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寧
(延安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目前,陜西省的農業擁有全新的格局和面貌,農產品銷售開始專業化、規模化。但陜西省的農業規模比較小,從業人員個人能力不足、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差,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顯得極為重要。
根據調查顯示,目前在全省進行農業種植的大戶約8.4萬戶,其中包括進行種植的5萬多戶,專業進行養殖的有3萬戶,每年每戶的平均資金在3萬元左右。
在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和服務業都能發現農民合作社,并且合作社有大規模發展的趨勢,不僅在糧油、果蔬、奶制品等行業有涉及,而且已經慢慢發展到了農產品配送、民間傳統藝術、旅游等多個不相關的行業領域。
按照中央2013年頒布的一號文件,第一次把家庭農場當作最新的農業經營主體,并把它劃入了國家定點發展扶持的關鍵項目。為順應國家的發展潮流,陜西家庭農場快速發展并頗有成效。依據陜西農業廳的相關統計,全省家庭農場目前已發展到了2萬多家,農業總面積已有163.6萬畝。
按照農業整體數量以及從業人員的整體數量,還有農業整體規模、農業的經濟狀況和對經濟的帶動情況,陜西省的新型農業主體都比不上全國中東部的農業大省。省級的示范社僅僅230多家,相比較全國的平均水平低,并且部分農民合作社沒有合理的民主監管與專業的監督人員,財務的監管體系不夠全面,對經濟利益的分配不合理。
當前陜西省土地流轉速度全面低于其他農業大省的速度,想要對經營的規模進一步提升只能等待。在農村還有大部分土地,想要進行出讓或買進僅經過買賣雙方的口頭商定進行買賣,出讓土地的一方可以在任何時間進行土地收回,缺乏契約與合同,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買進土地一方對農業的長久盈利和長久的經營計劃。
在調查過程中可以發現,在農村中的金融行業里進行農業貸款,可是貸款的要求高、獲得的資金少、還款的日期過短、辦理相關手續多。
新型農業的生產用地、對道路采取擴建、農作物儲存用地以及農機存放用地想要獲得政府部門的審批非常艱難,農民霸占土地現象十分常見。
要堅持并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農業模式,以農業大戶為主體作為基礎,將農戶之間的相互合作與聯合作為開發的重點。不斷地引領相關的部門干部和從業人員群眾,使他們不斷認識到只有大力的幫扶并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才是重中之重。
按照陜西省實際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發的方向以及當前社會潮流趨勢,大力幫扶各種不同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基礎,在現在和未來,需要著重的集結全省的各類自然資源和人類資源,發現并關注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以兩者的優勢不斷地促進和引領其他的產業發展。
在不斷對農業的整體框架進行調整的過程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占據了主導地位,這種模式相比較傳統模式有更多的發展前景,使其獲得了不同人士的并獲得多方面的肯定和好評,可是我們還是要與時俱進,在發展中看到出現的弊端,在發展中不斷解決這些問題,從根本帶動新型農業的健康、全面的進步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