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楊,李恒恒,袁懷瑜,徐 瑞,朱永清,代相君,周 艷,李 可,李華佳*
(1.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00;2. 四川省豐收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獼猴桃屬植物無毛或被毛,果實屬漿果類。我國獼猴桃主要分布在四川、陜西等地,獼猴桃果實是典型的呼吸躍變型漿果,不耐貯藏也不便于運輸[1],而紅陽獼猴桃表皮無毛、皮薄,采收時果實硬度比傳統的海沃德等老品種硬度低,因此紅陽獼猴桃對采后預處理的要求更高,采收后處理過程中果實容易受到碰撞、擠壓、刮傷等產生機械傷[2],影響果實外觀或導致果實腐爛、軟果等,對入庫貯藏和后期銷售帶來一定的影響。
獼猴桃采收以人工采收為主,采收后的果實需進行分級分選后再入庫貯藏、銷售。分級分選是獼猴桃采后處理中比較容易產生機械傷的環節,目前國內獼猴桃產業中主要的分級分選方式有人工分選和機械分選2種。人工分選是通過工人將果子逐一稱重,按照劃定的重量范圍進行分級,同時,對軟果、傷果進行挑選。工人需經過培訓和熟練操作訓練,工作效率和準確率較低。機械分級分選依賴于設備,目前國內大中型企業使用的高端主流設備為進口的全自動分選線,有新西蘭Compac和法國邁夫2個品牌,特別是新西蘭Compac多用于獼猴桃的分級分選,除了基本的按重量分析外,還可搭載紅外無損檢測設備和可視單元,能實現去除瑕疵果、建模后無損檢測干物質按照品質分級等功能。全自動分選線機選工作效率高,準確率高,但是,進口分選線參數主要都是以當地種植的獼猴桃品種進行設定,而紅陽獼猴桃在采收時較其他品種硬度更低,皮薄,表皮無毛保護更易受傷,在生產上也有反映紅陽獼猴桃經過機選后存在機械傷較多的情況,因此本研究通過對比不同分級分選方法對紅陽獼猴桃機械傷的影響,為生產上紅陽獼猴桃的采后預處理提供參考。
紅陽獼猴桃,采自四川省蒲江縣主產區,根據生產上要求的成熟度采收去除套袋后立即運往蒲江當地的分選車間進行分選。本實驗中的所有果子均為同一果園同一天同一批次采收,確保采收和去除果袋的操作為同一批工人。
1.2.1 分選操作 分選設備為新西蘭進口COMPAC全自動水果分選線,按照分選速度分別設置了400、500(企業常規使用參數)、600共3個不同的速度處理。人工分選采用事先培訓過的工人操作,使用電子秤將果子逐一稱重后,按照重量分級。
1.2.2 試驗設置 果子分級參考生產銷售要求設置為ABCD 4個等級: A級果130g以上、B級果110~130g、C級果90~110g、D級果70~90g。70g以下的為非商品果不用于試驗。
試驗設置5個處理,每個處理5框,ABD等級果各1框,C級果2框:
(1)對照(CK):采收后人工去掉果袋后直接裝框,每框中的果實大小隨機組合,不分級,每框果子數量為150個;
(2)人工分選(RG):采收后人工去掉果袋并按照重量進行分級,每框果子數量為80;
(3)機選速度400(JX400),每框果子數量為80;
(4)機選速度500(JX500),每框果子數量為80;
(5)機選速度600(JX600),每框果子數量為80。
1.2.3 貯藏和機械傷統計 分選結束后,所有果子采用聚乙烯袋覆蓋防止失水,在1±0.5℃冷庫中貯藏9周后,轉入20℃通風貨架庫進行7d模擬貨架,待果子軟熟至食用硬度0.5~0.8kgf,出庫對果實進行機械傷統計分析。
機械傷統計分析主要是通過對果實外觀進行觀察,確定比較典型的機械傷類型,按照分類進行計數。確定統計的典型機械傷類型包含:壓痕,刮傷愈合,傷口腐爛。
