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榮
(寧南縣南絲路集團公司,四川 寧南 615400)
素有“南國風光小天府,金沙江畔俏明珠”之稱的“中國蠶桑之鄉”—寧南縣,到處是掩映在農家小院,倒影在水中,圍繞在山間,守衛在“四邊”的一片片、一蔟蔟,層層疊疊、濃濃翠翠的綠。這綠色,由2億株桑樹裝扮;這綠色,是寧南10萬父老鄉親幾十年用勤勞與智慧紡織的蠶桑壯錦圖;這綠色,是寧南特有的風景,也是寧南人民致富奔小康的幸福與希望;這綠色,被國內蠶桑知名專家授予完美無缺的桂冠—“攀西地區的一枝花,四川蠶業的一盞明燈”“發展蠶桑不可多得的一塊寶地”“全國優質繭絲第一縣”之美譽;這綠色,是寧南人民的驕傲和自豪。自上個世紀 70 年代發展蠶桑以來,歷屆縣委、縣政府堅持“投入與發展并重,創新與升級齊行”的工作理念,依托一片小桑葉,做強一項大產業,將蠶桑繭絲產業發展成為寧南縣“農民致富離不得、企業增效垮不得、財政增量少不得”的重要扶貧攻堅支柱產業。
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寧南縣南絲路集團公司是一家集蠶桑、蠶繭、繅絲、絲制品、蠶業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和蠶需物資生產為一體的四川省扶貧龍頭企業。集團公司下有“現代蠶業有限公司”“銀鴻絲業有限公司”“誼興絲業有限責任公司”“工業園區建設開發公司”“金桑莊園股份有限公司”等9個子公司和15個蠶繭收購站。
長期以來,集團公司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運作模式,生產的“南絲路”牌繭絲榮獲了“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優品牌”“四川省名牌產品”“中國西部國際農業博覽會金獎”“四川省農產品知名品牌”“杰出綠色生態產品獎”等10多項榮譽。集團公司先后獲得了“國家級重合同守信用企業”“AAA 級信用企業”“AAA 質量管理企業”“省級重合同守信用企業”“省級最佳文明單位”等光榮稱號,成為了四川繭絲行業中“產業優勢明顯、產業基礎牢固、發展潛力巨大”的標兵企業。
截止到2017年,全縣擁有蠶桑基地鄉鎮 25個、桑園10000hm2(15萬畝),年養蠶 14.8萬張、產繭7175t(14.35萬擔),農戶年養蠶售繭收入突破2.5億元,單位農戶年養蠶售繭收入最高的達到37.3萬元。集團公司加大蠶業基礎設施建設,加速生產經營模式轉型升級,加快企業技改擴能,實施多元化發展戰略,全縣發展蠶桑家庭農場939戶,建立蠶業專業合作社16個?!靶Q繭總產、養蠶單產、人均產繭、蠶繭質量、蠶農收入”五項指標連續17年穩居全省第一,其中“養蠶單產、人平產繭、蠶繭質量”三項指標位居全國第一。
寧南縣南絲路集團公司具有較強的產業技術研發平臺。先后創建四川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四川蠶桑絲綢產業技術研究院、院士(專家)工作站等產業技術研究機構。公司與四川省絲綢科學研究院、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四川大學等單位專家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并與首席專家簽定長期合作協議,科技團隊固定成員41名,其中研究員及教授級高級工程師8人,副高級技術職稱12人。通過科技、人才、成果、設備、資金、市場等優勢資源的整合,構建起了全省蠶桑行業產、學、研緊密融合的合作平臺,組成陣容強大的研發團隊,通過承擔國家、省市區科研項目,提升和積累了技術創新與服務能力,促進行業關鍵技術及共性技術瓶頸的突破,形成了產業技術創新鏈,開展了創新性、前沿性學科研究,獲得了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始創新成果,為解決寧南縣及全省蠶桑產業發展中遇到的突出問題提供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知識儲備和技術支撐,形成持續穩定的創新能力。研究集成行業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的技術,形成具有廣泛適用性的標準化生產技術或技術體系范本,在全行業示范、推廣、應用,引領全省蠶桑產業向標準化、科學化、現代化方向發展。
集團公司成立了由董事長、總經理任組長的院士(專家)工作站領導服務小組,幫助解決工作站建設和運行難題。建立健全了《院士(專家)工作站管理制度》、《院士(專家)工作站章程》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確合作方式、職責任務、利益機制,確立了“政府主導、企業承辦,院企合作、共享雙贏”的運行模式。為使研發項目順利開展,有效實施,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在項目承擔之初便健全了項目管理機制,成立了項目技術專家組和管理咨詢組。技術專家組由項目首席專家為組長,項目牽頭單位負責人、各課題負責人、行業專家為組員組成。負責項目實施方案、技術方案的制定以及項目技術研究、成果轉化、產業化示范等內容的任務分解落實,包括技術經濟目標、考核指標的調整等。管理咨詢組由項目牽頭單位負責人為組長,首席專家、項目各參加單位的法人代表或委托代理人、財務專家等組成,負責項目的組織、協調、監督。
