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學淮河醫院(475000)王嬌
1.1 基礎資料 本次涉及的66例樣本均選自2015年8月~2017年8月本院以及收治的不孕不育癥患者,依據不同的護理方式將患者平均分成兩組,參照組年齡22~57歲,其中12例繼發性不孕患者、21例原發性不孕患者;實驗組年齡20~55歲,其中15例繼發性不孕患者、18例原發性不孕患者。兩組基礎數據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之后均實行宮腔鏡與腹腔鏡手術聯合療法,選取患者仰臥位姿勢,予以靜吸復合麻醉,于患者膀胱截石位進行穿刺開孔,構建二氧化碳氣腹,通過腹腔鏡對患者輸卵管、盆腔、子宮等基本情況進行檢查,對輸卵管粘連以及阻塞情況進行明確,將輸卵管發生阻塞粘連位置進行手術分解,將卵巢囊腫剔除,對子宮內膜異位情況進行修復,恢復解剖學位置以及輸卵管正常形態。依據宮腔鏡對子宮內膜狀態以及宮腔形態進行檢查,依據患者實際情況開展輸卵管通液術。
將常規護理應用在參照組患者中;將綜合護理應用在實驗組患者中:①術前護理,術前主動為患者詳細闡述宮腔鏡相關知識,告知患者腹腔鏡技術重要性以及優越性、手術注意事項,輔助患者建立治愈的信心,提升治療效果。術前做手術相關準備工作,包括:清洗、備皮、灌腸等。②術后護理。手術完成之后護理人員間隔0.5h對病房進行一次巡視,測量患者呼吸、脈搏以及血壓等情況。術后患者十分容易出現多種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或者腹股腔內殘留二氧化碳,此時護理人員需要進行密切觀察分析,防止對雙側膈肌神經進行刺激,引發雙肩與后背形成疼痛癥狀。術后患者對生育能力恢復狀態比較擔心,護理人員需要給予患者詳細闡述與解釋,告知受孕的有效輔助措施[1]。③出院前的健康指導:出院時,護理人員依據患者實際情況給出科學的運動計劃,食用易消化類食物,提醒患者定期復查。
1.3 觀察指標 判斷標準,經干預之后可治愈患者原有病灶,受孕概率超過50%判定為顯效;經干預之后可顯著降低患者宮頸與子宮病灶面積,受孕概率在30%~50%判定為有效;經干預之后不能改變患者原有病灶,受孕概率低于30%判定為無效。臨床護理有效率計算值為顯效例數與有效例數之和比上總例數。滿意度評分:超過90分十分滿意,60~90分一般滿意,低于60分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處理,對兩組不孕不育癥患者臨床護理有效率計算值以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檢驗,對兩組不孕不育癥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以用(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行t檢驗,P<0.05,統計學組間數據形成顯著差異。
2.1 比較驗證參照組與實驗組不孕不育癥患者臨床護理有效率計算值 數據分析顯示,實驗組不孕不育癥患者臨床護理有效率96.97%(32/33)顯著高于參照組的75.76%(25/33),P<0.05,統計學數據顯示對比意義。
2.2 比較驗證參照組與實驗組不孕不育癥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 數據分析顯示,實驗組不孕不育癥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94.21±5.24)分,參照組不孕不育癥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78.24±4.28)分,t=13.5594,P<0.05,統計學數據顯示對比意義。
不孕不育癥臨床治療中口服或者注射藥物是主要措施,雖然能獲取相應治療效果,但因治療過程漫長、效果緩慢、費用高、長期用藥形成副作用,不但對女性健康造成影響,也對嬰兒健康與存活帶來影響。宮腔鏡與腹腔鏡聯合療法是一種女性不孕不育癥微創治療技術,存在出血少、時間短、操作方便、恢復快等優勢,但是在術前術后患者容易發生心理恐慌焦慮等多種問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護理[2]。數據研究顯示,實驗組不孕不育癥患者臨床護理有效率96.97%、護理滿意度評分(94.21±5.24)分對比參照組數據存在顯著差異。
綜上所述,在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治療不孕不育癥中采取綜合護理相比較常規護理更具使用效果,可改善患者滿意度與治療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