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太康縣人民醫院(461400)陳亞鋒
黃疸是新生兒常見的疾病,本文選取我院接診的黃疸新生兒150例,探討了不同藍光照射方法聯合媽咪愛治療新生兒黃疸的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診的黃疸新生兒150例,將其按照數字隨機表法分成甲組、乙組、丙組,每組分別50例。甲組男患兒29例,女患兒21例,日齡1~8d,平均日齡(3.33±0.21)d,體重2300~4000g,平均體重(3205.32±110.73)g,血清膽紅素水平(281.63±30.11)mol/L。乙組男患兒30例,女患兒20例,日齡1~7d,平均日齡(3.27±0.22)d,體重2200~4000g,平均體重(3207.25±110.35)g,血清膽紅素水平(282.64±30.12)mol/L。丙組男患兒28例,女患兒22例,日齡1~9d,平均日齡(3.21±0.23)d,體重2300~4100g,平均體重(3202.31±110.11)g。三組患兒的一般臨床資料無顯著對比差距,P>0.05,具有對比意義。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兒進行綜合支持治療,甲組患兒進行18h以上的連續藍光照射治療;乙組患兒在甲組的基礎上增加服用媽咪愛治療,1g/次,1次/d。丙組患兒進行藍光間歇照射治療,每隔2~6h照射1次,中斷2~4h后繼續,連續治療2~3d,同時服用媽咪愛,0.5g/次,2次/d。藍光照射過程中要保證光源距離患兒50cm左右,做好會陰、肛門、眼睛等位置的保護。
1.3 觀察指標和評價方法 對比三組患兒治療前后的總膽紅素水平變化、降至正常值的時間、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治療效果:顯效:治療后患兒的黏膜、皮膚、鞏膜黃染完全消失,血清膽紅素水平恢復正常;有效:治療后黏膜、皮膚、鞏膜等黃染癥狀基本消失或有所改善,黃疸較治療前有所好轉,血清膽紅素水平有所降低,但未恢復正常;無效:黃染癥狀未改善或明顯加重,血清膽紅素水平無改善。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正態分布數據使用(±s)表示,采用Student’s test進行檢驗,非正態分布數據采用中位數±標準差表示,使用Wilcoxon rank sunm test進行分析,分類數據使用X2test進行分析,以0.05為檢驗標準。
2.1 三組患兒治療前后的總膽紅素水平和下降時間對比情況 三組患兒治療前后的總膽紅素對比情況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丙組患兒的總膽紅素水平最低,其次為乙組,最后為甲組;甲組患兒總膽紅素水平降至正常時間最長,明顯高于其他兩組,P<0.05,見附表。
2.2 三組患兒的臨床效果對比情況 甲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6%、乙組為94%、丙組為98%,甲組明顯低于其他兩組,P<0.05。
2.3 三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甲組患兒的不良發生發生率為16%、乙組為8%、丙組為2%,甲組明顯高于其他兩組,P<0.05。
黃疸對于新生兒屬于正常的疾病反應,目前主流觀點是膽紅素循環增多造成的血清膽紅素水平異常上升[1]。藍光照射屬于物理療法,資料顯示,間斷性藍光照射相較于持續照射能夠縮短總照射時間,且療效穩定,不良反應較少[2]。媽咪愛能夠調節腸道內菌群,加速腸道蠕動,降低膽紅素的重吸收。與藍光照射聯合治療能夠幫助膽紅素排泄,改善黃疸癥狀,且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藍光照射是治療新生兒黃疸的有效方式,采用間斷性藍光治療聯合媽咪愛治療能夠明顯提高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