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兒童醫院東三街醫院(450053)王巖
小兒由于生性好動且對事物的認知能力不足,常會誤食有毒藥物或變質食物引發急性中毒,急性中毒病癥發病較快且會損傷患兒的心臟器官,若不加以控制和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法,則會威脅到患兒的生命安全[1]。在臨床上,對于急性中毒病癥采用最為廣泛的治療方法是洗胃急救方法,以清除患者體內殘留的毒素和有害物質,減少毒素對其臟器的侵蝕和損害。但是不同于成人的是,小兒的胃尚未發育成熟且胃黏膜十分脆弱,因此對其進行洗胃操作難度較大,為了提高小兒洗胃治療的有效率,醫務人員需熟練掌握小兒洗胃流程和提高洗胃速度,并且在洗胃過程中需給予患兒精心的護理干預,才能提高小兒急性中毒治療的有效率[2]。本文主要探究了小兒經消化道急性中毒洗胃的急診護理方法和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急診科2016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1例小兒經消化道急性中毒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具有嘔吐、腹痛腹瀉、惡心等急性中毒臨床癥狀,此外,有5例患兒出現昏迷、意識不清以及代謝性酸中毒等癥狀。患兒年齡分布1.3~5.8歲,平均年齡為(2.0±1.5)歲,其中男性患兒38例,女性患兒13例。
1.2 方法
1.2.1 洗胃方法 患兒被送入急診科后,醫護人員通過向患兒家屬了解其中毒原因后采用了不同的洗胃液對患兒進行洗胃處理,大多數患兒均采取溫鹽水、清水、濃度較低的碳酸氫鈉或高錳酸鉀等溶液,經口腔置胃管方法進行洗胃。在洗胃過程中,引導或幫助患兒側臥,并保持其頭部朝向洗胃機一側,針對大小不一的患兒采取不同型號的胃管,并且在胃管前端采用石蠟進行潤滑處理,然后將其通過患兒口腔插至患兒胃部,再將洗胃液注入到插管中,洗胃液一次注入量不宜過大,當洗胃劑呈澄清無異味時,停止注液。并且在洗胃完成后將20%的甘露醇導瀉藥注入到患兒胃部,促使毒素排清,最后捏緊胃管上端將其快速拔出。在洗胃的過程中,需嚴密監測患兒體征變化情況。
1.2.2 護理方法 針對急性中毒患兒洗胃的急診護理方法主要有:①洗胃護理,在洗胃前,護理人員應和患兒家屬進行溝通并告知其小兒洗胃注意事項,提高其在小兒洗胃過程中的配合度。并且在洗胃開始前,需測試洗胃液的溫度,確保其在患兒胃黏膜的耐受范圍內。對于不配合洗胃的患兒應合理引導其主動配合插管洗胃操作,若引導不成功需及時采取強制性按壓患兒的上下肢以保證洗胃操作順利實施。在洗胃的過程中醫務人員需密切關注患兒的體征變化以及實時監測其脈搏、體溫、血壓、呼吸等臨床指征,若患兒出現急性胃擴張或胃穿孔、呼吸驟停、肺水腫、腦水腫等癥狀,立即停止洗胃處理并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改善患兒癥狀。②插管護理,醫務人員在插管的過程中應做到快速和準確地插管,切勿用力過猛插傷患兒的胃黏膜。插管完成后應告知患兒切勿亂動或引導其家長幫其將插管進行固定[3]。③健康護理,在洗胃中,護理人員需及時清除患兒呼吸管中由其呼吸道產生的分泌物,保持呼吸管暢通,為了避免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護理人員可以為患兒做好相應口腔清潔護理,在洗胃完成后,護理人員應引導患兒家屬定時幫患兒翻身,減少壓瘡并發癥發生。④飲食護理,患兒經過洗胃治療后,其身體一般較為虛弱,護理人員應引導患兒家屬喂其食用一些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并且以清淡食物為主,幫助患兒提高自身的免疫力。⑤心理護理,患兒年紀較小,其心理變化一般都會通過情緒表現出來,護理人員只需密切觀察其情緒變化,并采取和藹、關愛的方式對其進行撫慰,能有效改善其心理產生的不適感。除了給予患兒必要的關愛,護理人員還應多和患兒家屬進行溝通并緩解患兒家屬緊張,憂慮的情緒,為其樹立患兒治療的信心和提高其幫助患兒對醫治和護理工作的配合度[4]。
1.3 觀察指標 觀察和記錄中毒患兒的洗胃治療和急診護理方法,并記錄其經護理后的治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患兒的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計數資料采用字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51例患兒均康復出院,治愈率為100%,患兒的平均住院天數為(7.1±1.3)天,并且患兒治愈后的軀體功能、認知能力以及精神狀態較其未中毒前無明顯差異P>0.05。在洗胃的過程中,一次性插管成功48例,成功率為94.1%,46例患兒及其家屬與醫務人員配合良好,配合率為90.2%,1例患兒(2.0%)在洗胃的過程中發生胃管脫出的現象以及1例患兒(2.0%)出現胃管堵塞現象,后經醫務人員調整和處理,順利完成洗胃操作。所有患者在洗胃過程和住院期間未發生嚴重的并發癥。
急診科患者一般病情較為危重,治療時間對其非常寶貴。對于小兒急性中毒急診患兒來說,不僅要考慮急診方法的有效性,也需考慮患兒的耐受性,洗胃治療方法是治療急性中毒病癥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但是考慮到小兒與成人的肌體承受能力有所不同,且其胃功能尚未發育成熟以及胃黏膜十分脆弱,因此在對其進行洗胃操作時需格外注意。臨床研究表明,小兒發生急性中毒事件后,其家屬一般會產生緊張、焦急以及害怕治療效果不佳的情緒,并可能導致患兒錯過最佳的搶救時期,致使其臟器由于毒性物質的長期浸染而遭受侵蝕和損傷,嚴重者會導致患兒出現臟器衰竭而死亡,因此搶救時間和搶救方法對于提高小兒急性中毒患者的治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中,除了根據患兒不同的中毒性質采取不同的洗胃液進行洗胃操作,還針對其治療前后進行了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主要是從洗胃護理、插管護理、健康護理、飲食護理以及心理護理五個方面開展護理干預。患兒的中毒必然會引起其家屬的重視,但是由于他們過分的重視和焦慮以及對治療效果的擔心,往往會延誤患兒的救治時間,因此在開展洗胃操作前,需和患兒家屬進行良好的溝通,使其認識到洗胃急救方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并且告知其洗胃操作需注意的事項以提高其在小兒治療過程中輔助患兒配合醫務人員進行治療。此外,為了保證小兒胃黏膜的安全以及減少和避免治療過程中其他并發癥的發生率,在洗胃操作過程中還需密切監測患兒的生命體征,在洗胃完成后給予患兒必要和正確的健康護理,以促進其肌體功能早日恢復,給予其相應的飲食護理以滿足其身體生長發育的需求和提高其自身的免疫力。研究結果顯示,51例患兒經治療和護理后均已康復出院,并未出現嚴重的并發癥,且患兒及其家屬與醫務人員配合良好。研究結果說明了有效的急診護理措施不僅能提高急性中毒患兒的治療有效率,還能夠減少患兒并發癥的發生率,并提高患兒及其家屬對治療和護理工作的配合度。
綜上所述,在小兒經消化道急性中毒洗胃急救過程中運用急診護理干預,護理效果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