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莉
(陜西省韓城市農業機械管理中心,陜西 西安 710068)
作為我國重要的支柱產業,農業對其他產業的發展具有一定促進作用,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農業部門應將先進技術運用其中使其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就目前來看我國農業依然處于信息發展初級階段,據此如何確保信息技術作用的發揮,推動我國農業生產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將分別從:農機機械管理中信息技術發揮的作用、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上的具體應用,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在知識經濟時代下,信息作為一種重要的資源在市場競爭中獲得了一定主動權,同時也是促進時代發展的必要趨勢,將信息技術運用到農業發展中可確保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實現,對信息化建設體系加以完善。信息技術在農機機械管理中可實現農業資源的管理、實現農業土地規劃、預防農業災害的發生。
在農機機械管理中應用信息技術可實現農業資源管理,通過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同時提供了多種空間地理信息計算機技術系統。將信息技術運用到農業資源管理可對各種信息數據進行搜集,通過數據庫建立來開展數據分析、圖形轉換、表格制作等工作。據筆者研究,管理資源涉及到:土壤數據的獲取、農業條件對農作物的影響、初期幼苗管理等。
土地規劃作為一個系統性工作,涉及到多個方面,據此相關部門應對其進行綜合考慮,對規劃方案合理設置。就目前來看農業土地規劃方面還存在數據不全、信息缺乏、資料分散、信息渠道不暢、數據共享難等問題,然而傳統土地調查則以縣鄉為主來展開調查,并將調查結果向上級匯報。然而這種傳統調查方法不僅浪費了大量時間、人力,其調查結果準確性也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無法適應現代農業更好地發展。基于這種情況下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可對土地動態變化情況及時監測,及時獲得土地信息,對數據庫進行建立。總而言之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減少了人力和資源的浪費,在信息共享的基礎上,實現對土地的優化設計。
在農業管理中通過地理信息系統相關技術的應用可使農業災害得到合理控制,對農作物生長情況實時監督,為管理者提供科學的信息指導,并根據實際情況來采取有效的防災措施,使經濟損失大大降低。與此同時還應根據農作物生長情況對監測系統進行建立,對災害發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加以分析,將災害發展規律找出,為建立災害防治體系提供有效地決策依據。
總的來說目前信息技術在農機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農業機械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了重要契機。
電子裝配技術作為一項新型的技術,將其運用到農業機械內部可實現對監督控制,由于我國利用范圍不大,電子裝配技術在發達國家的農機管理中的應用頻率較高。就目前來看,收割機等機械電子信息化水平逐漸提高,朝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大型拖拉機內部系統均采用了控制局域網絡與網絡通信協議技術。
總線通信技術在農業機械中得到了有效應用,通過總線通信技術實現信息的共享與交流,根據系統指令來展開操作,為農業機械的運行提供了保障。據此相關人員在機械運行中應對機械運行時間、操作方式嚴格監督,一旦發現問題應立即改正。與此同時還應對責任制度加以建立,確保管理責任的有效落實,為農業機械管理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文章對農機機械管理中信息技術作用的發揮進行了分析,對農業機械管理中信息技術的實際應用效果研究,可預防災害的發生,為提高農業機械的管理水平,應摒棄傳統管理模式,將先進技術運用其中,積極提高農業機械管理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