成立項目管理咨詢組,定期或不定期的召開聯席會議督查研發項目實施情況,并嚴格按照項目及各子課題計劃任務書要求,對研究開發任務、技術經濟指標、實施進度、經費使用情況等進行監督、檢查和量化考核。組織相關專家、管理人員到基地檢查研發項目,與各承擔課題小組及時溝通,現場解決實施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在經費管理上嚴格按照國家相關科技管理、財務管理要求,加強了項目資金監管,要求各承擔單位做到專項資金單獨立帳,專款專用,企業配套經費及時落實到位。項目還特邀財務專家到各承擔單位對項目經費的使用及管理進行講解、咨詢和溝通。
3.1.1 技術創新。研發了蠶繭收購信息化管理集成系統、高抗逆蠶品種選育技術、桑樹病蟲害無公害綠色防控技術、優質果桑選育技術、高品質絲綢裝飾綢生產技術、蠶蛹油生產技術等六項技術。
3.1.2 新產品開發。開發了快裝組合式活動蠶臺、兩種養蠶省力化機械設備、蠶蛹油、蠶蛹蛋白、冬桑涼茶等六個產品種類。
3.1.3 蠶桑品種選育。參與開展了川桑99號、團桑9號等2個桑品種和蜀63×限16和金·蘭 ×明 ·暉等2個蠶品種的選育,通過了相關部門鑒定。
3.1.4 知識產權。制定并經評審備案蠶業新機械相關企業標準4個,已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1項。新申報專利4項,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科研論文4篇。
3.2.1 蠶桑新品種引進推廣。2017年示范推廣“蜀椹1號”桑品種100hm2(1500畝),繁殖高品質繭絲蠶品種芳·繡×白·春原種1200余張,推廣一代雜交種6.22萬張。
3.2.2 桑樹病蟲害無公害綠色防控技術示范推廣。在寧南縣建333.33hm2(5000畝)有機桑蠶繭絲生產基地,示范推廣桑樹病蟲害無公害綠色防控技術、桑樹病蟲害有機綜合防治技術等6項。
3.2.3 基地建設。在寧南縣新建“6215”栽桑示范基地1333.33hm2(20000畝),在15個鮮繭收購站推廣應用蠶桑生產經營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統。
3.2.4 生產線建設?;就瓿闪硕霾杞?、蠶蛹油、蠶蛹蛋白粉提取生產線的基礎建設,初步建成高品質絲綢裝飾綢生產線和絲綢藝術品生產線,已建成高品位生絲生產線。
截止到2017年,寧南縣建檔立卡貧困戶1788戶,共計8413人,其中蠶區共有36個貧困村,共計870戶,占全縣貧困戶48.7%。全縣36個貧困村共計養蠶11925張,產繭540.6t(10811.4擔),售繭收入1890.51萬元,其中貧困戶戶均養蠶售繭收入16755元,比全縣蠶區養蠶農戶戶均收入增收1130元,提高7.2%。
集團公司制定有生產扶持補助12項,每年龍頭企業生產扶持補助金額高達2000萬元以上,另外,集團公司以其他方式向蠶區貧困戶投入產業發展脫貧資金200萬元 。舉辦了蠶業生產技術培訓4期,培訓基層科技人員175人次,分季培訓蠶農2萬余人次,發放技術資料2.5萬份,發放生產技術光碟800套。
集團公司依托院士(專家)工作站技術研發平臺,立足市場,著眼未來,延長產業鏈,研發新產品,拓展國際國內新領域,努力把“南絲路”優質繭絲品牌做成中國名牌。
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一個意見、兩個規劃”、“實施全產業鏈開發利用,再造蠶桑新輝煌”和“全面實施精準扶貧戰略,堅決打好扶貧攻堅戰”等重要戰略部署,堅持“確立一個產業、做強一個園區,培育一個龍頭、富裕一方百姓”的工作思路。集團產業園區著力建設“四大基地”(蠶桑基地、蠶繭基地、繅絲基地、織綢基地)、“兩大名城”(家紡城、服裝城)、“兩大總匯”(資源再生利用總匯、綠色生態產品總匯)和“一個中心”(倉儲、物流、交易中心),奮力打造“全國最大、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百億級桑繭絲綢產業集群。
加大蠶業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擴大基地規模;加快龍頭企業的技改升級,形成完善的“公司+基地+農戶”、“專合組織+家庭農場”等產業化運作模式,發揮其助農增收、脫貧致富的龍頭帶動作用;加速推進園區建設,完善服務平臺,加強招商引資,整合蠶業資源,延伸產業鏈條,建立“貿、工、農”和“產、學、研”一體化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格局。建設好院士(專家)工作站技術研發機構,助推蠶桑繭絲產業提檔升級和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