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燕
(成都市西區醫院泌尿外科,四川 成都 6140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腎結石的發病率逐年攀升。腎結石作為泌尿系統疾病,損害了患者的腎功能,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2014年間,我國平均每年增長約300萬腎結石患者[1]。郭劍明等人則在其研究中發現了中國65%以上的中年男性患者出現孤立腎結石、鹿角形腎結石、多發結石及結石直徑>3 cm的復雜性腎結石[2]。經皮腎鏡取石手術作為一種操作簡單、創傷性小、效果顯著、恢復較快的腎結石手術方案,已被大多數患者和醫務人員所接受[3]。但是,復雜性腎結石患者病情復雜,容易出現各種術后并發癥,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手術質量和預后。對此,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復雜性腎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了綜合護理干預對復雜性腎結石患者經腎皮鏡治療術后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納入標準:①經尿常規檢查及中段尿培養、B超等方式確診為孤立腎結石、鹿角形腎結石、多發結石及結石直徑>3 cm的復雜性腎結石者;②行經皮腎鏡取石手術者;③無既往腎結石病史者;④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不能進行正常的交流和溝通者;②既往精神病者;③心、肝、肺等重要臟器合并并發癥者。
根據納入和排除標準,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間于我院泌尿外科經腎皮鏡取石術的復雜性腎結石患者78例為研究對象,男51例,女27例;年齡42~67歲,平均(54.12±5.87)歲。單側腎結石56例,雙側腎結石22例。腎結石類型有:多發結石34例、腎盞內結石18例、感染性腎結石8例、鑄性腎結石10例、其他類型腎結石8例。根據隨機字母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38例),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措施,給予觀察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收入、學歷、腎結石部位、腎結石類型等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術方法:所有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術前患者行臥位,腎區腰部墊高約15°,使腰背成平面或拱形,增寬患者的肋間隙,在C臂X線下定位結石,在結石位輸尿管逆行插管,并在凈結石及解除腎盂出口梗阻處穿刺,穿刺時通過輸尿導管逆行注水或造影劑人工使腎臟腎積水,穿刺成功后置入斑馬導絲,以筋膜擴張器從F8開始,并以2F逐漸遞增,擴張至16F~20F,留置18~20F的PEELAWAY塑料薄鞘建立經皮腎操作通道,確定結石位置后用氣壓彈道碎石機將結石碎后<3 mm,然后利用灌注泵水壓和逆行注水將擊碎的結石沖出或用取石鉗夾出。如結石不能一次取凈,則需間隔一周后再次取石。所有患者術后均常規留置F5雙“J”管及14~16F腎造瘺管,結石取凈后5~7 d內拔除造瘺管,雙“J”管在術后4周拔除。
1.3護理措施
1.3.1對照組: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在術后發放健康教育手冊,告知患者術后以平臥或側臥位休息,可下床活動,進行適當運行,并嚴密觀察,防止術后出血、感染等并發癥。
1.3.2觀察組:向患者詳細介紹該手術的基本情況以及術中、術后的注意事項,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增強患者術后康復的信心。在患者術后6 h內,重點監測患者的體溫、脈搏、血壓等重要生命體征,觀察有無術后出血情況(如血尿、腎造瘺管引流液顏色等)。要求患者以平臥位或側臥位進行休息(無明顯出血情況,1 d內即可下床活動),大量飲水(2L/d)以減輕血尿、多進食新鮮水果和富含纖維素的蔬菜以防便秘。重視和區分患者術后的疼痛情況,確定是腎絞痛還是切口疼痛,對切口疼痛患者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鎮痛劑,對疑似腎絞痛患者,進行必要的檢查以確診。
順著造瘺管的插入方向,固定患者的腎造瘺管,要求引流袋位置不得高于造瘺口,防止壓迫、扭曲管腔。要求患者下床活動時,需先將造瘺管拿好,固定腎造瘺部位,防止術后腎周血腫、炎性囊腫等并發癥。護理人員需每天更換引流袋,用手指向遠端擠壓尿管,或用無菌注射器或0.9%NaCl溶液低壓沖洗導管,防止尿管堵塞。
嚴格監視腎造瘺引流和尿道管內尿液顏色、性質,若患者瘺管引流液呈鮮紅色或出現血尿,應立即報告主治醫師,幫助患者臥床休息,夾閉腎造瘺管,使腎盂內壓增大,促進血凝塊的形成,從而達到壓迫性止血,并要求患者按照醫囑立即服用止血藥。為了防止患者出現術后感染性休克,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或有效的咳嗽,并保持腎造瘺管、引流管、尿管的通暢,定時擠壓引流管,防止血塊、碎石堵塞管腔,保持腎內低壓。
1.4評價標準:收集兩組患者的術后置導尿管時間、術后置造瘺管時間、術后并發癥(出血、留置管脫落、劇烈疼痛、感染等)、住院時間、結石清除率的資料,并對護理滿意度進行打分,總分為10分,1~4分為不滿意,5~7分為基本滿意,8分以上為滿意。

