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偉
摘 要:本文結合實際工作經驗以齒輪泵為研究對象,結合齒輪泵的結構特點,從齒輪泵常見故障分析以及維修措施這兩個方面入手,針對齒輪泵常見故障檢修與維護這一中心問題展開了較為詳細的分析與闡述。
關鍵詞:齒輪泵 故障 維修
齒輪泵以其自身的特點,主要應用于眾多化工與工業(yè)領域的高端場合,扮演著各種各樣的重要角色,如增壓、計量、輸送和抽吸流體。一旦發(fā)生故障,必然會增加成本支出和影響生產。本文結合了行業(yè)內部的齒輪泵管理經驗及作者長期的工作心得,對齒輪泵的維護與檢修進行了討論。
一、齒輪泵的工作原理
齒輪泵的工作原理,它的結構很簡單,其基本形式就是兩個尺寸相同的齒輪在一個緊密配合的殼體內相互嚙合旋轉,這個殼體的內部類似“8”字形,兩個齒輪裝在里面,齒輪的外徑及兩側與殼體緊密配合。來自于管道或容器的物料在吸入口進入兩個齒輪中間,并充滿這一空間,隨著齒的旋轉沿殼體運動,最后在兩齒嚙合時排出。
齒輪泵也叫正排量裝臵,即像一個缸筒內的活塞,當一個齒進入另一個齒的流體空間時,液體就被機械性地擠排出來。因為液體是不可壓縮的,所以液體和齒就不能在同一時間占據(jù)同一空間,這樣,液體就被排除了。由于齒的不斷嚙合,這一現(xiàn)象就連續(xù)在發(fā)生,因而也就在泵的出口提供了一個連續(xù)排除量,泵每轉一轉,排出的量是一樣的。隨著驅動軸的不間斷地旋轉,泵也就不間斷地排出流體。泵的流量直接與泵的轉速有關。
二、 齒輪泵的結構特點
它的結構主要有主動齒輪、從動齒輪、泵體、泵蓋和安全閥等組成。泵體、泵蓋和齒輪構成的密封空間就是齒輪泵的工作室。兩個齒輪的輪軸分別裝在兩泵蓋上的軸承孔內,主動齒輪軸伸出泵體,由電動機帶動旋轉。
三、齒輪泵檢修的內容
1、拆卸,拆卸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熟悉設備結構,工藝流程,運行狀態(tài);拆卸時應小心謹慎,避免損壞設備零部件。齒輪嚙合的部位最好在檢修前后保持不變,為此拆泵時可在齒輪上打出記號。
2、檢查,認真齒輪泵各部件配合間隙,特別是齒輪泵配合間隙,如:齒輪的端面與泵殼的軸向間隙,一般娶0.20mm左右。用壓鉛絲法測量;齒輪的外圓與泵殼的徑向間隙,一般半徑方向上取0.10—0.15mm,也可按直徑的0.003—0.005倍選取(指總間隙),用塞尺測量;兩齒輪嚙合處間隙一般取0.30mm,用壓鉛絲法測量。
同時應對拆下的零部件進行詳細檢查,對齒輪作著色檢查,不允許存在裂紋;軸頸的圓錐度合格,表面不得有劃痕,粗糙度Ra的最大允許值為1.6μm;端蓋、托架、泵體不得有明顯缺陷。
3、修復或更換,對有缺陷的零部件應予以更換,對能修復的零部件,修復后應符合標準。
4、組裝及調整,齒輪端面與端蓋,托架的軸向間隙,需依靠改變端蓋,托架與泵體之間的密封墊片的厚度來調整;緊固端蓋螺栓時,用力對稱均勻,邊緊邊盤動轉子,遇到轉子轉不動時,應松掉螺栓重緊;加填料或裝油封時,緊壓蓋時仍需邊緊邊盤動轉子,不可緊得過死。
6、試車,水壓試驗為工作壓力的1.5倍,保持5min不漏,試車運行期間,無泄漏,運行聲音正常,無異常振動,出口壓力符合要求為合格。
齒輪泵在運行時,不允許關閉出口閥門,在啟動和停止時,也應保持出口閥門處于開啟位置,這時只操作入口閥門即可。
四、齒輪泵常見故障分析與處理方法
1、流量不足或壓力不夠
故障原因分析:(1)供料液位低;(2)泵體或人口管有漏氣;(3)入口管線或過濾器有堵塞情況;(4)輸送液體黏度過大;(5)齒輪泵徑向間隙與軸向間隙過大導致泵內泄漏增加,從而不能建立足夠的真空度,因而使泵的壓力不足。
處理方法:(1)增加料液高度;(2)定期進行檢查,按時跟換墊片,緊固螺栓,修復管路,防止漏氣;(3)檢查入口管線,清洗過濾器;(4)對原料液進行升溫,降低輸送液體黏度;(5)
2、泵體過熱或異常發(fā)熱
故障原因分析:(1)油溫過高;(2)軸承間隙過小或過大;(3)齒輪徑向、軸向、齒側間隙過大;(4)密封過緊;(5)出口閥開口過小,造成壓力過高;(6)潤滑不良
處理方法:(1)進行冷卻;(2)調整軸承間隙;(3)按要求調整齒輪間隙或更換泵殼、齒輪。(4)調整密封緊度,減少摩擦。(5)開大出口閥開度,降低壓力;(6)更換潤滑油。
3、震動或工作噪聲大
故障原因分析:(1)液位低、液體吸不上;(2)軸承磨損間隙過大;(3)主動與從動齒輪平行度或主動齒輪軸與電機軸同軸度超標;(4)軸彎曲;(5)泵殼內進雜物;(6)齒輪磨損;(7)鍵槽松動或損壞;(8)地腳螺栓松動;(9)進入空氣。
處理方法:(1)提高液位,保證液體供給;(2)跟換軸承;(3)進行找正;(4)更換泵軸;(5)清理雜物,檢查過濾器;(6)修理或更換齒輪;(7)修理或更換;(8)緊固地腳螺栓;(9)消除漏氣位置。
4、電動機超負荷
故障原因分析:(1)液體黏度過大;(2)殼體內進雜物;(3)軸彎曲;(4)密封過緊;(5)軸連器同軸度差(6)壓力過高或管路阻力大。
處理方法:(1)升溫降低液體黏度;(2)檢查過濾并清除雜物;(3)更換軸;(4)調整密封情況;(5)找正軸與軸聯(lián)器的同軸度;(6)調整壓力或疏通管路。
檢修時應注意電動機的接線不要接錯,否則會反轉而使普通齒輪泵吸排方向弄反。齒輪泵除專門設計成可逆轉外,一般不允許反轉。這或者是因為吸、排口徑不同或卸荷槽是非對稱設計,也有的是因為泵設有按既定吸、排方向設計的安全閥或潤滑軸承的卸油路徑。泵和電機應保持良好對中。由于泵軸工作時有彎曲變形,最好能使用饒性連接。
五、 結語
隨著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泵的各項指標逐步攀升,能力越來越大,裝配精度越來越高,對操作人員及檢修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所以操作、檢修人員及相應的設備技術管理人員不能再以老舊的傳統(tǒng)觀念來對當今的新型泵設備進行管理,應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量化每一項檢修及維護工作,重視細節(jié)管理工作,提升檢修維護質量,保障多級泵的運行長周期,為企業(yè)生產穩(wěn)定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傅貴興 齒輪泵故障診斷與維護分析 《現(xiàn)代機械》 2012年5期
[2] 劉杰 呂正農 齒輪泵故障分析和解決方法 《機械制造與自動化》-2008年4期
[3] 任曉善 化工機械維修手冊 中卷 北京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