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懷繼
摘 要:隨著十九大的召開,新常態一詞逐漸出現在我國各個領域的發展中,并為我國國有企業的發展做出較大貢獻。作為國有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審計創新方面不僅關系著國有企業固定資產、財務等方面的審計工作實施,而且對我國國有企業的整體發展也具有重要影響。基于此,本文將新常態下國有企業審計創新的三大方向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國有企業審計新常態發展的必要性進行簡單闡述,進而對其創新的三大方向進行詳細研究。本文旨在為國有企業的審計創新方面提供參考性建議,并為新常態下國有企業的發展提供積極性的促進意義。
關鍵詞:新常態;國有企業審計創新;三大方向
前言:國有企業審計工作是其工作環節中的重要環節,在審計工作的實施中,不僅可以對國有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監督,而且對國有企業清正廉潔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審計工作是國有企業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環節。在十九大召開后,各領域逐漸產生新常態方向的改革創新,在國有企業的審計工作方面也應積極響應黨的號召,進行新常態下的改革創新,本文為審計工作的創新提出了三大方向,并依據這三大方向對審計工作進行創新方面的詳細研究。
一、 國有企業審計新常態發展的必要性
新常態既是指一種全新的常態,是由常態到非常態的過渡之后產生的一種全新的常態,在新常態的產生過程中,也是一種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曲折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過程[1]。在國有企業的現階段審計工作中逐漸由常態向非常態的方向發展,在此種發展狀況中,審計工作逐漸出現松散的問題。在非常態下的審計工作無法對其工作任務進行良好的完成,不僅極易縱容貪污腐現象的產生,不利于國有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而且對我國社會中的精神文明建設也造成較大影響[2]。而企業審計工作新常態發展將為我國國企審計工作提供新型的工作方向,例如:將國企審計的方式向國資審計的工作方式轉換,將財務審計向綜合審計的方式轉換,同時對國企的年度財務計劃的審計轉為專項跟蹤的審計方式,這幾方面的轉換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國有企業的清正廉潔以及財政清明。
二、新常態下國有企業審計創新的三大方向
(一)國資審計方向
在國有企業的升級創新中,國企審計的方式向國資審計方式逐漸轉換,國資審計既是指對我國企業股份中國有資產占有的股份比例超過50%的企業進行各方面的審計與監督[3]。同時在國家審計部門進行審計的過程中也將資產的審計管理方向向資本的審計管理方向轉變,在保障國有企業經濟效益產出的過程中對國有企業的投資資源也進行重點審計,以確定國有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實際凈盈利額。在該種國企審計方式向國資審計方式的轉變中,我國國有企業也將會改變其傳統的運營模式,對資本方面進行重視,進而促進國有企業向國有資本進行升級發展。在國資審計的方向轉換中,該種轉換將擴大我國審計部門進行審計工作的范圍,并對我國經濟市場的規范化提供一定程度的積極幫助。國資審計的實施將對國有資產占據主導位置的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提供積極有效的審計監督,并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國家的審計部門對我國企業中的不良現象進行肅清。同時,在國資審計的審查過程中,已經不僅對國有企業的問題與過錯進行審查指正,而是開始對國有企業的管理結構、管理制度等方面進行審核與考察,并分別從宏觀與微觀兩方面進行詳細的審計考核。在宏觀的審計方面,主要對國有企業的組織架構、經營狀態與經濟預算管理等方面進行審核,進而方便對國有企業的發展狀況進行深度了解與掌控,對國有企業的發展方向進行及時的調整與控制,以促進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綜合競爭力的發展。
(二) 跟蹤審計方向
在我國現階段的財務審計中,多數國有企業還在財務方面設置年度的審計計劃,并通過上級部門通過或者下達的審計計劃開展該企業的年度審計工作。在此類的審計工作進行中,由于年度計劃的限制,審計工作的靈活性不足,無法對國有企業在運行或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處理。而在經過新常態狀態下,對國有企業的審計工作進行創新后,原有的審計方向轉變為跟蹤式的審計方向。在跟蹤審計的工作方式中,其將對國有企業的現行財務工作開展跟蹤審計,針對企業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處理與解決,并對企業中的專項內容進行全面的、徹底的審計清查,促進國有企業中經濟財務方面清正廉潔狀態的維護。在跟蹤審計的發展方向中,還應對國家的公益政策進行積極響應,對企業的公共服務方面記性重點跟蹤審計,以保障國有企業的公益投資可以使人民群眾得到實質性的幫助,進而促進我國人民在生活質量水平方面得到提升。在審計的過程中,由于審計方向從年度計劃的審計向跟蹤形式的審計方向進行轉變,該種跟蹤方式的審計對國家審計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提出極大的考驗,極易出現審計力量不足以支撐審計部門對各個國有企業進行細致審計現象。針對此種現象在跟蹤審計的發展方向中又對間接的審計方向進行拓展,即是將審計的部分任務交由社會的審計部門,通過購買監督服務對國有企業進行全方位的監督與考察,以保障各個國有企業的在運行狀態中得以清正廉潔。
(三)管理審計方向
在國有企業的審計中,審計的最大作用既是對企業進行財務監督,但在新常態的趨勢中,我國國有企業部門對監督作用進行轉換,將監督方向轉換為財務管理方向。此種方向的轉換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國有企業對企業經營中的審計工作不重視而造成的,此種不重視,將導致審計工作人員實施形式化的工作方式。而將財務交由審計部門管理將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進而推動企業財務方面的肅清。在審計工作的實施中,還將其自身的職能進行完善,降低我國企業在財務方面可能出現風險的程度,在實際的工作進程中促進我國企業審計工作效率的提升,進而為國有企業的經濟發展提供推動作用。同時在管理審計的過程中,不僅要對財務方面進行審計重視,還應對國有企業中的產業發展、產權管理、資產轉讓等其他企業項目進行專項審計,通過專項審計以促進國家審計部門對國有企業經濟與資產發展狀況的了解,并對項目中的問題與后續發展方向進行詳細分析,進而在國有企業的未來發展中對其各項目的發展提出科學的、全面的規劃與建議,促進我國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綜合實力進行增長,為我國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做出推動作用。在我國審計部門的審計實施過程中,還應對其自身的審計制度進行管理升級,對人員的專業素質與品德素質進行進一步培養,為監督審計方式向企業管理審計方向的轉換提供人員素質基礎,并對審計過程中的時效性與效率提升進行促進。
結論:本文通過對國有企業審計新常態發展必要性的簡單闡述,進而分別從國資審計方向、跟蹤審計方向、管理審計方向這三個方面對新常態下國有企業審計創新的三大方向進行詳細研討。在研討過程中得到的結果表明,國有企業的創新領域依舊存在較多問題。因此,在未來的研究生活中還應對國有企業的審計工作進行新常態方面的創新研究,希望本文能夠為國有企業的審計創新方面提供幾點可行性建議,并為新常態下國有企業的發展提供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戚艷霞.新常態下完善國有企業審計監督的現實需求及對策建議[J].財政監督,2016,25(11):57-60.
[2]慕森.新常態下如何提高國有施工企業內部審計的工作質量[J].科技創新導報,2016,13(34):236-237.
[3]胡文婷.經濟新常態下基于SWOT分析法的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發展研究[J].經營者,2016,12(1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