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

【路徑】
堅持民生優先,提升公共服務的精細化、標準化、文明化水平,把涉及人民群眾的實事辦實辦好。要瞄準基礎設施建設的短板,破解基礎設施建設難題,為提高市民文明素質、文明生活水平奠定堅實基礎。
公共廁所,是基礎設施建設中的硬件。它像一面鏡子,能夠折射出人們對生活、環境的期許。
這些年,重慶針對公共廁所的痛點、難點,掀起了一場從城市到鄉村,從景區到全域的“廁所革命”,讓人民群眾的期許變成了現實。
2017年12月25日,王瑞吃完夜宵,路過南岸區天文街道中一路社區的概念網吧時,發現門口多了一塊引導牌。
引導牌上,“共享衛生間”五個字十分醒目。
沿著指示的方向往里走去,便看見了網吧內設的衛生間。
現在,這個衛生間是中一路社區指定的“借廁點”。
王瑞吃宵夜的地方,是中一路社區的夜市,它是附近居民享受“夜生活”的地方。
由于夜市里的商鋪大多沒有衛生間,公共廁所又距離夜市較遠,所以,如廁成為一道難題。
“按照標準,每平方千米應該配備3—5個公共廁所。在我們轄區,僅有6個公共廁所。”天文街道相關負責人說,“如果在市區里新建公共廁所,社會成本過高,未必是最佳方案。”
經過研討,天文街道決定,引入“共享”理念,解決這個棘手問題。
于是,街道發動那些沿街的商鋪、企業將內設的衛生間向市民免費開放,并統一制作了“共享衛生間”的引導牌。
“共享衛生間”掛牌后,為方便人們尋找,天文街道又開通了“智慧引導”。
人們只要關注天文街道的微信公眾號,點擊對應的服務板塊,就能看到所有“共享衛生間”的位置,按照導航提示,便能找到離自己最近的衛生間。
“衛生間共享后,到我們這‘借廁所的市民還真不少。”概念網吧的業主說。
目前,天文街道已有40多個“共享衛生間”對市民開放,基本上解決了如廁難題。

質檢員李昌文喜歡掃碼。
2017年11月17日,九龍坡區直港大道。
跟往常一樣,李昌文準時到崗。
李昌文站在公共廁所外,掏出手機,掃描二維碼,然后,走進廁所,一邊仔細檢查,一邊對洗手臺、蹲位等部位拍照。
李昌文要把這些照片上傳到“智慧環衛云”App上。
這是九龍坡區為推動環衛管理和作業標準化、精準化而專門打造的。
“現在,掃碼已經成為職業習慣。”李昌文笑著說,“它讓工作由繁變簡。”
考勤打卡、查詢記錄、反映情況……“智慧環衛云”App,幾乎囊括了所有的工作流程。
通過這款App,九龍坡區的環衛管理員既能對轄區里的作業員進行有序管理,確認他們是否準時到崗,又能針對質檢員、市民反映的情況,第一時間調派人員進行作業。
照片上傳完成后,李昌文拿著手機,點開巡查記錄,繼續說:“這條記錄,是之前質檢時發現的未清掃的垃圾。于是,我拍了下來,把照片上傳至App。10分鐘后,環衛工人就來清理了。”
這樣的情況,放在以前,從發現垃圾到清理垃圾,李昌文要用紙和筆記錄下來,然后,再打電話,層層轉告,至少需要半個小時。
工作由“繁”到“簡”,是效率變高了。
九龍坡區環衛管理處負責人說:“智慧環衛云”App上線后,根據市民的反映,轄區內公共廁所的衛生情況得到了改善,設施維修速度得到提升。
2017年11月30日,璧山區秀湖公園。
公園里,一棟深棕色的木質房屋,引人注目。
嵌入式的結構設計,使整棟房屋與周邊的環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這棟木質房屋,是按照“星級”標準建造的公共廁所。
紅外線感應的玻璃門、中央恒溫的空調系統、自動調節水溫的洗手臺、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蹲位……設施齊全,環境舒適。
“小到沖水設備,大到外觀設計,我們都下足了功夫。”廁所修建者說。
像這樣的“星級”廁所,在璧山區還有許多。
過去,把公共廁所建得“高檔”,不少人懷疑,它是面子工程。
現在,人們滿口贊譽,希望能多建幾個這樣的“星級”廁所。
因為,這項基礎設施建設撬起的“福祉”,遠遠超出預期。
璧山區政府的工作人員,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
“星級”廁所修建完成后,臺灣的一家電子企業恰巧到璧山區調研,了解投資環境。
調研之初,這家電子企業的調研人員有些猶豫是否在這里投資。當他們看見秀湖公園的“星級廁所”后,卻立馬決定,讓項目在此落戶。
臺商給出的緣由是,“一個連公共廁所都能修建、管理得這樣精細的地方,當地政府的辦事效率肯定讓人放心”。
現在,公共基礎設施已經成為了解城市的窗口。公共廁所雖小,卻是城市給人留下最初印象的地方。在璧山區,公共廁所是“金字招牌”,給這座城市帶來了生機。
這些年,璧山區正是通過“建”“管”結合,提升公共廁所品質,用“微空間”塑造著“大形象”。按照統籌規劃,“十三五”期間,這里將繼續推動“廁所革命”,增加“星級”廁所的數量。
“創意十足,無比可愛,必須為重慶的廁所打Call。”
2017年11月16日,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
李華到叢林菌谷蘑菇主題樂園度假時,看到這里的公共廁所,有些驚訝。
“每一個廁所,都是一道風景。”李華說。
從九龍坡區到南岸區,從南岸區到璧山區,從璧山區到萬盛區,現在,在這座城市每個地方,都在用“繡花”的功夫,雕琢公共廁所。
因為,廁所雖小,卻事關民生。