2.1兩組患者術后置導尿管時間、術后置造瘺管時間、術后并發癥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置導尿管時間、置造瘺管時間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兩組患者術后置導尿管時間、置造瘺管時間、術后并發癥比較

組別例數置導尿管時間(x±s,d)置造瘺管時間(x±s,d)術后并發癥(%)對照組383.94±1.185.34±1.3722(57.89)觀察組403.12±0.874.68±0.9414(35)t/χ2值4.1842.6684.110P值0.0000.0090.043
2.2兩組患者結石清除率、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比較:兩組患者的結石清除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兩組患者結石清除率、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比較

組別例數結石清除率[例(%)]住院時間(x±s,d)護理滿意度[例(%)]對照組3833(86.84)8.21±1.6724(63.16)觀察組4038(95)7.12±1.3537(92.5)t/χ2值1.5884.7049.843P值0.2080.0000.002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經皮腎鏡治療腎結石手術的效果越來越被眾多的醫護人員所肯定。劉斌等人在研究中發現經皮腎鏡對孤立腎盂結石的消除率高于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且手術時間和術后3 h血液中NGAL(中性粒細胞明膠酶相關載脂蛋白,載脂蛋白-2)濃度優于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4]。岐宏政等人在一項關于經皮腎鏡取石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統評價中發現經腎皮鏡手術的切開感染、鄰器官損失、住院時間方面均優于傳統的開放手術治療腎結石[5-6],但由于復雜性腎結石患者的病情復雜、手術操作時間長,使得患者極易在術后出現大出血、感染等并發癥。因此,需格外重視患者術后的生命體征和腎造瘺管的觀察,以防止患者發生大出血[7]。
由于患者經皮腎鏡術后易出現并發癥感染,本研究中在術前通過靜脈輸注抗生素,并在術后通過定時測量患者體溫,嚴格進行無菌操作,保持置管的通暢,使得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經術后的綜合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置管(導尿管、腎造瘺管)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了綜合護理干預可以為患者提供精細化護理措施,能夠促進患者的術后康復,提高了治療效果,這與陳世萍,馮志紅等人的研究結論一致[8-9]。
綜上所述,復雜性腎結石患者經皮腎鏡治療術后的綜合護理干預能夠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減少置管時間和并發癥,促進患者的康復,提高了治療效果。
[1] 魏 勃,安瑞華.腎結石危險因素的研究進展[J].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14,19(12):832.
[2] 郭劍明,王國民,徐志兵,等.經皮腎鏡氣壓彈道聯合超聲碎石術治療復雜性腎結石150例報告[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9,9(10):908.
[3] 高崢巖,徐 暢,劉同族,等.標準經皮腎鏡聯合膀胱軟鏡治療復雜性腎結石的臨床觀察[J].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15,20(2):109.
[4] 劉 斌,董 杰,周水根,等.經皮腎鏡及輸尿管軟鏡治療孤立腎腎盂結石的臨床療效及對腎功能影響的比較[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4,14(5):430.
[5] 岐宏政,沈鵬飛,劉 勇,等.經皮腎鏡取石術與開放手術治療腎結石的系統評價[J].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2009,3(5):382.
[6] 施 健,雨 蛟,張青川.不同術式對輸尿管上段結石的療效比較[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15):70.
[7] 王 瓊,郭麗娜,王文婷,等.1例孤立腎結石PCNL術后大出血伴急性腎衰竭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7,15(21):2684.
[8] 陳世萍,夏莉瓊.經皮腎鏡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腎結石患者的觀察和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1):1051.
[9] 馮志紅.經皮腎鏡治療腎結石的護理體會[J].天津護理,2015,23(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