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 何鎮宇
[提要] 本文運用引力模型對云南城市化布局的重點——六個城市群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滇中核心城市群、滇東南次級城市群和滇東北次級城市群內各主要城市之間經濟引力強度相對較強;滇西次級城市群、滇西北次級城市群和滇西南次級城市群內各主要城市之間經濟引力強度比較弱;滇西次級城市群內處于同一州或市的主要城市之間經濟引力強度也相對比較弱。因此,云南城市化布局策略是重點支持滇中核心城市群、滇東南次級城市群和滇東北次級城市群發展,以加快連片開發加速城市化進程;科學規劃建設滇西、滇西北和滇西南地區核心城市,以壯大核心城市建設來推進地區的城市化。
關鍵詞:云南;城市化;布局;實證研究
中圖分類號:F29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1月1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主體功能區分為城市化地區、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要根據主體功能區的特點實施分類管理的區域政策,按照不同區域的主體功能定位,實行差別化的評價考核,按照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的要求,完善區域規劃編制,做好專項規劃、重大項目布局與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銜接協調,以及提出構建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因此,城市化的推進需要積極穩妥,根據國家的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城市化戰略格局來推進城市化才能更好地實現積極穩妥。
17世紀牛頓提出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根據這一定律,任何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的大小與它的質量成正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經濟學家們在萬有引力定律的基礎上,根據經驗觀察和統計分析,提出了種種關于社會經濟在空間中的相互關系,相互作用的假設、公式和模型。城市群建立的基礎是城市之間的經濟空間聯系強度。本研究將采用由空間相互作用原理產生的引力模型來量化計算空間經濟聯系強度。地區的經濟質量由反映地區規模的總人口數與反映經濟規模的國內生產總值二者的幾何平均值來確定,由于本研究主要側重云南省域空間尺度內的相互作用,而省內的各種交通運輸方式中公路客貨運輸的比例最大,所以地區間的距離采用公路運營里程。本研究選取的模型方案如下:
式中,Rij為兩地區經濟引力強度;Pi、Pj為兩地區總人口數;Gi、Gj為兩地區的GDP;Dij為兩地區間的距離。研究的樣本為云南省的16個州市,總人口數和生產總值數據來源于2011年云南統計年鑒,兩地之間的距離以兩地區相應級別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建筑物之間的公路最短距離表示,具體數據由百度地圖測度得出。
(一)滇中核心城市群分析。滇中地區是國家級重點開發區,在我國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圖中主要城市化地區里云南省只有滇中地區。在云南省的16個州市中,昆明市的生產總值、總人口數量、城市化水平排名第一。因此,本研究將昆明市為核心采用引力模型測算昆明市與云南省15個州市之間經濟引力強度,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表1)
根據經濟引力強度的計算結果,在云南省范圍內昆明市對15個州市的經濟引力強度可以劃分為四類。第一類經濟引力強度很強,昆明市對玉溪市、曲靖市和楚雄州的經濟引力強度在15個州市中位于前三強;第二類經濟引力強度比較強,昆明市對滇東南的紅河州和文山州,以及滇西的大理州的經濟引力強度比較強;第三類經濟引力強度比較弱,昆明市對滇西南的普洱市、滇西的保山市和滇西南的臨滄市經濟引力強度比較弱;第四類經濟引力強度很弱,昆明市對滇西北的麗江市、迪慶州、怒江州和滇西的德宏州經濟引力強度很弱。由于昆明的輻射力有限,有必要將玉溪市、曲靖市和楚雄州納入滇中城市經濟圈,推進滇中城市經濟圈一體化,提升滇中城市經濟圈的輻射帶動能力。因此,將滇中地區納入國家層面的城市化地區,將滇中培育成為全省跨越發展的重要引擎是科學合理的決策。同時,有必要探索在滇中地區之外以州或市政府所在地為核心規劃城市群以實現地區的經濟和社會跨越式發展。
(二)滇西次級城市群分析。滇西次級城市群主要以大理、隆陽、騰沖、芒市、瑞麗構成。保山市隆陽區在滇西次級城市群內處于地理上的相對中心位置,而且其經濟能力相對較強,因此將保山市隆陽區設定為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計算保山市隆陽區與滇西次級城市群主要城市之間的經濟引力強度。
