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勇 謝煜淮 任堃 顏永生
(1.綿陽市涪城區農業局,四川 涪城 621000;2.綿陽市涪城區委辦,四川 涪城 621000 3.綿陽市蠶業管理站,四川 涪城 621000)
涪城區蠶桑產業歷史悠久。近年來,我區依托龍頭企業,緊扣市場需求,立足新機制、新技術、新業態,推動傳統蠶桑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桑產業組織化、高效化、多元化高質量發展。以占全區20%耕地面積的“彈丸”之地,創造了農民年均繭款收入2.2億元、蠶絲年均總產值達3.5億元的驕人成績,畝桑蠶繭收入比同業高出3000元以上,傳統產業煥發新的生機。涪城區蠶桑產業園被命名為“四川省現代蠶桑產業示范園”“中國優質繭絲生產基地”。“涪城蠶繭”榮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七彩之虹”有機繭絲產品遠銷歐美,成為國際市場的知名品牌。主要作法是:
堅持以機制體制創新為突破口,推動政府從包辦轉向服務,企業從配角轉成主角,農戶從被動轉為主動,達到三方共贏,實現桑產業突破發展。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區政府將蠶桑產業作為特色產業列入“十三五”規劃,重點服務產業、支持企業,整合各類資金9000余萬元,支持蠶桑產業規劃布局、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等,營造良好發展氛圍。將蠶業生產納入政策性農特產品保險試點,政府出資75%、企業出資25%,減少生產風險,調動農戶積極性。
首創“龍頭企業+服務主體+生產主體”機制,引導龍頭企業將栽桑養蠶作為第一車間,統一打造高標準桑園,直接參與桑園建設、蠶繭生產;推行共育戶專業化共育小蠶,并按技術標準指導農戶飼養大蠶;農戶按照統一技術規程和質量標準生產。引導鼓勵“愛蠶業、有勞力、善經營”的農戶適度規模返包企業統建桑園,成為蠶業生產主體,實現“拎包發展”。大力推廣“一對一”幫扶,將生產主體收入與企業技術人員收入掛鉤,將生產主體蠶繭產量、質量、蠶繭統收率與服務主體(共育戶)考核掛鉤,結成利益共同體。
推進企業標準化管理,由企業為農戶建高標準桑園、蠶棚和蠶臺,統一配置省力化機具,全程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和市場保障;編織覆蓋鄉鎮、村社的蠶業技術服務網,整合企業、基層250余名技術服務力量,為農戶提供24小時上門服務。截至目前,涪城區統一成片規模流轉田地建設高標準示范桑園533.33hm2(8000畝),建成標準化桑園基地2066.67hm2(3.1萬畝),培育0.33hm2(5畝)以上業主大戶500余戶,返包1.33hm2(20畝)以上大戶270戶,帶動農戶養蠶近萬戶。
圍繞蠶繭產品高端供給,涪城積極推動企業技術創新與產學研相結合,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
依托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著名蠶學專家向仲懷成立涪城現代蠶業院士工作站,加大與浙江農科院、西南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組建科技開發中心、蠶種孵化中心等,成功自主研發空中滑軌式多層可變蠶臺、移動蠶盒車、智能補濕器等多項專利產品,推廣應用蠶業科技成果20余項,研發新型實用技術10余項,獲得國家專利10項。
桑園栽植規格由過去的“415”“421”變為“6215”。全面推行多批次養蠶,變一年四季蠶為六批次養蠶。先后改造了6代省力化自動上蔟蠶臺、標準化養蠶大棚,研發應用了“蠶棚+省力化自動上蔟蠶臺+貯桑室+工棚”高效一體式“組合式蠶棚”等設施,提升了養蠶、上蔟的空間利用率,最大限度利用了土地資源。推廣應用大、小蠶用消毒噴粉機,3-4齡切桑機等設備,以及省力化飼育、回轉架方格蔟自動上蔟等技術,實現了節本、節地、節力的目的。
引進推廣、提升改造“強桑1號”、“秋華×平30”雄蠶等優質蠶桑新品種。全省率先推行“預約售繭”和“儀評收繭”,實現優質優價,促進蠶繭質量提升。從標準化生產技術、現代化設施設備、生產過程全控制等環節精心打造優質一流繭絲,“涪城蠶繭”和“七彩之虹”精品生絲在中國纖檢局公布的抽樣檢驗中,各單項及綜合指標連續四年排名全國第一,其6A級頂級精品生絲成為APEC會議和G20峰會領導人服裝原料絲,以及LV、香奈兒、愛馬仕等國際頂級品牌指定原料,生絲產品銷售供不應求。2018年5-6月,歐洲著名奢侈品生產經銷商LV、香奈兒、法國開云集團及法國、意大利著名綢廠客商分批次匯聚涪城現代蠶業基地和天虹絲綢企業,實地考察、洽談合作,進一步拓寬了國際市場。
圍繞增強蠶桑產業后勁,涪城堅持推進三產融合,依托蠶桑基地多元化發展,培育壯大新業態、新產業,努力拓展延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
堅持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圍繞“蠶”和“桑”做文章,先后開發“八倍蠶”蛹蟲草、“桑之玉”桑葉茶、“七彩之虹”精品生絲及絲綿被等產品,年產桑枝食用鮮菌2000余t,蠶沙年產有機肥1萬t,實現年銷售收入3200余萬元,提高了綜合效益。
積極探索“旅游+”“生態+”等模式,促進傳統農業與旅游、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先后實施“千鶴桑田觀光帶”、“楊家繡房”體驗培訓館、“七彩之虹”精品生絲制品及服飾品展示廳、“大雪書院”蠶鄉故事書畫展、“桑之玉”桑椹酒莊加工體驗、“桑之玉”桑葉茶文化品味廳、“院士工作站”現代繭絲科技成果展、“天虹絲綢”博覽館等一批傳承絲綢文化的三產項目,年接待游客10萬余人,實現銷售收入1000余萬元。
積極探索“互聯網+農業”在蠶桑產業上的應用,利用物聯網技術進行科學技術管理和溫濕度調控,逐步實現標準化飼養,自動化調節,智能化管控,節本增效提高蠶繭質量。應用“互聯網+電商”模式,推動流通方式轉變,年電商銷售收入突破1000萬元。
下一步,涪城將重點擴大精品蠶繭生產基地規模,提升豐谷制絲的精深加工能力和水平,以天虹絲綢文化展示廳、蠶桑科技體驗中心等為載體,多元開發桑葉茶、桑枝菌、蜀繡等蠶桑產品,打造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實現川桑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