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必梅
【摘要】理答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活動的反應和處理。課堂上教師的智慧理答,是一種思考、對話和民主的課堂文化,是師生對話的關鍵環節,是教師教學機智的表現,也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持續的動力。如何進行智慧理答,讓課堂更精彩?理答應具詼諧幽默、激勵贊賞和豐厚的知識底蘊。
【關鍵詞】理答 幽默 贊賞 底蘊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4-0178-02
一、理答應具詼諧幽默
教育家斯維特羅夫說:“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課堂教學中,教師幽默的語言,不僅可以博得學生的笑聲,還能在學生愉悅的同時,促使學生深入思考,笑出“弦外之音”,從而起到積極的學習作用。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在執教《小稻秧脫險記》一課時,教師的理答語言十分幽默,整節課孩子們都能在身心特別愉悅的狀態下學習。請看他的課堂教學實錄片段:
師:詞語一定要聯系課文來理解。誰能把雜草的話讀一讀,讓人感到它已經是有氣無力了?
生:(讀)“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聲音大)
師:你沒有完。(學生笑)要么你的抗毒能力強,要么我的化學除草劑是假冒偽劣產品。我再噴灑一點。(說完,老師又對該生身上“嗤嗤”地“噴”了幾下。生大笑)
生:“完了……我們……都喘不過起來了。”(學生上氣不接下氣地讀)
師:我聽到你喘氣困難了,但是聲音仍然很大。說話的聲音這么大能算完嗎?(學生笑)
生:(小聲地、斷斷續續地)“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
師:好,掌聲鼓勵。(學生鼓掌) 這就是“有氣無力”。……
以上教學片斷,不難看出于老師是多么的幽默呀! 教學中,教師適度的、幽默的課堂教學語言,不僅能使課堂氣氛輕松許多,還讓學生自然明白什么叫“有氣無力”,孩子們都被老師幽默的語言所感染,怎能不投入地去學習與思考呢?
二、理答應具激勵贊賞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堂上學生的腦力勞動效率。”學生課堂上的回答、作業等表現,教師能作出積極的反應,及時發現和贊美他們的閃光點,能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喚起他們學習的熱情,使學生產生更大的內驅力。
記得在教學《荷花》一課時,我請孩子們站起來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只要求讀正確、流利。而每一個孩子讀后,我都及時給予了個性化的朗讀評價。
評價1:你不但字音讀得準,而且很流利。
評價2:真是字正腔圓呀!
評價3:看得出你也很愛荷花,讀得這么流利!
評價4:你雖然讀得不是很流利,但老師感受到你在努力把它讀好,希望你能多多練習!
……
這樣鼓勵贊賞的理答,能從學生的朗讀實際出發,巧妙地激發了孩子們朗讀的興趣,同時也觸動著學生的心靈之弦,定會在學生的心中掀起漣漪。孩子們聽到了老師這樣的評價,怎能會不愛朗讀呢?
三、理答應具知識底蘊
我們每當聽名師的課,總會被他們的出言吐語、洗練凝重、內涵豐富,充滿感染力所深深折服。尤其他們的評價語時而追問、時而側擊、時而幽默,總是充滿靈動、詩意,如同智慧的火把,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迸發出創造的火花。
著名特級教師吉春亞老師的教學語言充滿詩情畫意,達到了潤物細無聲,春風化雨的境界。凡聽過她課的教師,都十分稱道其文化底蘊的厚重,特別驚羨她的傳統文化的功力。如:《趣識對聯》一課,與傳統蒙學中的屬對課程接近,屬于國學常識課。一般地講,目標定位應該在“識”上。吉老師執教本課,講與對聯相關的趣味故事,進行對對聯趣味嘗試,突破了教學的一般化,提升了課堂境界,讓課堂具備了文化的厚重感,其中“組合上下聯”、“把混亂的條幅配成對聯”和”填寫對聯關鍵詞“等環節,可以說不但讓學生不經意間開始了對對聯的初步認識,更激發了學生后續積累對聯和學習的興趣。請看吉老師的教學實錄片斷:
師:有志者,事竟成。這副對聯送給你。
生:我想把“敬愛無親疏,天下高齡皆父母;老殘不孤獨,人間晚輩盡兒孫”貼在我們的家里,讓我們孝敬老人。
師:父母的愛像大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們報答的只是涓涓細流。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們都用這副對聯提醒自己。
生:(齊讀)……
學生在這樣的課堂學習,理解怎能不得以深化,感受怎能不得以深入,情感怎能不得以升華,知識怎能不得以豐富呢?
教師豐厚的知識底蘊到底從哪兒來?只有多讀書。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不一定能讓我們成為名師,但成為名師的人卻都是愛讀書的人。“腹有詩書氣自華”,只有這樣,才能為上出濃濃“語文味”的課堂奠定扎實的基礎,也才能在課堂上作出智慧的理答。
總之,課堂理答是一門藝術,它充滿技巧、情感和智慧。我們不能一成不變地去應對,而應積極地進行智慧理答,這樣定能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讓課堂更精彩!
參考文獻:
[1]吉春亞.《吉春亞語文課堂實例》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2010(2)
[2]于永正.《于永正語文教學實錄薈萃》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5(1)
[3]崔巒.《對語文課程和閱讀教學的思考》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