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俊
(黑龍江農墾科技職業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431)
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旨在為社會輸出高技能技術人才,對專業的實踐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通過與企業合作,贏得企業的支持都更有助于專業的辦學發展,以企業為需求培養的人才更清楚就業的方向。可以說,校企的深度融合是學校、企業、學生三方互利共贏的層次合作,校企深度融合帶動了專業的發展建設,彌補了企業所需人才的缺口。文章將圍繞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校企深度融合進行教學研究。
校企深度融合為高職院校辦學發展新思路,是在傳統的辦學思路中添加與企業合作為高職院校發展橋梁。對于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的學習,更多的知識理解與知識掌握光靠課本的理論知識理解是遠遠不夠的,從就業方向來說,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是一門動手能力強的學科,行業所需要的人才不只是紙上談兵的花架子,而是理論與實踐融合強的人才。校企深度融合的平臺搭建會為專業學生創造了一個就業的接口,可為學生提供頂崗實習的機會,高職院校提升了就業率,企業接受了符合自己要求的所需人才,填補了人才空缺口。專業學生也可對專業有更深入的了解,對未來工作有較早的認識,校企深度融合是具有深遠意義的教學新模式。
雖然校企合作是互惠共贏的辦學方法,但傳統的教學體系在短期中進行大改革還是需要時間去慢慢轉變思想與觀點的,拿專業教材來說,在教材的選擇上還是更偏向于理論知識的教學,而對實踐動手的比重少,這不符合校企深度融合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面向學生的是學科教師,而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與企業的溝通還不夠成熟,致使課堂教學與企業間制定的進度不夠同步,互相間不同步的學習無疑是學生進行知識串聯的難題,形不成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高職院校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學院與企業間合作辦學中,很多學院教師還沒有校企合作對專業辦學的重要意識性,導致教學目標不明確,使教學質量得不到更好的提升。目前來說開展校企深度融合的辦學還不夠規范,甚至傾向于形式化的趨勢,這都是需要認真思考解決的校企融合教學問題。
首先應在學校方面下手進行問題解決,學校應認識到企業支持對專業辦學發展的重要意義,與企業定期進行人才培養的溝通,發揮出高職辦學的特色優勢,高職院校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應盡可能地尋求地方龍頭企業的支持,與企業之間簽訂人才定向培養的協議,為企業輸出訂單式人才,也為專業學生在就業找到了定心丸。在學校中,為學生開展職業素養培養的課堂,不僅讓學生具備職業意識也具備服務意識,為學生宣講企業的企業文化與情懷與學生間拉近距離。針對教師的授課內容與教材的選取中不應依照傳統的路線進行,要安排專業教師定期的進入企業學習與溝通,教材的選取應注重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書籍促使理論跟得上實踐,實踐跟得上理論。企業與學校的良好溝通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讓教學環節步步緊扣,讓學生能將知識做好串聯,讓學生們順利走向就業崗位。
眾所周知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的人才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高職院校來說,人才培養的任務是重要的,應加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的建設,深入校企合作的融合,為社會和國家的建設做出貢獻,在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中應加強實踐能力的要求,緊跟企業的需求,社會的需求,使高職院校培養出更多的社會需要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