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艷蘭
(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完善,高職教育事業也在蓬勃發展,為我國培養大量的復合型技術型人才。法學教育作為我國高職教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負責向社會輸送大量創新型技術人才,還關系到依法治國的方針能否實現。高職法學教育已經逐步占據我國法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是我國高職法學教育蓬勃發展的重要時期,如何抓住機遇,如何提高我國法學教育的整體質量,已經成為目前法學教育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職法學學院面臨著很嚴峻的問題,發展不均衡,校內條件差,教學水平低無法培養出我國需要的法律人才。由于我國目前沒有關于興建法學教育機構的資質要求,設立法學專業目標不明確,只是為了有利可圖,功利性異常明顯。部分高職院校并不具備辦學條件和能力,只是為了爭取市場而開設法學專業。法律資料匱乏,教師經驗不足,學生根本沒有深刻學習法學的機會。
由于高職院校法學專業沒有完善的教育系統,也沒有完善的教育體系。大部分高職院校只是一味機械的復制模仿本科院校的法學教育,法學課本,然而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本就有很大的差異。專科院校只有三年學習時間,且高職院校教學目的就是向社會輸送技術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教學應著重實踐應用教育,突出自己的特點才能讓學生有能力立足于社會,被社會認可。
法學教育本科教學的主要定位是在素質教育方面,而高職院校法學教育教學主要定位應在職業教育。目前法學教育和法學職業之間處于分離狀態,導致部分學生雖然學習法學但走向社會后卻無法從事法學專業工作。這是我國目前面臨的普遍性問題,如果高職法學院校無法解決這一問題,那么高職法學教育將寸步難行。
(1)高職法學院校在師資隊伍的構建上應隨之革新,高職院校需要發展,但教師不能適應發展需求。因此高職院校應在師資隊伍上加大投入力度,只有教師隊伍的革新進步才能使整個高職法學教育得以發展。部分教師較為年輕,缺少社會實踐經驗,只是單一的傳授書本知識,缺乏多樣性的教育,學生學習興趣低下,無法激發學生創新精神。可以聘請社會經驗豐富人士或其他高等院校教授到校內進行講座,教師和教師之間,學校和學校之間,學校和社會之間形成紐帶,緊跟社會發展的腳步,逐步完善高等院校法學教育體系和教育模式,培養出有特色的有能力的新型教師隊伍。
(2)高職院校要培養出技術型復合型人才,要求學生要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因此一味地傳授課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理論知識必須能夠深刻的應用到實際中去,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要加強實踐課程的安排。建立實訓基地,安排大量的實訓課程,通過情景模擬模式,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開始,提出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教育學生多角度看待問題,讓學生學會全方位地解析問題。在情景模擬的最后,教師應針對整個過程中學生存在的不足和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答,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理論知識,激發出更多的觀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實訓基地不應局限于校內,也可以和校外企業聯合,讓學生真正接觸案件和當事人,靈活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為日后步入社會打下基礎。
法治社會的構成不僅需要廣泛的宣傳,還要讓更多的法學人才進入社會、融入社會。近年來,高職院校法學專業的開設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僅僅一個開端是完全不夠的。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打造出一套完善的教育體系,培養出別社會認可的綜合素質高的人才是未來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