滇西次級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保山市隆陽區與大理州大理市和保山市騰沖縣相對強一些,而對德宏州芒市和瑞麗市較弱。經進一步計算德宏州芒市對瑞麗市的引力強度僅為0.094。這表明滇西次級城市群核心城市保山市隆陽區在本城市群內輻射能力不強,甚至在保山地級市內保山市隆陽區對附近的城市騰沖縣的輻射能力也比較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滇西次級城市群各個主要城市之間距離較遠,各個城市的經濟總量較小以及城市人口較少。
(三)滇東南次級城市群分析。滇東南次級城市群是以個開蒙建、文硯丘為重點的城市構成的城市群。實際上,滇東南次級城市群主要是由個開蒙建城市群和文硯丘組成。以紅河州蒙自市為核心計算與個開蒙建城市群主要城市之間的經濟引力強度,紅河州蒙自市與個舊市、開遠市之間的經濟引力強度比較大,與建水縣的經濟引力強度相對弱一點。與除了滇中地區之外云南省的城市群相比較,個開蒙建城市群的蒙自市與個舊市之間的經濟引力強度最大,與開遠市之間的經濟引力強度也比較大,這表明個開蒙建城市群具備了構成城市群的經濟基礎。
文山州文山市與硯山縣之間的經濟引力強度比較強,與丘北縣的經濟引力強度相對弱一點。經過計算,文山州硯山縣對丘北縣的引力強度為0.262。從數值比較的角度,文硯丘城市群也是具有一定發展基礎的,適合重點開發。而紅河州蒙自市與文山州文山市之間的引力強度為0.231,紅河州和文山州的州府所在地城市之間的經濟引力強度并不強。因此,滇東南次級城市群實際上是由個開蒙建城市群和文硯丘城市群構成的。個開蒙建城市群和文硯丘城市群可以定位為云南省的重點城市化區域,進行重點開發以增強其輻射作用。
(四)滇西北次級城市群分析。滇西北次級城市群是以麗江、香格里拉、六庫為重點的城市群。麗江市古城區在滇西北城市群內處于地理位置的中心,因此以麗江市古城區作為核心計算與迪慶州香格里拉縣和怒江州瀘水縣的經濟引力強度,滇西北次級城市群核心城市麗江市古城區與迪慶州香格里拉縣的經濟引力強度比較弱,與怒江州瀘水縣的經濟引力強度更弱。經進一步計算,迪慶州香格里拉縣對怒江州瀘水縣的經濟引力強度僅為0.002。這表明滇西北次級城市群核心城市麗江市古城區在本城市群內的輻射能力弱,群內主要城市之間的輻射能力更弱。這主要是因為滇西北次級城市群各個主要城市之間距離較遠,經濟總量較小以及城市人口較少。
(五)滇西南次級城市群分析。滇西南次級城市群主要由普洱市思茅區、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和臨滄市臨翔區構成。普洱市思茅區在滇西南次級城市群內處于地理位置的中心,因此以普洱市思茅區作為核心計算與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和臨滄市臨翔區的經濟引力強度。
滇西南次級城市群核心城市普洱市思茅區與西雙版納州景洪市的經濟引力強度比較弱,與臨滄市臨翔區的經濟引力強度更弱。經進一步計算,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對臨滄市臨翔區的經濟引力強度為0.013。因此,滇西南次級城市群核心城市普洱市思茅區在本城市群內的輻射能力弱,群內主要城市之間的輻射能力也比較弱。
(六)滇東北次級城市群分析。滇東北次級城市群是以昭陽、魯甸一體化為重點的城市群。昭通市昭陽區對魯甸縣的經濟引力強度,昭通市昭陽區對魯甸縣的經濟引力強度比較大。除了滇中地區之外,云南省城市群中,昭通市昭陽區對魯甸縣的經濟引力強度僅次于紅河州蒙自市與個舊市之間的經濟引力強度。這表明,滇東北次級城市群具備比較強的經濟基礎,因此滇東北次級城市群可以定位為云南省的重點城市化區域,進行重點開發以增強其輻射作用。
云南城市化布局規劃的重點是滇中核心城市群、滇西次級城市群、滇東南次級城市群、滇西北次級城市群、滇西南次級城市群和滇東北次級城市群。城市群構建的基礎是城市之間的經濟聯系。本研究采用引力模型測算了云南省規劃的各城市群內主要城市之間的經濟引力強度情況,根據計算結果進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第一,云南省范圍內昆明市對15個州市的經濟引力強度排序的前三強是玉溪市、曲靖市和楚雄州。因此,滇中地區即昆明市、玉溪市、曲靖市和楚雄州納入國家層面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的城市化地區是科學合理的決策,這將有利于進一步提升滇中城市經濟圈的輻射帶動能力,有利于滇中地區培育成為云南省跨越發展的重要引擎,全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增長極,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支撐點;第二,云南省的五個次級城市群中,城市群內主要城市之間經濟引力強度比較強是以個開蒙建、文硯丘為重點的滇東南次級城市群和以昭陽、魯甸一體化為重點的滇東北次級城市群;第三,滇西次級城市群、滇西北次級城市群和滇西南次級城市群內各主要城市之間經濟引力強度比較弱,滇西次級城市群內處于同一州或市的主要城市之間經濟引力強度也相對比較弱。
[1]柳天恩,曹洋.區域發展戰略與主體功能區建設的互動研究[J].新疆財經,2017.4.
[2]魯元平,王品超,朱曉盼.城市化、空間溢出與技術創新[J].財經科學,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