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450053)宋艷艷 李彩霞
溶血性貧血在臨床中多由其他基礎疾病引起[1],但小兒出現(xiàn)此癥狀則多由母體與胎兒血型不合所致[2],屬過敏性血液疾病,近年來相關研究指出,在本病治療期給予正確、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提高患兒臨床治療效果,為疾病預后提供保障。基于此觀點,本次研究將我院2014年3月~2017年2月間收治的31例溶血性貧血患兒設為研究對象,評價其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4年3月~2017年2月間收治的31例溶血性貧血患兒設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入院均給予相關檢查,醫(yī)療診斷確診為溶血性貧血。其中男患兒16例,女患兒15例,年齡1~12歲,平均年齡(6.5±1.2)歲。所有患兒均由家屬陪同入院治療。
根據(jù)整治河流和地形自然特點以及生態(tài)要求,合理確定河道岸線走向,盡量維護河流的自然形態(tài),避免裁彎取直、侵占河道。對崩岸、塌岸、迎溜頂沖、淘刷嚴重河段的堤岸,采取護坡護岸措施;對岸坡垃圾堆積、雜亂的河段,采取河岸整坡措施;對水土流失嚴重、有預留用地的堤岸,采取植物護坡措施;對人口聚居區(qū)域,應考慮護岸工程的親水和便民。在選擇岸坡方式和材料時,應充分利用當?shù)卦胁牧希跐M足結構及防沖安全的基礎上,注重生態(tài)技術與工程技術相結合,采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避免河道渠化,減少河岸硬化,從而實現(xiàn)美化環(huán)境、促進生物多樣性、提高水體自凈能力的目標。
檢查者位于嬰兒左側,手法必須溫柔,左手置于右肋緣下腹直肌外緣處,以食指和無名指按壓腹直肌,用中指指端輕輕向深部按摸,可觸到橄欖形、光滑質硬的幽門腫塊,1~2cm大小。在嘔吐之后胃空虛且腹肌暫時松弛時易于捫及。偶爾肝臟的尾葉或右腎被誤診為幽門腫塊。但在腹肌不松弛或胃擴張時可能捫不到,可等胃排空后,邊喂糖水邊檢查。
1.2 方法 本組患兒均給予綜合性護理干預,具體內容為:①健康教育:因溶血性貧血在目前臨床中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因此患兒家屬對本病認知度較低,加上對孩子疾病關懷急切,出現(xiàn)焦慮、抑郁、恐懼等表現(xiàn),對患兒造成間接影響,使患兒亦出現(xiàn)不安等負面情緒或表現(xiàn),此時護理人員應及時介入,給予正確、有效的健康知識教育,主動、積極增加與患兒家屬溝通,向其普及疾病相關情況,如誘發(fā)因素、治療方案(安全性、有效率、必要性等)、治療期間注意事項等,通過疏導增強其心理承受能力,使患兒及其家屬正確認識、面對疾病,從而改善其心理不良情緒,提高治療與護理依從性;②生活與安全護理:在患兒治療期間應注意指導其保持健康作息時間,注意多休息,避免外界因素刺激,減少應激源,實施護理作業(yè)中,護理人員可通過對患兒了解其愛好,給予適當玩具、動漫、漫畫等分散其注意力。此外日常需保持患兒皮膚清潔,定時給予溫水擦拭,勤剪指甲,避免其搔抓皮膚,同時應注意防寒保暖,關注氣溫變化,及時添減衣物,防止外感;③飲食護理:患兒治療期間應給予正確飲食方案指導,日常攝食應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營養(yǎng)的食物為主,如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等食物,期間應避免攝取刺激性食物。④用藥護理:嚴格遵醫(yī)囑給藥,包括劑量、時間、方法、注意事項等,待患兒服藥后,需對其給予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并及時進行相關處理,期間定期給予血壓、血糖、大便有無出血等情況觀察。
溶血性貧血是因紅細胞破壞速率增加,超過骨髓造血的代償能力而產(chǎn)生的貧血表現(xiàn)。正常骨髓存在6~8倍紅系造血代償潛力,若紅細胞皮壞速率在骨髓代償范圍內,雖有溶血,但并不出現(xiàn)貧血,此情況為溶血性疾患,若紅細胞壽命縮短至15~20d左右則會引發(fā)貧血癥狀,稱之為溶血性貧血。
通過對本組患兒家屬問卷調查顯示,總滿意率為96.77%(30/31),其中非常滿意率為74.19%(23/31),滿意率為22.58%(7/31),不滿意率為3.23%(1/31);此外經(jīng)干預后本組患兒均未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其中僅2例不良反應,1例患兒輕微發(fā)熱,1例輕微頭痛。
1.3 觀察指標 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對患者滿意度進行數(shù)據(jù)收集,表內共計10個選擇題,總分為50分,非常滿意為>40分,滿意30~40分,不滿意<30分。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通過干預后隨訪觀察患兒有無出現(xiàn)并發(fā)癥或不良反應,做好記錄工作。
小兒因其發(fā)育尚未完全,抵抗力與免疫力均較弱,加上疾病侵入,臨床治療與護理均需高度重視。在本次研究中,通過采取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等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使患兒及其家屬對疾病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加上針對性心理疏導,使其積極配合臨床治療與護理作業(yè),從而有效改善了患兒疾病。從本文結果處可以看出,由此提示,健康教育、護理干預措施應用于溶血性貧血患兒中確有效果。
即便這只是一次“紙上談兵”,宴姝要做的案頭功課并不比實際操作輕松多少。她花了6個月的時間去閱讀文獻,了解青花瓷,并設計展覽環(huán)節(jié)。在一次次匯報交流中,這項展覽構思漸漸成型,最終形成了一份包括文物信息、背景研究、策展思路、運輸流程、展臺設計方案在內的9000字報告。
綜上所述,對溶血性貧血患者健康教育、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改善患兒臨床癥狀,有助于提高患兒與家屬滿意率,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具有臨床應用與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