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芳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去世。這一消息震驚了整個華人世界,更讓千千萬萬的金庸迷扼腕嘆息。金庸先生的小說曾經(jīng)陪伴我們度過了無數(shù)的日日夜夜,值此之際,不為金庸先生寫點東西留作紀(jì)念,無以慰籍曾經(jīng)的青春歲月。——題記
米蘭·昆德拉說:“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我們都不擅長告別。”
“一人一馬,執(zhí)劍江湖。一簫一曲,浪跡天涯。”這是年少時心中的武俠夢。現(xiàn)在長大了,那些筑夢的人卻一個個離我們遠(yuǎn)去。古龍走了,梁羽生走了,現(xiàn)在金庸也走了。我還沒有做好這個準(zhǔn)備,我還等著兒子長大之后給他講敘你們的傳說,可你們卻一一離開了。
今日,看見陳小春的微博寫道“小寶就此別過”徹底淚奔,終其一日都非常恍惚。
年少時,讀金庸,讀的是愛情,至情至性,生死相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fù)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從丁典和凌霜華在漢口牡丹會上的初見,到最后兩人舍生忘死,求得合葬。這二人都不是金庸筆下最為人熟知的人物,連主角都算不上,金大俠為他們所著筆墨也不多,可就是他們的愛情讓我懂得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讓生命富足,讓心靈寧靜,讓人性美好,愛情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真摯的追求。在愛情中,就連歐陽克和梅超風(fēng)這樣的反派人物也展現(xiàn)了人性美好的一面。嘆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再后來,讀金庸,讀的是俠義。笑傲江湖,快意恩仇。“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義之所在,千金散盡不后悔;情之所鐘,世俗禮法如糞土;興之所在,與君痛飲三百杯”。俠義是“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卻無一人非不該殺之人。俠義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縱死俠骨香,不愧世上英”。俠義是遼東大俠胡一刀豪邁灑脫、俠骨柔情;俠義是狄云為求報恩,萬死不辭;俠義是石破天的樸實單純、悲天憫人。俠義更是張無忌的赤誠真摯、天真善良又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俠義還是滄海一聲笑的奔放熱情和刀劍無夢的愛恨情愁……嘆一句“書劍揚鞭縱馬,俠客險路共行。提筆胸中抒意,江湖任我遨游。”
再過些許時間,讀金庸,讀的是家國。金庸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荀子說:“國,小具也,可以小人有也,可以小道得也,可以小力持也;天下者,大具也,不可以小人有也,不可以小道得也,不可以小力持也。國者,小人可以有之,然而未必不亡也;天下者,至大也,非圣人莫之能有也。”中國自古以來家國一體,國破而家亡。所以郭靖和黃蓉夫婦在襄陽陷落之后,以死殉國,成為萬民敬仰的大英雄。郭靖臨死之前還傳下屠龍刀、倚天劍,期望后人以此復(fù)國。之后金庸的家國觀念有了突破,他塑造了蕭峰這樣一個契丹人作為民族英雄。蕭峰一生對愛情忠貞,對國家和民族忠誠,心系蒼生,最后他不光為了本民族,更是為了整個天下的和平而自我毀滅。蕭峰是金庸筆下最完美的角色,他已經(jīng)不是人,而是神。嘆一句:“萬水千山縱橫,豈懼風(fēng)急雨翻,豪氣吞吐風(fēng)雷,飲下霜杯雪盞。”
至現(xiàn)在,讀金庸,讀的是逍遙。逍遙乎山水之阿,放曠乎人間之世。郭靖和蕭峰是最完美的道德典范,合乎儒家的“俠義”之道。楊過和令狐沖是道家的“俠義”代表。一個亦邪亦正的楊過,沒有俠士的英雄光環(huán),笑盡了世俗倫理道德的規(guī)矩,玩世不恭又率直獨立。最后功成名就卻離棄俗世和小龍女歸隱而去。金庸說令狐沖不是大俠,是陶潛那樣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的隱士。小說里令狐沖從一出場就是一個非常可憐之人,先失去了師妹的愛戀,又失去了師父的信任,最后還身負(fù)重傷。可是不管什么境遇下,令狐沖都能大笑一聲、暢飲一番,求的就是個無拘無束,逍遙自在。令狐沖不僅擁有老莊“無為而為”的精神特質(zhì),還有一顆赤子之心。在恒山派危難之際拋棄禮教束縛接任掌門,為小師妹臨終之托一直照顧林平之。令狐沖最可愛的地方就是不被名門正派的戒律束縛,自然而然中流露出他的真性情,不執(zhí)著、不在乎,瀟灑浪漫堪稱金庸筆下男主第一。贊一句:“千金換酒游天下,人間何處不逍遙。”
這么多年,念念不忘的就是那個江湖,依依不舍的就是那份至情。金庸的精神世界讓現(xiàn)實中無法安放的靈魂得以寄托,讓無處尋覓的真情得以憧憬。現(xiàn)在金庸去了,再無我心可以棲息之地。
金庸先生,別了!就如您所說“落花無言,人淡如菊”。
我一直假設(shè)一個場景:兒子長到八九歲了,我說“兒子,你可以開始看長篇小說了。來,你的第一本長篇小說就從《天龍八部》開始吧!”然后我熬著夜和他一起看金庸,看到精彩處,比劍磨拳,好不熱鬧。次日,兒子班主任打電話投訴,“秦寶媽,你兒子昨天作業(yè)沒有做,今天上課還在偷偷看武俠小說!!”我笑呵呵地回答:“老師,沒關(guān)系啦,不看金庸的男人怎么會成長!每個男人都必須有過癡迷金庸的年紀(j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