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龍崗中心醫(yī)院(518116)藍復莉 陳明霞
各種原因引起體內胰島素下降或者胰高血糖素等升血糖激素升高而引起體內血液高血糖、高血酮甚至代謝性酸中毒等一系列癥狀的臨床綜合征稱為糖尿病酮癥(DK)或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其起病快,病情危急而且變化快,病死率高[1]。但若早期給予正確的治療和完善的護理可以明顯降低病死率,并且可穩(wěn)定控制病情和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2]。一般的護理方法雖然在糖尿病酮癥中有一定效果,但仍不能很好地得到病人的配合。個性化護理是針對每個患者的個人性格、學歷水平、家庭背景和所患疾病的一種專業(yè)化護理模式,根據(jù)每個人的不同情況做出針對的護理措施。為探究個性化護理在提高糖尿病酮癥和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治療依從性及滿意度中的作用,做出如下研究。
1.1 一般資料 病例選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4月收治的DK或DKA患者80例。病例入選標準:①院時患者意識清醒。②血糖≥11.1mmol/L。③檢測血液pH<7.35。④檢測血或尿酮體陽性。⑤二氧化碳分壓<29mmHg。⑥患者及其家屬對此研究知情同意。病例排除標準:①精神恍惚,病情危重。②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③內分泌功能紊亂。本次研究經(jīng)倫理委員會討論同意。利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40例,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齡(45.8±5.7)歲;Ⅰ型糖尿病5例,Ⅱ型糖尿病35例;DK28例,DKA12例。試驗組40例,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齡(48.8±4.8)歲;Ⅰ型糖尿病8例,Ⅱ型糖尿病32例;DK30例,DKA10例。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保持室內通風,溫度、濕度適合,每周定期消毒。叮囑患者注意個人衛(wèi)生,有傷口的患者注意及時消毒換藥。叮囑患者臥床休息時要隨時變換體位,防止長時間擠壓而形成壓瘡。每天監(jiān)測患者基本生命體征、血糖變化、注射用藥和用藥量及尿量[3]。定時進行血尿常規(guī)和電解質檢測。及時補液,如糾正酸中毒后要及時補鉀。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個性化護理。心理護理:因為DK和DKA起病迅速,病情進展快,后果嚴重。不少患者在得知自己患上此病后就容易恐慌、焦慮、抑郁甚至急躁的不良情緒。管床護士在病人入住之前要詳細了解病人的平時性格、興趣愛好、文化水平、家庭情況、感情狀況、經(jīng)濟水平等。綜合這些信息制定出專門的心理護理方案進行一對一心理護理。時刻關注病人的情緒變化,一旦發(fā)現(xiàn)有問題馬上進行心理干預。例如對于焦慮抑郁的患者就與他們討論其興趣愛好相關的話題,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感到開心,心情放松。對于急躁、生氣的患者可適當使用鎮(zhèn)靜劑,再與患者溝通,共同解決其心中的困惑。經(jīng)常了解患者對于此次治療的困惑或者在治療過程中有哪些困擾自己,讓自己感到不舒服的問題。管床護士經(jīng)討論后再與患者進行一對一溝通解決,消除患者的心頭疑慮。經(jīng)常與患者家屬溝通,與患者的朋友、戀人溝通,讓他們給予患者更多鼓勵,讓患者感受到溫暖和力量,消除患者看病時的壓力。定時定期應用共情、傾聽的溝通方法與患者溝通[4],溝通時運用眼神、肢體動作、擁抱、撫摸等讓患者感受到安全感。健康教育:針對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水平來制定專門的健康教育方案。例如對于老年患者其記憶力和理解接受能力差,聽力或視力不好等特點,可以采用制作卡片、圖畫和簡易漫畫的方式告訴患者DK和DKA的發(fā)病過程,護理工作的重要性等等。針對病程長、病情重的年輕患者要多以鼓勵、互動、親切的口吻進行講解,多以以往的成功病例來增加患者的信心。進行教育之前要找到話題的共同點進行切除,可以安排年紀相仿、脾氣較好、有相同的愛好的護士與其進行溝通。對于中年男性而自身又活動不便的患者,加強對其家屬的健康教育,叮囑其家屬要護理周到,并且經(jīng)常對患者進行鼓勵,消除患者的心理負擔。對于胰島素治療不規(guī)律的患者,要及時講解胰島素治療對糖尿病的重要性,告訴其利害關系,以成功病例來使患者自主接受胰島素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對比患者對自己疾病的知情率和對本次護理工作的滿意率。
1.3 評判標準 治療依從性三個等級,完全配合:對于醫(yī)生所制定的治療方案完全執(zhí)行,對于護士的護理工作完全支持。比較配合:偶爾幾次未能按時服藥或做檢查。不配合:服藥不規(guī)律,護理工作難以進行。總依從率=(完全配合+比較配合)/總例數(shù)×100%。疾病知情率和護理滿意率采用內分泌科自制的調查量表測量,由患者本人親自填寫,由護士統(tǒng)計評估。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根據(jù)SPSS18.0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各項目之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情況 試驗組治療總依從性為95.0%,優(yōu)于對照組的75.0%,P<0.05。
2.2 兩組患者自身疾病知情率及對護理工作滿意率情況 試驗組患者疾病知情率和滿意率分別為95.0%、92.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70.0%,P<0.05。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K和DKA發(fā)病率隨之上升。DK和DKA起病快,病情危機,病死率極高。護理得當可降低發(fā)病率,所以對DK和DKA患者的護理工作及其重要。DK和DKA患者常有不良情緒,護理工作難以展開。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護理往往只注重了患者客觀指標,然后再作出相應的治療措施[5],無法解決患者心理、生活等問題。近年來個性化護理在一些慢性重癥疾病的護理工作中療效顯著,故本次研究選擇了個性化護理作為試驗組進行對比研究。個性化護理是首先了解患者詳細的個人情況及家庭背景等,再根據(jù)這些信息制定出一套適合該患者護理措施,注重患者的心理護理和健康宣教。從結果來看,試驗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是因為個性化更注重患者本身的心理問題,及時溝通,糾正患者的不良情緒。護理時也更關注患者生活難題,注重護理實施方法和溝通技巧,讓患者從心里感到溫暖。從結果來看,試驗組患者對自身疾病的知情率和對護理工作滿意率都優(yōu)于對照組。是因為醫(yī)護人員根據(jù)患者的個人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讓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相關知識,并且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不理解的地方并加以解釋,直至患者明白為止。此外護理過程中,護士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及時解決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保持患者的健康心態(tài),患者對護理工作更加滿意。
綜上所述,個性化護理能夠提高糖尿病酮癥和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加深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提高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