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市東莞康華醫院(523080)劉艷紅
1.1 基礎資料 將2014年8月~2017年8月納入的5000例輸血患者作為本次分析研究對象,ABO疑難血型患者為49例,經手工經典試管法檢測、微柱凝集卡法檢查不能判斷結果的為8例,其中女3例,男5例,年齡30~72歲,腫瘤破裂引發出血、嚴重貧血、急診手術用血為緊急輸血主要原因。
1.2 方法 選擇上海血液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研發的人ABO反定型紅細胞試劑、多特異性抗人球蛋白試劑、10人份譜細胞、紅細胞篩選細胞、抗-A、抗-B、抗-D、抗-P1、抗-M、抗-N、2-巰基乙醇,荷蘭Sanquin公司研發的抗-Lea,依據相關操作說明進行使用。日本久保田研究所提供的AKA-2200型血庫專用離心機、L-B300微柱離心機、LK-37微柱孵育器,依據江蘇力博醫藥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血型卡,抗體篩選卡,配血卡以及珠海貝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凝聚胺試劑進行鑒定配血,對滿足特殊情況緊急搶救輸血指標患者啟動急救方案。工作人員在確定為ABO疑難血型之后,不僅需要對主任醫師匯報,也需要對科室負責醫師進行匯報,依據輸血科反饋信息以及醫師判斷的患者情況確定是否符合緊急搶救輸血指標,同時告知患者家屬緊急搶救輸血的風險、目的、必要性。對輸血15分鐘之后患者生命體征密切觀察,對30分鐘之后是否存在不良反應進行了解。選擇合理的緊急搶救血液制品,應用經過交叉配血試驗的O型紅細胞懸液,選取主側相合的紅細胞予以輸血治療,確定為ABO疑難血型之后,如果患者需要繼續治療,應該選取患者血樣進行交叉配血試驗,對于抗體亞型需要輸入適量O型紅細胞,對于不確定ABO正反型患者,輸入不同血型紅細胞。
本次分析我院納入的5000例輸血患者,其中49例為ABO疑難血型患者,發生率為0.98%,包括8例緊急搶救輸血者,發生率為0.16%。輸血科在紅細胞一般輸注時從接到輸血申請單至輸注血制品最長時間為26min,最短時間為15min,其中從收到輸血申請單至完成配血最長時間為8min,最短時間為6min,從發出血液至患者輸入血液最長時間為17min,最短時間9min。對于需要緊急搶救輸血的9例患者,在不確定血型時,需要依據特殊情況的輸血搶救流程予以O型紅細胞懸液,從疑難血型的判定至溝通以及開始輸注最長時間為61min,最短時間32min,其中判斷疑難血型至收到緊急輸血申請最長時間為48min,最短時間21min,從接收緊急輸血申請至發出第1袋O型紅細胞懸液最長時間為10min,最短時間5min,從發出懸液至患者輸最長時間為11min,最短時間6min。搶救過程中O型紅細胞輸入用量最大為6U,最小為2U,平均用量為(3.21±0.21)U。經搶救之后均成功,臨床醫師觀察患者實驗室結果與臨床情況,判定應急輸血后72小時與24小時內不存在急性或者遲發型溶血反應。
病理性以及生理性原因都可能導致發生ABO正反定型不符的現象,繼而引發血型定型困難。臨床上常規輸血治療之前應該對患者血型進行確定,以便于選擇合理的血液制品。如果發生ABO疑難血型治療過程中,不僅需要考慮患者性別、年齡、臨床診斷、家族遺傳史等相關內容,也需要通過抗原抗體特異性來進行實驗驗證。且依據相關規范來制定緊急搶救方案,如發生ABO疑難血型需要及時匯報責任醫師,經兩名及以上專家評估之后,告知家屬緊急救治的必要性與風險,讓其簽署知情同意書,評估輸血后的療效[1]。這種緊急搶救輸血中遵守《緊特殊情況緊急搶救輸血方案》,簽署醫療文書,促使臨床治療有證可循,避免不必要的醫療糾紛。觀察輸血后不良反應出現的具體時間以及實驗室相關指標,促使醫院更加規范的監控不同血型血制品輸注的情況,確保有效管理輸血的安全。將患者血清與庫存O型血分批進行主側配血實驗,雖然能夠盲篩幾種適合應急的輸血制品,但耗時長,此外如果存在較少血液庫存量,不適合盲配方法[2]。
綜上所述,在ABO疑難血型患者緊急搶救輸血過程中應用《緊特殊情況緊急搶救輸血方案》,為輸血提供更加明確的方向,給予醫院制定輸血流程以及應急方案提供支持,促使醫護人員順利實施輸血相關治療計劃,為挽救患者生命安全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