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慧玲,馬群燕
(武漢東湖學院圖書館,湖北 武漢 430212)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個人、企業及政府對信息化應用的強烈需求,信息資源已由單純的技術應用轉變為重要的社會資源。信息資源是指與社會生產和生活相關的可供利用并產生效益的各種文字、數字、音像、圖表、語言等一切信息的總稱。信息資源具有流動性、共享性、時效性等特點,對人們工作、生活和社會經濟發展起著關鍵作用。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決定著信息化的成敗,而信息化是實現現代化的核心要素。因此,正確、有效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是實現社會經濟現代化的重要前提,社會各界都必須予以重視。
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是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信息時代,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資源的首選方式,傳統的信息服務模式已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必須向數字化、虛擬化、網絡化方向發展,使讀者更方便快捷地獲取所需的信息資源。聲像資源做為信息資源建設一部分,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聲像資料是指以磁性材料和感光材料為存儲介質,通過錄音、錄像而產生的一種文獻形式。包括唱片、錄像帶、錄像盤、磁盤、磁帶等。
在國外,部分發達國家的公共圖書館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開始提供聲像服務,60年代起高校圖書館也陸續提供聲像服務,如加拿大、美國還建成了聲像圖書館。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圖書館聲像服務啟動的時間較晚,20世紀80年代末只有少數大學圖書館和市級以上的文獻情報機構提供聲像服務;90年代,聲像服務逐漸發展為視聽服務;進入21世紀,視聽服務逐步呈現出鮮明的網絡化特點。
高校圖書館是信息資源的寶庫,是知識傳播的重要基地。信息時代給高校聲像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新的機遇,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如何面對挑戰、抓住機遇,開發、利用好高校圖書館的聲像資源,是高校圖書館員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為全面了解國內外信息資源用戶持續使用行為研究概況,分別選擇中國知網(CNKI)和Elsevier Sciencedircet數據庫作為文獻檢索庫。
中國知網(CNKI)是國內比較權威的知識傳播與數字化學習平臺,以其為中文檢索數據庫,以“用戶持續使用”作為主題,檢索年代范圍是2008年~2018年,截止檢索日期為2018年10月10日,檢索記錄有542條。從文獻發表時間和數量來看,國內信息資源用戶持續使用的研究從2008年開始,以后逐年緩慢增加,2017年的研究數量最高,達到137篇。從文獻分布的密集程度來看,超過70%的文獻發表于2014-2018年間。總體來看,用戶持續使用相關文獻數量呈現穩定增長趨勢。同時,以Elsevier Sciencedircet為英文檢索數據庫,以“信息資源用戶持續使用”作為主題,檢索年代范圍是2008年~2018年,檢索記錄有55099條。從文獻發表時間和數量來看,國外信息資源用戶持續使用的研究從2008年開始逐年穩步增加,2018年的研究數量最高,共有7484篇。從文獻發表的時間來看,一半以上的文獻發表于2014-2018年間。從整體上看,國外信息資源用戶持續使用相關文獻的發表數量持續增長。
綜上所述,國外信息資源用戶持續使用相關文獻數量要多于國內,但國內外信息資源用戶持續使用相關文獻的發表數量都呈上升趨勢。由此可見,國內外學者對于信息資源用戶持續使用有著廣泛的研究和應用,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對于信息資源用戶持續使用的研究將會繼續下去。全面、深刻地把握國內外信息資源用戶持續使用相關研究的趨勢與脈絡,有助于聚焦重要領域,發現相關研究的不足之處,這對深化信息資源用戶持續使用相關研究的理論和實踐,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導意義。
要了解國內外信息資源用戶持續使用研究的具體情況,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一是相關理論與模型;二是影響因素研究。
(1)相關理論及模型。目前,國內外學者研究信息資源用戶持續使用的理論較為豐富,有期望確認理論、用戶滿意度理論、使用與滿足理論、情感依戀理論、任務-技術匹配理論、計劃行為理論等。使用次數較多的有期望確認理論和使用與滿足理論。期望確認理論是Oliver在1980年提出來的。使用與滿足理論是由Katz等人在1973年提出來的。期望確認理論和使用與滿足理論受到較多學者認可。以信息資源用戶持續使用理論為基礎建立的相關模型主要有期望確認模型(ECM)、信息系統持續使用模型(ECM-ISC)、技術接受模型(TAM)、信息系統成功模型(D&M模型)等。其中最經典的模型是期望確認模型。期望確認模型包含四個變量,分別是期望、績效、確認、滿意度,消費者繼續購買的意愿受滿意度影響,而滿意度受到期望、績效、確認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已有的理論和模型展開,部分學者從不同的視角豐富和修正了已有的理論和模型,學者們力圖完善信息資源用戶持續使用的理論體系,拓寬其研究領域,深化其理論實踐。
(2)信息資源用戶持續使用影響因素。針對信息資源用戶持續使用影響因素的研究有三大類型,分別是定性、實證和綜述。本文主要對實證研究論文進行分析。學者們對信息資源用戶持續使用影響因素的分析存在差異,但也有許多共同因素,如滿意度、期望確認度、感知因素(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娛樂性)、質量因素、成本因素等。本文主要按照影響因素屬性對影響因素進行分類。根據影響因素的不同屬性可劃分為質量因素、成本因素、技術因素、個人因素和環境因素這5類。以環境因素的歸類為例,環境因素可分為兩大類,分別是內部環境、外部環境。外部環境又包含社會環境、主觀規范等。社會環境包括形象、口碑、人際影響、媒體影響等。主觀規范是指對個人的行為決策具有影響力的個人或團體對個人是否采取某種行動所產生的影響。例如劉人境等發現主觀規范對虛擬社區持續使用行為產生直接影響。
高校圖書館是信息及知識創新的重要基地,為用戶提供所需的信息服務,拓寬用戶獲取信息資源的廣度和深度,增強體驗感,提高滿意度,才能促進我國高校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