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永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農林畜牧局,四川 宜賓 644002)
四川省是我國玉米主產省之一,玉米常年種植面積120萬hm2,總產600萬t,約占西南地區的1/3。雜交玉米種子的質量,關系著玉米綜合生產的水平,是獲得高產、優質、高效的根本保證。
制種基地需要長期穩定,農戶制種積極性高,家庭勞動力相對富裕,土壤肥力中上,隔離條件好,集中連片。
雜交玉米制種的親本種子萌發力弱,頂土力不強,出苗較慢,苗期生長勢弱,需采取保溫苗床育苗移栽,保證苗全、苗均、苗狀。
2.2.1 苗床地的選擇和整理 應選擇土壤肥力中上,光照條件好,排灌方便,保水保肥的地方作為苗床地。實際生產中多選擇在背風向陽、管理方便,距大田近的田角地邊、房屋周圍、菜園空地等建立苗床。苗床需精細整理,表面無大土塊,無雜草、作物殘根、莖、葉,達到松、平、細。成上高下低的斜式苗床,廂面寬應小于1.5m,最適寬度1.33m,以便拱膜覆蓋,廂面四周開溝便于排水。
2.2.2 苗床營養土的配制 營養土一般按土和農家肥2∶1進行配制。用泥塘土、菜園土、地表土或苗床土500kg/667m2,腐熟細碎的農家肥250kg,過磷酸鈣或者鈣鎂磷肥20kg。將土和優質腐熟農家肥拌勻,再用清糞水和浸泡的磷肥水邊澆邊拌,調成手握成團,落地即散,堆積密封備用。配制營養土的注意不能參入尿素、草木灰、煤灰、未腐熟的豬牛糞,谷殼等雜物也不得參入,預防燒苗爛種、鼠害等。
2.2.3 苗床播種 最好采用肥團育苗和育秧盤育苗,拱膜覆蓋,注意排水。育雜交玉米制種的父母本約需23~25m2/667m2的苗床地。
川南淺丘區播種期應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之間,土壤溫度穩定10~12℃以上。過早播種易遭遇倒春寒影響秧苗質量,延遲播種造成營養生長期過短、延遲收獲,收天易受秋雨影響,均不利高產。
根據發芽率,苗床除雜等因素綜合考慮播足基本苗。父母本分開播種在不同廂面的苗床,便于父本的分期播種和按照行比進行移栽,避免父母本植株的混淆。播種數量根據種子發芽率、損耗率、意外損失、發芽成苗率及父母本需要量測算。
播種后及時蓋上細土,苗床地膜四周蓋實壓嚴。播種后2~3d進行溫度和水分觀察,出苗前苗床溫度不超過35℃,出苗后床內溫度控制在25~28℃之間,苗床每2d檢查1次,如果苗床土表發白開裂,要揭膜澆水,應適當補充水分,澆水后蓋嚴。保持土壤含水量,以利于出苗整齊。通過揭膜通風進行保溫、控溫。
標記出父本行,移栽父本苗,其余行全移栽母本苗。父母本行比按照依品種特征特性編寫的制種方案來確定。例如密度4000株/667m2,移栽完成則為133cm寬行,67cm窄行33cm退窩,每窩雙株每廂雙行的寬窄行;或117cm寬行67cm窄行33cm退窩,每窩雙株每廂雙行的寬窄行。空地也可按117cm寬行67cm窄行33cm退窩,每窩雙株每廂雙行的寬窄行進行移栽。
移栽前7~9d施底肥、底水,注意氮磷鉀配合,有機無機結合。
將玉米苗移栽在肥溝的兩邊,移栽苗齡一般以3葉期開始,最遲不要超過4葉1心期。移栽當天要澆定根水,如果地下害蟲多的地塊須用藥預防。移栽后約1周成活,要及時查苗,補苗。
在施肥料管理過程中應注意:一要做到平衡施肥,氮∶磷∶鉀比例2∶1∶2,有機肥和無機配合施用;二要做到分次施用,施好苗肥、拔節肥,重施攻苞肥。深施底肥,磷肥做底肥全施。
