期兩周,保證你看到孩子天真、燦爛的笑容,談笑間,英語灰飛煙滅。
你是屌絲?下面這條新聞你一定得看:
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表示,富士康目前已經有幾座工廠可以做到關燈生產。郭臺銘認為,傳統的自動化是人和機器作為控制界面,現在完全是物跟物、機器跟機器自己聯網的界面。
富士康即將在機器人時代全面重建生產流程,并在美國部署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不學習,連你瞧不上的富士康工廠都不再需要人了,工人們不僅僅沒有加班的機會,連抑郁、在廠區里跳樓的機會都將被剝奪。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最底層的階級將被AI、機器人取代。對于那些還有點上進心的底層群眾來說,不想讓自己變成社會的『多余』,只能參加高等教育,提升階級。
AI 就像是射殺底層群眾的機關炮,你不向上遷徙,搬磚都沒你的份。新的技術逼迫整個人口開始順著階級往上移,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屌絲將更加辛苦。中產會更加焦慮。
就在不遠的未來,也許不到30年,未來的階級是: 人類統治階級> 超級機器人管理員 > 人類精英階級> 機器人工藍領> 被飼養的人類階級
真正的教育=言傳身教
有一種女人,在她們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她本人仿佛就消失了。
她的頭像,不再是她自己,而是她的孩子。她沒有自己的網名,QQ、微信上就叫XX媽。
她不再是她,她只是XX的媽媽,只是一個孩子的代言人。
她在朋友圈曬的,永遠是孩子。孩子哭了,孩子笑了,孩子在游戲,孩子在學習,孩子去比賽,孩子得獎了,孩子真棒……
如果參加聚會,話題也永遠是圍繞著孩子,孩子多聰明,多可愛,多孝順,多天才……每個媽媽在自己獨家的故事里沉醉,可以講足三天三夜。
很愛孩子,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驕傲。這是母性的本能,無可厚非。
然而許多人,往往不是刻意要隱匿掉自己。只是認為自己人生已經乏善可陳,所以把寄托和希望放在孩子身上。
覺得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帶好孩子,覺得最大的夢想就是把孩子培養成才,周末就是陪孩子,旅行就是帶孩子去玩,學習就是學怎么教育好孩子。
這樣,仍然有人覺得還不夠,開始討論媽媽該不該辭職,用自己的幾年陪伴,換孩子的三十年。
她們以為只要犧牲自己的人生、事業,就可以為孩子換來更輝煌的人生。
這種想法很一廂情愿,如果你自己不夠優秀,再多的陪伴,也只能給孩子錯誤的示范。時間的長度不會改變質量,否則每個全職媽媽用時間陪出來的孩子都是天才了。
有一種觀點是,讓媽媽回到職場,更有利于對孩子的教育。因為工作,可以讓媽媽知識面更廣、眼界更寬、心理素質增強、待人接物更訓練有素??梢栽诤⒆用媲白鲆粋€很好的榜樣,孩子看到媽媽也這么努力,自然而然也會效彷。
曾經面試過一個為了帶孩子而離開職場幾年的媽媽。我問她,平時都上哪些網站?會看哪些書?還有一些非常簡單的問題。結果她全都答不上來,她也就三十歲,不上班才幾年就與社會格格不入。我不是歧視全職媽媽,有很多優秀的人去做了全職媽媽,比如我認識一個媽媽,她是心理學博士,她辭掉大學教職回去帶孩子。但帶孩子的過程中,她從未放棄學習,看有很多書,主動去認識有深度的人。我相信這樣的全職媽媽,帶出來的孩子一定不差。
你可以全職帶孩子,但這不意味著你要關閉自己的眼睛和心靈,全盤放棄了自己人生的追求和修練。
因為,陪孩子最重要的不是教育不是督促,而是示范。
不是你自己天天追著連續劇,卻對孩子說,你不要看電視。不是你自己沉迷于打游戲,卻對孩子說,你要勤勞你要努力學習。不是你自己張口閉口“三字經”,卻讓孩子要講文明。不是你整天一頁書都不看,卻讓孩子要熱愛閱讀。
有些做父母的素日習慣對子女指手劃腳,你該這樣,你該那樣。子女再大一點,心里就根本不屑:就算照你的話學足十成,最終也只不過成為像你那樣人。
教育孩子之前,先看看自己的樣子,有什么是值得孩子來學的。你自己也是個優秀的人。對孩子的教育,才有足夠的份量和說服力。
許多父母都喜歡說一句話:我這輩子就這樣了,咱家以后就靠你了!說這話的家長,往往也就3、40歲。
人生的那么長,你才走了一小半,正值壯年,是最聰明最強大的最好時光,可你已宣布對自己的人生放棄理想和改變,把逆襲的重擔壓在一個幾歲十幾歲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孩子會怎么想?憑什么??!
很多人的人生誤區是,以為奮斗只是年輕人的事,小孩子才要努力讀書,二十幾歲的人才可以努力拼博、實現理想。
到了三十歲以后,一切都晚了,人生已經定型了,這輩子就這樣了。
我發現二十幾歲年輕人也這樣想,前兩天我勸一個失意中的讀者,讓他先找一份工作,攢夠了錢,再追求夢想不遲。
結果他說,可到那時候,我已經三十歲了。我覺得好無語:三十歲怎么了?三十歲人生才過三分之一多點,就應該躺下來,坐吃等死了嗎?
2002年,從監獄里出來的褚時健承包一片荒山,開始種橙子,等待橙子掛果要6年,75歲的他,滿懷信心地等待81歲的果實。摩西奶奶,76歲開始學畫,80歲舉辦個展。
與其說羨慕他們的成功,我更羨慕他們擁有一顆永遠不老的心。很多人把外表修飾得無懈可擊,一開口卻老氣橫秋,他們對夢想這個詞嗤之以鼻,拒絕人生所有可能性。
夢,只放在孩子身上做。
如果你甘于平庸,卻指望孩子努力且成功??捎幸痪渌自捊旋埳垺ⅧP生鳳。老鼠是教不出雄鷹的。你自己選擇做只笨鳥,卻總要孩子先飛。
好吧,就算你的孩子天賦異稟,一定能青出于藍勝于藍。孩子是你的驕傲,可你是孩子的驕傲嗎?
正是因為有了孩子,更不可以放棄自己。因為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所有希望孩子能夠擁有的品質,要求自己首先要擁有和做到。
因為深知言傳身教的重要性,所以努力讓自己先成為一個優秀的人,讓孩子更接近和擁有這樣的可能。
為了有一天可以親口告訴他,老子做得到,你也可以。
不管世界多么現實殘酷,不管活到多老。爸媽依然在努力,依然在堅持,依然在追求夢想。所以孩子,你也不要放棄哦。
最好的教育,是活出自己的精彩,和孩子一起飛。這時代,階級越來越穩定,人生逆襲的機會也許越來越小。你的高度決定你孩子的高度??茨隳壳暗臉幼樱艽蟪潭染突灸芘袛喑瞿愫⒆?,未來會是怎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