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鵬,向承勇,蒲全明,林邦民,黎德富,馬家斌,劉莉莎,雍 磊
(1.四川省南充市農業科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2.四川省南充市農牧業局,四川 南充 637000)
四川是農業大省,自古以來被譽為“天府之國”,是許多優質農產品的出產地,也是自然風光非常秀麗的省份。由于四川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上工業污染較小,是發展生態農業生產安全優質農產品的理想之地。同時,隨著農產品供應的日益豐富,人們對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四川的生態農業園區發展迅速,各地已發展數百家,但是卻存在運行不良,不可持續等現象,究其原因,還是目前對生態的理解存在誤區,相關的安全優質農產品生產技術落后。雖然目前四川成功的生態農場較少,但是在全國來看,四川具備生態環境的比較優勢,隨著生態農業關鍵技術的突破,四川必將迎來生態農業發展的高峰。
生態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高效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生態經濟規律,因地制宜地設計、組裝、調整和管理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系統工程體系。
筆者認為生態農業的內涵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生態的完整性、生態的穩定性、生態的可持續性、農業生態系統的緩沖能力、農業生產的高效性。
要實現生態農業,首先必須保證生態的完整性,即保證生態系統中物種的多樣性,確保物種自然種群的數量和比例,實現物種間的相互制約,從而使有害的動物、植物能達到生態學的平衡,而不至于大范圍危害農作物。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依賴于生態系統的容量、生物多樣性和抵抗災害的能力,生物容量越大、生物多樣性越豐富、抵抗災害的能力越強,則該農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越強。
生態農業的可持續性是指在時間和空間上,保證動植物物種之間的動態平衡,不因農事操作而使物種發生較大程度的變遷。農業生態系統有區別于自然生態系統的特點,農業生態系統是以農作物為主要植物群體,同時認為干預較多,維持生物多樣性的基礎比較薄弱,其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可持續性,必須綜合應用多種技術手段和農業工程來實現其生態的可持續性。
一個良好的農業生態系統必須擁有強大的緩沖能力,即應對氣候變化、外來物種入侵、病菌浸染等,相對一般的農田能產生更少的傷害,保證農作物的基本產出。
農業生產的核心是為人們提供安全、優質、豐富的農產品,這也應該是生態農業的核心。理想的生態農業應該是穩定高效的生態系統、讓生物相互制約,使有機肥投入和農產品產出到達高效的平衡,從而擺脫農藥和化肥的投入,提高生產效率,達到可持續的高效性。
目前生態農場遍地開花、有機田園遍布全川。卻很少有遵循生物多樣性原理,結合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和農業工程技術,達到高效高產出的。很多園區有很好的植被,卻沒有很好的生態,植物品種單一、土壤裸露、土壤板結、沒有昆蟲棲息的環境,看不到生物多樣性和足夠的生物容量。
大多數生態園區辦成了植物觀光園區、休閑娛樂園區,提供的是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的產品極少,或者只栽培少數的明星產品來吸引游客。生態農場的旅游觀光功能,應該作為重要補充,但是不應該成為生態農業的主流。
許多從事農業生產的業主并不是專業人士,自己不懂技術,更不具備識別技術人員優劣的能力,同時生態農業發展所需的技術人員數量缺口巨大,真正懂得生態栽培技術的技術人員鳳毛麟角。沒有技術的支撐,所謂的生態農業園區就只能是空中樓閣,不會有旺盛的發展活力。
部分農業企業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導致公眾對生態農業產業質疑。由于部分農業公司以次充好、弄虛作假,導致了公眾對于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真實性的質疑,對行業的發展前景造成了非常大的沖擊。
大部分農業公司由于生產和經營不善,常年處于虧損狀態,在技術上不思進取,在經營上沒有建樹,只能求助于政府,當地政府考慮到土地閑置和農民民生問題,往往只能長期輸血,以維持農業企業的生存。
(1)根據山東弘毅生態農場和四川愿為生態農場的經驗,完全依靠生物多樣性和健康土壤管理來達到生態和有機栽培在技術和經濟上均是可行的。弘毅生態農場多數作物的產量已經超過當地常規栽培的產量。
(2)生態農業是不依賴于礦質養分、石油資源和農藥化工的可持續的循環農業,同時提供的是安全和優質的農產品,具有廣闊的市場潛力和強大的生命力。通過生態種植方式,農產品的收入穩定且價格較高,可以完全覆蓋生產成本,是一種高效的農業生產方式。
(3)隨著人們對食品品質要求的提高,生態農業因其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產品的優秀品質,其市場占有率必將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