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陽市中醫院(457000)呂春芳
乳腺癌是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臨床治療以根治術為主。然而,術后容易發生皮瓣壞死、皮下積液等多種并發癥,影響預后[1]。乳腺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對于切口的愈合,患者的生活質量,均有嚴重的影響[2]。為了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我院開展了品管圈活動,以期降低乳腺癌術后并發癥,提高預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6年2月~2017年11月我院接診的112例患者納入本研究。利用隨機號碼表抽取樣本,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6例。觀察組:年齡為33~68歲,平均年齡為(41.08±4.39)歲;對照組:年齡為34~68歲,平均年齡為(41.55±4.67)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術后干預。指導患者以良好的心理面對疾病,積極配合術后恢復。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利于病癥康復。觀察組:品管圈活動干預。確定活動主題為降低乳腺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擬定活動計劃,作為后期活動的依據;根據現存的并發癥情況,分析發生的原因為護士培訓不足、宣教制度缺乏以及一次性物品性能欠佳;根據存在的問題,制定干預措施,邀請乳腺科的醫師制定術后功能恢復操,對全科護士進行培訓,提高護理技能,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和功能鍛煉;為患者設計合適的胸帶以及消毒棉紗墊,提高舒適性,通過合適的彈性調節,使得引流方便,減少皮下積液的發生。評價實施效果,制定標準化的護理方案,今后的護理工作可以繼續執行。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功能鍛煉依從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19.0進行統計學處理,用χ2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5.36%,低于對照組的26.79%(P<0.05),見附表。
2.2 功能鍛煉依從情況對比 觀察組功能鍛煉依從率為71.43%(40/56),高于對照組的44.64%(25/56)(P<0.05)。
乳腺癌是發生在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99%是女性患者。乳腺癌占女性惡性腫瘤的第一位,臨床需引起高度重視[3]。隨著乳腺癌篩查的開展,乳腺癌綜合治療的實施,乳腺癌的發病率顯著下降,而預后顯著提升[4]。然而,乳腺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依然是影響預后的關鍵因素。開展有效的干預措施,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對于提高治療效果有積極的作用。
乳腺癌術后患者進行早期的適度鍛煉,利于恢復術后上肢靜脈回流,促進引流液的流出,還可以減少積血、積液、皮瓣壞死等情況的發生。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品管圈活動的實施達到了較好的干預效果。當然,在進行功能鍛煉的時候,要規范合理,循序漸進,避免操之過急。
品管圈活動還可以提高患者的功能鍛煉依從性。乳腺癌手術切除范圍較大,組織損傷多,容易發生上肢水腫。疼痛等功能障礙,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極大的影響。品管圈活動提供了醫護人員自發解決問題的意識,護士的功能鍛煉相關知識得到提高,可以更好地為患者講解鍛煉方法。還可以及時了解患者的不適,作出對應的指導,使得患者能夠自覺進行功能鍛煉,利于術后恢復。
總之,品管圈活動可以有效降低乳腺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