2.1.1 壓痕 壓痕表現為橢圓或不規則平面、凹陷,稍軟,或是0.1~0.2cm寬的條狀網狀凹陷痕跡。壓痕的發生主要是由于手捏果實、果實發生碰撞、在框中堆放時果實自身重量擠壓產生。
2.1.2 刮傷愈合 刮傷愈合,表現為果實表皮刮傷,但傷口不深沒有傷及果肉,后期傷口自動愈合,呈現黑斑,不造成腐爛。刮傷愈合主要是由于手指甲、機械、硬物等接觸果實造成。
2.1.3 傷口腐爛 傷口腐爛是指發生機械傷嚴重,不能愈合,導致果實發生腐爛的情況[3]。
機選果實壓痕發生率顯著低于人工分選和對照組果實(P<0.05),且三組機選處理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人工分選時需要辨別爛果、軟果并且需要通過逐一稱重進行分選裝框,增加了拿捏果實、碰撞、擠壓的幾率,導致壓痕發生率增加;機選果實只經過人工去除果袋和裝框,減少了人工接觸;而對照處理組壓痕率高的原因分析是由于每框果實數量較多(每框150個),導致底部果子受到的重力擠壓大,實驗統計時也發現底部果實的壓痕率較高,且多為與周轉筐接觸產生的條狀網狀凹陷痕跡,合理推測如減少對照組每框果子的數量,壓痕發生率會降低,可見貯藏時選擇周轉筐的大小和裝框果子的多少也是造成機械傷不可忽視的因素。
數據后的相同字母表示不同處理間的差異不顯著(P>0.05)。
表1不同處理方法對紅陽獼猴桃刮傷愈合發生率的影響

處理刮傷愈合%CK2.56±0.36aRG4.60±0.71aJX4008.74±1.05abJX50011.30±1.44bcJX60015.80±2.19c
注:結果表示為平均值±s.e.m.,n=5.
如表1所示,5個處理間刮傷愈合發生率呈梯度變化,機選刮傷愈合發生率高于人工分選和對照處理,而機選的3個處理,隨著處理速度的增加,刮傷愈合發生率也增加,處理速度為600的處理組顯著高于速度為400的處理組。對照組、人工分選組、機選400組刮傷愈合率處于同一水平,統計學上沒有顯著差異。采后處理中要求工人剪掉指甲、帶上手套,對工人進行了培訓和監督,有效控制了人工分選刮傷情況的發生率;機選400處理組由于速度較慢,減少了果實與機械發生碰撞的概率,因此刮傷率也相對較低。機選500和機選600處理的刮傷發生率均顯著高于人工分選和對照處理,且隨著機選速度的加快,出現刮傷的幾率顯著增加。機選設備除傳送帶外,與果實接觸部分都是金屬或硬質部件,且速度越快,與果實發生摩擦越嚴重,越容易出現刮傷。
由于分選設備的部件和空間是固定的,果實大小有可能會影響機械傷發生率,因此按照果子大小分級進行了機選刮傷愈合發生率的統計,可以看出,不同等級的果子刮傷率之間并沒有顯著性差異,因此,不是果子越大越容易被設備刮傷,刮傷發生率只與設備工作速度相關。

表2 不同處理方法對紅陽獼猴桃傷口腐爛率的影響
注:結果表示為平均值±s.e.m.,n=5.
同一列數據后的相同字母表示不同處理間的差異不顯著(P>0.05)。
由表2可以看出,分選后發生傷口腐爛情況并不嚴重,只在對照處理和JX400中有1個果子出現腐爛。因此,在正常的人工分級與機選分級工作時,一般不會對果子造成嚴重的機械傷。
實驗結果表明,人工分選主要問題是壓痕和刮傷,其中刮傷發生率與對照處理組相當,說明刮傷在采收與處理中存在一定的不可避免性,而壓痕主要是手捏和擠壓造成,可以通過進一步嚴格對工人的操作要求和規范來降低,如操作前剪指甲、套手套、進一步精細化操作、合理規定每框裝載量。機選分級紅陽獼猴桃主要問題為表皮刮傷,而設備處理速度是影響刮傷的重要因素,采用常規機選參數(Compac,速度500)及以上果實刮傷率顯著提高,不適合紅陽獼猴桃的分級,適合紅陽獼猴桃的機選參數需要視企業和市場對品質的要求進一步試驗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