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杜娟,張治良
(1.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甘河工業園區管委會,青海 西寧 810000;2.青海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青海 西寧 810000)
2014年和2015年,甘河工業園區相繼被國家工信部、發改委等部委確定為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和國家首批低碳工業園區試點。
循環經濟是新常態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途徑,是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園區以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為主線,以創新驅動為動力,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目標,堅持發展循環經濟、延伸產業鏈條、壯大產業集群。目前,園區已初步形成“電解鋁-鋁合金-鋁部件”“電石-燒堿-PVC”“冶煉尾氣、天然氣-甲醇-烯烴”“石灰石、電石渣-水泥”等循環經濟產業鏈條,實現資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對青海省建設生態強省起到一定支撐作用。
根據園區現有尾礦、工業副產石膏、粉煤灰、冶煉廢渣、電石渣以及脫硫、脫硝、除塵等產生的固體廢物,尚未構建固體廢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置產業體系。
園區發展受區位限制,招商引資的高附加值類項目落地意愿不強,導致企業間、相關產業間共生耦合較弱,尚未形成企業間微循環體系。
園區創新能力受區位、資金、人才等因素制約,科技創新成果、創新人才、科研經費、條件平臺較少、實力薄弱,對推動園區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循環發展方面成效微弱。
針對園區循環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必須抓住國家省市相關政策機遇,爭取國家、省市對園區循環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
依托有色產業基礎,優化“電解鋁-鋁合金-鋁部件”、“銅鎂鋅有色金屬生產-銅鎂鋅鉛基合金-銅鎂部件”等重點產業鏈條,重點發展特種型材、建筑型材、輕量化汽車配件、光伏產業配件等下游精深加工產品及鋁基合金等領域,推動產業向“資源精深加工”模式轉變。
依托特色化工產業基礎,重點打造“鉻鐵-鉻酸鹽-重鉻酸鹽-鉻酐-氧化鉻綠-金屬鉻”、“冶煉尾氣-甲醇-烯烴-烯烴制品”等產業鏈,實現化工過程的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推動初級化工向精細化工轉變。
結合青海省“千億鋰電”發展規劃及思路,重點打造“鎳、鈷、錳-三元前軀體-正極材料”、“無水氟化氫-六氟磷酸鋰-鋰電池電解液”等產業鏈條,引進鋰電池隔膜、鋰電池箱體、負極材料等重點項目,以關鍵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和技術應用為重點,推動鋰電配套新材料產業向多元化、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的方向發展。
將圍繞“建筑、道路、橋梁”等行業需求,重點發展裝配式建筑、新型保溫墻體材料、防水路面磚等綠色產業項目,積極推動建材產業向節能環保產業方向發展。
依托三大產業基礎,加快企業間、相關產業間耦合共生網絡體系建設,形成空間布局合理、產業結構優化、產業鏈深度延伸、資源高效利用、環境污染較小、運行管理規范的新格局。
結合園區實際,園區發展循環經濟可實現資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加大有效供給力度,推動園區產業向高檔次、精加工、多品種、消費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