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自通
(臨沭縣青云鎮農機站,山東 臨沭 276712)
2009年10月臨沭縣清泉農機專業合作社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成立,標志著臨沭縣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的開始。2014年1月19日,中央一號文《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中提出“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至此臨沭縣第一家農業經營組織已經運營了4年。2014年當年全縣注冊成立合作社26家,中央一號文為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壯大起到了催化劑作用。
2014年以來,臨沭縣的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自身經營土地、實施全程機械化示范推廣已成為土地規模經營、農機化技術裝備發展、現代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節本的主要依托。
目前全縣注冊農機專業合作社達到126家,這126家合作社擁有的大型高端農機具占全縣總量的80%,作業面積占全縣全年總作業量90%,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為該縣的農機化發展起到了強力推動,自2014年起,每年該縣的農機化綜合程度上升5個百分點,2016年被農業部授予首批36個“全國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
(1)買的起。農機專業合作社相比普通農機戶在融、籌、貸方面優勢更大,他們更容易購買國家倡導的高端、綠色的農業機械。同時,對新購買150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機、糧食烘干機、花生聯合收獲機械的合作社,優先安國家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縣農機局積極搭建農機具購買貸款平臺,促進經銷商和農商銀行設立農機貸。全縣合作社每年的高端農機具購買力均在500萬元左右。
(2)用的上。①自主經營土地用。目前,全縣以農機合作社為主流轉土地規模達8萬畝,這是高端農機具作業的主戰場,其次是外出作業;②托管土地用。農機專業合作社與農戶簽訂作物生產不同環節作業合同,采取全委托、環節委托等方式,提供耕、整、播、管、收、烘干等生產服務。
(3)能賺錢。實施農機化項目時,優先考慮農機合作社,把農機新技術推廣、農機購置補貼等項目向農機合作社傾斜,給予重點扶持,以增強他們的服務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項目資金補貼加上收取作業成本費,讓合作社購買的設備能發揮賺錢作用,形成良性循環。
價值高、使用率低的設備不斷得到購置,使得整個農機生產鏈有效連接,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全程機械化的推進示范項目的實施,不但優化了農機具的配置,還推動了農機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
(1)糧食烘干。糧食烘干解決了困擾大塊經營難點,全縣有15個合作社購買安裝了糧食烘干機,在自用的基礎上通過收取烘干費來實現營業收入。
(2)花生收獲。聯合收獲和分段式收獲適應了全縣不同土壤和小塊種植的特點,自農機合作社2013年實施花生收獲機械化推廣示范項目以來,花生收獲機械化程度提高了60個百分點,達到了85%,隨著機具適用性的提高、和農藝的相互適用,花生收獲環節的薄弱情況將得到有效解決。
(3)植保機械。農機專業合作社是植保機械擁有大戶,植保機械對于普通農戶來說投入成本高、使用率低,然而農機合作社通過資金優勢、規模作業優勢,臨沭縣豐收農機合作社在購置了自走式噴桿噴霧機的同時還購買了無人機,組建飛灑大隊,可以完成大區域植保任務。店頭鎮安泰農機合作社投資200萬購置的指針式噴灌機,在自營的土地上實現了水肥一體化作業。農機合作社的作業和示范帶動有力提高了植保環節的機械化應用。
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為高端農機具的使用者,同時又是先進農藝的探索實踐者,在兩者互動促進的過程中相互促性、共同適應。我縣共有高端農機裝備制造規模以上企業52家,產品涉及15個種類190多個品種,形成了土地深耕、播種施肥、大田管理、烘干儲藏等耕、種、管、收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為推進全程機械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裝備支撐。同時在農業局和農機局共同協調下成立全程機械化專家組,吸引部分農機生產企業的技術人員加盟,農藝專家配合農機專家制定相互適用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路線和技術模式,提出生產上合理適用的農藝措施,承擔項目的合作社實施技術路線及模式有章可循,實現高產的前提下盡可能地使用機械化,通過農機合作社作業量大,覆蓋面廣,示范能力強的優勢,能夠把農機和農藝直接延伸到到田間,有效降低農業技術推廣的成本,加快應用步伐。
現代農業的飛速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大田經營迅速發展,農機化工業技術研發創新更加有力,高端機械推出周期縮短,效益將會有大幅度提高,必將實現跨越式發展,將成為全面提升農業的機械化水平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