廁所問題不僅關系到旅游環境的改善,也關系到群眾工作生活環境的改善,更關系到國民素質、城市形象。
提升素質,塑造形象。目前,重慶正立足全域、整合資源、綜合調動,推動“廁所革命”向縱深發展。
在主城,市城管委啟動了“小廁所、大民生”的公共廁所改造計劃,到2020年底,重慶將新增公共廁所720座,使主城公共廁所總量達到3160座。新建的公共廁所將更加人性化,女廁位與男廁位的比例將不小于2:1。
在農村,廁所改造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振興鄉村戰略、愛國衛生運動”的重要一環。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實施意見》,到2020年,重慶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將達到75%。
不久。重慶的公共廁所,將有更多的人“打Call”!
【觀點】
“廁所革命”是針對廁所“臟、亂、差、少、偏”頑疾的一次全面宣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公廁環境的要求也在同步提升,公廁在硬件改善后,反向對公廁管護的質量要求、標準也在提高,創新管理、提高質量標準也勢在必行。
管養廁所應著眼于日常。要建立公廁全天保潔、設施檢查養護、維修更換和定損核實等制度,把管理細節制度化,形成一整套管理制度體系。定人定崗定時保潔和管護,隨臟隨潔、隨濕隨拖,防潮類墻面定時清洗、立面定期保潔、蛛網清理,實現市民出行時間段無縫隙沖洗、消毒,針對每座公廁實際使用情況,做到一廁一策進行管理,并記錄在冊,建立每座公廁基本戶口信息。
對于硬件的維護,因為公廁某些設施設備使用頻繁,較易損壞,而公廁隨時要能為市民提供便利,所以,管護人員日常作業檢查保修(并跟進修復時限)必須常態化。如何把管護人員積極性調動起來,這需要更加完善合理的監督和獎勵機制,切實做到定人員、定標準、定責任、定獎懲,確保管理工作每一個環節落實到位。
積極倡導文明如廁,從市民的習慣養成入手,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培育健康向上的廁所文化。此外,還可借鑒國外的一些經驗,對市民和游客加以引導。如日本在公廁管理中會有懲罰條款,但罰的不是“如廁者”,而是“廁所保潔員”。而在美國,不文明如廁者輕則可能受到口頭警告,被開罰單,重則被逮捕。
——新安潔環境衛生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公司總經理助理 賴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