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航
(西山煤電股份有限公司西曲礦掘進二隊,山西 古交 030200)
采煤工作面開采設備的合理選型對礦井的安全、高效生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選擇合適的開采設備,一方面要看設備是否符合工作面實際開采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開采設備間是否配套。本文以西曲礦9號煤層19202工作面實際地質條件為工程背景,利用理論計算,結合三機配套原則對工作面的開采設備進行合理選型。
西曲礦是西山煤電的主力礦井,19202工作面主采9號煤層,煤層結構簡單,平均厚度約為2.23m,工作面走向長度為1 420m,傾斜長度為150m。
液壓支架是保障工作面安全生產的關鍵所在,液壓支架的合理選型對煤礦開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支架形式的選擇主要是由工作面頂底板性質決定。19202工作面直接頂為2.50m厚的砂質泥巖,老頂為6.53m厚的細砂巖,直接底為0.45m厚的砂質泥巖。
通過鄰近相似工作面的實測礦壓數據推測可知,工作面直接頂為2類中等穩定頂板,老頂為Ⅲ級來壓強烈頂板,底板為Ⅲ類較軟底板。由以往經驗可知,此類頂底板一般使用掩護式支架[1]。
1.2.1支架最大高度

支架的最大高度可由下式計算得出式中:Hmax為支架最大高度,m;Mmax為煤層最大采高,m。
1.2.2支架最小高度
支架的最小高度表達式為

式中:Hmin為支架最小高度,m;Mmin為煤層最小采高,m;s為控頂范圍內頂板下沉量,一般取0.3m;a為支架卸載時的可縮余量,一般取0.05m。
1.2.3工作面支架高度
對于19202工作面,煤層厚度變化為1.85~2.30m,將其代入式(1)、(2)中,可得[2]Hmax=0.25m,Hmin=1.50m。
首先,確定支架的支護強度,其表達式如下所示
式中:n為倍數,對于中等穩定頂板,可取7;M為采高,取 2.23m;γ 為巖層容重,取 25 kN/m3;g為重力加速度,取9.8N/kg。將數據代入式(3),可得支架的支護強度為q=382 kN/m2。
通過支架的支護強度,由式(4)可以求得其工作阻力。

式中:P為支架工作阻力,kN;b為梁端距,取0.33m;L為頂梁長度,取3.84m;B為支架中心距,取1.5m;η為支架支撐效率,取0.9。將數據代入式(4),得支架工作阻力為P=2 655 kN。

首先要確定支架的初撐支護強度qOh,對于中等穩定頂板,有式中:Lz為周期來壓步距,根據相鄰工作面情況,取16m;Lm為最大控頂距取4.97m。代入數據,可得支架的初撐支護強度為qOh=297 kN/m2。
由初撐支護強度可得支架初撐力為

代入數據得PO=2 064 kN。
通過對工作面所需支架主要參數的計算,選定ZY3600/12.5/28型液壓支架,其主要參數如下頁表1所示[3]。

表1 支架主要參數
由表1可以看出,該型支架完全滿足19202工作面的實際需求。
工作面煤層采高為1.85~2.30m,考慮采煤機與液壓支架間應有一定的余量空間,以適應頂底板的起伏變化,采煤機的機面高度應為

式中:hc為機面高度,mm;ζ為采煤機與支架間的余量,取250mm;ld為頂梁厚度,取350mm。則采煤機的機面高度應為1 250mm。
工作面的年生產量預計為100萬t,工作面長度為150m,采煤機截深B取0.8m,煤層平均采高為2.23m,則采煤機每小時產煤能力應大于

式中:Qh為采煤機每小時的產量,t/h;f為富裕系數,取1.3;Q為工作面年產量,取1Mt;D為年生產天數,取330天;N為日工作班數,取3;t為每班工作時間,取6 h;K為開機率,取0.5。則采煤機每小時的生產能力應為437.8 t。
采煤機的牽引速度為
式中:Vc為采煤機平均截割牽引速度,m/min;γ為煤的容重,取1.43 t/m3;C為工作面回采率,取0.95;其余符號含義與前面相同。則采煤機牽引速度為3.02m/min。
采煤機的裝機功率為

式中:Hw為單位能耗,取0.8 kW·h/t;其余符號與前相同。則采煤機的裝機功率最小為350.24 kW。
通過對工作面生產能力的計算,選定MG250-600-AWD型采煤機,其主要參數如表2所示[4]。由表2可以看出,該型采煤機完全滿足19202工作面實際需求。
刮板運輸機的運輸能力應滿足采煤機的采煤能力

表2 采煤機主要參數

由計算可知,刮板輸送機運輸機的運輸能力應大于612.92 t/h。
刮板運輸機的長度應基本達到工作面的長度,約150m。
通過前面的計算,選定SGZ-764/630型刮板運輸機,其主要參數如表3所示[5]。

表3 刮板運輸機主要參數
由表3可知,該型刮板運輸機完全滿足工作面需求。
通過理論計算和三機配套原則,確定了19202工作面的開采設備型號。選擇了ZY3600/12.5/28型液壓支架,MG250-600-AWD型采煤機和SGZ-764/630型刮板運輸機
通過實際生產實踐,選擇的開采設備完全滿足礦井生產需求,為類似工作面的設備選型提供了借鑒價值。
[1]呂宏,孟國勝,劉旭東,等.厚煤層綜放開采設備選型及配套探討研究[J].山西焦煤科技,2012,36(1):28-32.
[2]唐永志,曹海山,張學亮,等.大采高超長工作面設備選型關鍵技術研究[J].煤礦開采,2016,21(3):55-58.
[3]李超,張志發,廖宇.近距離煤層大采高工作面設備選型[J].煤礦安全,2015,46(7):222-224.
[4]高玉斌,李永學.寺河礦6.2m大采高綜采工作面設備選型研究與實踐[J].煤炭工程,2008(5):5-7.
[5]王福安.煤礦綜采工作面“三機”設備選型與配套[J].中州煤炭,2012(3):75-7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