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473000)黃靜 楊艷艷 賈洋
冠心病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該疾病當中心絞痛類型較為常見,當疼痛發作時病人面色蒼白、出冷汗、心率增快,還會出現呼吸短促、心悸等情況。治療冠心病的同時,還需要以優質的護理幫助患者恢復,改善患者身心狀況。目前的責任制護理方法可取得較好的效果。本研究選取我科收治的116例冠心病患者進行觀察,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6例冠心病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組,對照組和護理組各58例。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31∶27;年齡在45~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5.7±5.4)歲,病程為5個月~6年,平均病程為(2.7±1.1)年;心功能I級15例、II級26例、III級10例、IV級7例;護理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30∶28;年齡在46~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8±5.9)歲,病程為5個月~7年,平均病程為(2.9±1.3)年;心功能I級18例、II級24例、III級11例、IV級5例。以上兩組患者無精神病史及其他器官嚴重疾病,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采取不同護理方法進行對比。
1.2 方法 針對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護理,如進行心電監護、用藥護理、飲食護理等。針對護理組患者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責任制護理措施,具體如下:①指定責任護士:每位患者由護士長按照科室既定方案為其指定責任護士,每位責任護士負責6~8例患者,8小時值班制,24小時負責制[1];②確定責任護士職責:每位責任護士主動全面了解所負責患者的身心狀況,在此基礎上制定護理計劃,計劃的具體內容涉及到患者病情變化記錄、對患者疼痛的護理、用藥的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指導、出院隨訪等,下班前將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口頭、書面或床旁的形式交給接班護士;③護士長檢查責任制護理工作的落實情況:對責任護士的工作展開不定期的檢查,并不定期開展護理例會,重點提出護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處理的方法,按照PDCA循環開展工作,不斷總結改進。
1.3 護理效果判斷標準 以患者護理期間心絞痛評分標準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主要的護理效果判斷依據和標準。
1.4 統計學意義 應用SPSS20.0軟件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數據對比采取X2校驗,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心絞痛評分結果 在護理期間,根據觀察和統計,對照組患者心絞痛評分為(4.86±1.31)分;護理組患者心絞痛評分為(3.10±1.05)分。護理組患者心絞痛的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冠心病心絞痛情況改善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結果 依據調查和統計,對照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度為82.75%(48例);護理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度為93.10%(54例)。護理組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臨床中治療冠心病的同時,必須要實施相應的護理,以幫助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更好地恢復。而在醫療衛生事業不斷發展以及人們對護理工作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不斷優化護理方法,提高護理質量是護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2]。而針對冠心病患者的護理,責任制護理方法在臨床上得到應用,并且取得的效果較為顯著。因此我科此次選擇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6例冠心病患者分析責任制護理的效果,尤其是對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康復效果進行了觀察。經護理實踐以及統計,患者在責任制護理的支持下,心絞痛的情況得到明顯改善,患者的疼痛評分為(3.10±1.05)分。此外,給予責任制護理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93.10%)也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的患者,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冠心病患者的護理中,實施責任制護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幫助患者有效康復,因此責任制護理對冠心病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具有較高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