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471000)李雪敏
婦女在妊娠期間更加容易患痔,如果婦女原有痔病,在妊娠期間病癥更容易加劇。因此,妊娠期嵌頓痔在臨床上比較常見,主要臨床表現是肛門墜脹、疼痛難忍、全身不適、影響胎兒安全,給予患者手術治療期間,需要輔以患者綜合護理,可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并提升胎兒存活率[1]。本組選取56例患者且深入分析了在妊娠期嵌頓痔圍手術期患者護理過程中行綜合護理的護理要素、護理效果。
1.1 資料 對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56例妊娠期嵌頓痔圍手術期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患者年齡27~39歲,中位年齡28.1歲,妊娠時間最長32周、最短18周,中位妊娠時間25.1周,均簽訂了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手術方法:協助患者取位側臥位并給予患者成功進行骶管阻滯麻醉,鉗夾外痔頂部后向外輕輕牽拉以充分暴露內痔,另取一組織鉗,將內痔基底部夾持,將兩鉗合并提起并利用手術剪作“V”形切口,位置是外痔兩側皮膚,剝離皮下靜脈叢與括約肌層至齒狀線上0.3cm并利用10號絲線行內置根部結扎[2],結扎位置是夾持內痔組織鉗下方,利用同樣辦法給予其他痔核實施剝離結扎操作并利用0號絲線給予創面活動出血點結扎處理,若滲血,則需要利用鉗夾給予患者進行止血處理,指診結果肛管無狹窄后填止血棉,利用紗布塔形外敷處理并利用膠布加壓固定處理。
本組探究中56例患者均術程順利,手術成功率100.00%,手術時間最長70min、最短34min,平均手術時間(62.41±2.54)min,術中出血量最多30ml、最少15ml,中位出血量26.0ml,住院時間13d、最短6d,中位出院時間8.8d,術后,不良事件包括:下腹疼痛持續12h、胎動過緩,為1例,56例患者傷口均愈合良好且未出現流產、死胎。本組探究中,肛門痣塊消失、疼痛消失、肛門手術創面肉芽生長平整、新鮮且患者均大便通暢、體溫正常。1年后隨訪,無并發癥,無后遺癥。
3.1 術前準備 護理人員需要協助患者進行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心電圖檢查,給予患者實施普魯卡因皮膚過敏試驗,預防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過敏反應,若結果為陽性,可利用利多卡因代替[3],做好患者肛周皮膚準備工作并在術后1d給予患者少渣飲食,術晨,告知患者不必禁食、可進食少量食物以促進患者體能增加、手術耐受力增加。術前,需要叮囑患者排空大便。給予患者針對性心理支持,給予患者詳細講解手術必要性并叮囑患者嚴格遵醫囑,促使護患關系和諧,有效疏導患者負面情緒,告知患者術后需要注意的事項。
3.2 術后護理 給予患者病情監測,觀察患者術后肛門直腸反應情況,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叮囑患者術后2h禁水、24h后可下床活動,給予患者胎動與胎心音觀察、護理,遵醫囑監測胎心,安慰胎動過頻患者并遵醫囑給予患者實施持續低流量吸氧處理,氧流量是2L/min,給予患者實施出血護理,密切監測患者體征,叮囑患者臥床休息并保持大便稀軟,叮囑患者心情穩定,若出現出血性休克,需要立即進行搶救止血并通知醫生。給予患者疼痛護理,利用優美音樂轉移患者注意力,遵醫囑給予難以忍受疼痛患者實施鹽酸曲馬多注射液肌內注射。給予患者排尿護理及排便護理,給予患者放置導尿管,遵醫囑給予患者實施潤腸通便藥治療,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切口護理及飲食護理,叮囑患者進食清淡易消化流質食物,然后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進行逐步過渡至普食。給予患者實施管道安全護理,避免患者發生各種管道意外脫出事件。
本組研究結果:56例患者傷口均愈合良好且未出現流產、死胎。
綜上所述,在妊娠期嵌頓痔圍手術期患者護理過程中行綜合護理的護理效果較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