川南淺丘玉米制種注意預防玉米紋枯病和玉米大(小)斑病,可用井岡霉素、多菌靈、甲基托布津、代森錳鋅針對性預防控制。
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主要有地下害蟲地老虎、蠐螬、螻蛄、金針蟲,蚜蟲、玉米螟等。地下害蟲(地老虎、蠐螬、螻蛄、金針蟲)可用辛硫磷、氯氟氰菊酯、敵殺死等,按劑量對水滿地噴霧,也可用敵百蟲融化水拌噴炒香油渣做毒餌。同進采取誘蛾、除草、藥劑、人工相結合的措施,有效控制危害,還可輪作倒茬或水旱輪作。
種子質量是種子的生命,因此影響種子質量的每一個環節,如:隔離、去雄、去雜、砍除父本、收獲、晾曬等。每一個環節必須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確保雜交玉制種的種子質量。
4.1.1 空間隔離 利用現有的自然屏障隔離,如:山頭、森林樹木、村莊等。在空間隔離達到100m的基礎上,制種基地的周圍應設置高稈作物隔離帶,隔離帶的寬度不少于5m,高度不少于3m,同時種植寬度不少于5m的父本行。
4.1.2 時間隔離 春播制種播差期40d以上,夏播制種播差期30d以上,至少達到吐絲期與散粉期相距10d以上。
播種前,徹底剔除無典型性狀的變異粒、變形粒和懷疑粒以及不足1/3大小的小籽粒。
苗期結合苗床管理,從練苗開始到4葉1心移栽前做到“五去一留”,即撥除大苗、弱苗、病苗、小苗、異形苗,留生長一致,具有典型性狀的狀苗。
在撥節至大喇叭口期利用易于辨別的優勢去雜,散粉前的關鍵時期嚴把關去雜;授粉后砍掉父本行去雜,給母本生長留更大的空間。
在母本散粉前及時、徹底去除母本雄穗;母本去雄期,每天進行巡查,風雨無阻,保證不留殘枝斷穗。
在雄穗大肚子露尖1~3cm時,雄穗未抽出之前,“提前、帶葉、摸苞”去雄,在撐握好的情況下多數只帶1~2葉去雄。
父本雄穗發達,分枝多,花粉量大,散粉時間長,無敗育現象,父本植株明顯高于母本植株的可以適當增加行比。一般采用1∶4~5行比;父本雄穗發達,花粉量充足,散粉時間長可采用1∶7~8行比。川南屬丘陵地帶,空氣濕度相對較大,緊湊型的自交系密度4000~4500株/667m2,半緊湊型的自交系3200~3500株/667m2,即平展型的自交系3000~3200株/667m2。
父本散粉期與母本的吐絲期是否相遇,關系制種的成敗。父母本花期相遇的理想指標是母本吐絲后1~2d,父本開始散粉,母本進入吐絲盛期,父本進入散粉初期,父本的散粉盛期,正是母本花絲的最佳活力期。實踐證明采取以父促母,人為的造成父早母的局面,促使父本集中散粉正是母本花絲最佳活力期,花粉量大、集中有利于提高授精結實率,提高制種大田產量。
4.5.1 花期調節方法 生育期限相同的父母本同期播種或母本花期比父本早2~3d也可同期播種。父母本花期相差3d以上要錯期,錯期播種的天數因親本的開花特征特性,土壤墑情,播期的早晚不同而不同。春播時是父母本花期相差天數的1.5~2倍;夏播時是父母本花期相差天數的1~1.5倍。對摸不清生育期的,為了制種成功可采用父本3期播種。
4.5.2 花期預測方法 花期相遇良好的預測方法:根據實踐經驗,即父母本的總葉片的差數,減去父母觀察可見葉差數的數值,在1~2之間的任何數值,則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這種方法能較早(苗期)的預測花期是否相遇,有利于花期不遇的調節。具體方法有:剝葉檢查法、幼穗檢查法、葉脈預測法等。
花期不遇,調整措施選擇促偏晚親本,一般不考慮控偏早的親本。
4.6.1 苗期、中期調控 通過對遲苗、弱苗肥水管理,少量多次增施氮肥等調控花期。發現接近花期相遇時,停止偏施追肥。
4.6.2 斷根 對發育偏早需要控制的親本采取切斷部分根,抑制其根的生長。其方法是在可見葉11~14葉片時,用鋤頭在距主莖5~7cm的周圍垂直向下切15cm深左右,以切斷部分根系,撤鋤頭時還要垂直向上撥出,以防止傷根過多。斷根的多少根據父母的生育進程差距的大小而定,差距大多斷根,差距小少斷根。
4.6.3 割葉 割葉用在父本偏早上,其方法是在大喇叭期對偏早的父本用剪刀剪去葉片;偏早得多葉片剪得多。剪去葉片最多可延遲5~7d散粉,但花粉量會因剪去葉片,而減少光合作用而減少。此方法不能用于母本親本,否則會減產嚴重。
4.6.4 抽雄時的調節
4.6.4.1 母本晚于父本 母本晚于父本可以采用母本帶葉去雄,可提早母本2~3d吐絲。母本雌穗剪去苞葉,剪去苞葉以不傷雌穗柱頭為原則,一般剪到花絲為止,一般能促進雌穗提早吐絲3~4d,并且吐絲整齊,有利于授粉;同時應根據父本的散粉情況和與母本吐絲相差天數,決定何時剪去苞葉以及剪去苞葉的長度。
4.6.4.2 母本早于父本 抽雄前可對父本實行葉面追肥的方法,對父本噴施“九二0”或者將父本雄穗從苞中剝出來,提前外露,能提前3d散粉;母本去雄可適當推遲,必須保證不散粉的前提之下,延緩母本吐絲。若母本吐絲早于父本散粉,可在父本散粉前將母本花絲緊靠苞葉剪去,花絲散開正好整齊,有利于授粉,此時要推遲1~2d;若散粉晚,花絲又伸長還可再剪一次。剪花絲的時間應當以下午傍晚為宜,氣溫高剪花絲易于灼傷新剪花絲的傷口。
4.6.5 后期調節 抽雄前后至散粉吐絲期,這個階段情況比較復雜,時間緊迫,大多需要采取果斷措施或者采取多種措施進行配合協調,強化控制效果,保證花期相遇。如在抽雄時發現某一親本發育遲緩,可用磷酸二氫鉀或生長調節劑進行葉面噴施,注意用量要精準(用量少起不到調節作用,用量過多會損傷葉片),一般能提早2~3d。
在雜交玉米制種過程中,人工輔助授粉可以減少缺粒脫尖,提高授精結實效增加制產量。父本花粉量較小,父母本種植行比過大,授粉期不良氣候的天數過多。花期相遇不好情況下,人工輔助授粉增產效果明顯。人工輔助授粉方法2種:搖株授粉、采粉授粉。
雜交玉米的空間隔離距離不小于200m,親本擴繁的隔離距離500m以上。時間隔離:隔離區內的玉米群體的散粉期與吐絲期,與制種區吐絲期與散粉期相距10d以上就足夠了。
從3月上旬開始選擇播種期,在適播期,土壤溫度穩定的通過10~12℃以上,間套種玉米,必須考慮共生期,一般不得超過4月下旬。
苗床集中管理,避免不良氣候的影響以及地下害蟲和雀危害,確保玉米制種大田的苗齊、苗壯。
先觀察記載、試制,要充分撐握組合親本在制種當地的自然條件下的特征特性。
“提前、帶葉、摸苞”去雄,能更好保證去雄質量。
花期預測的方法很多,花期相遇良好的預測方法,根據實踐經驗,即父母本的總葉片的差數,減去父母本觀察可見葉差數的數值,在1~2之間的任何數值,則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
種子進入完熟期,達到生理成熟時及時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