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梅 王羽豐 何文杰
(昆明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云南 昆明 650118)
抑郁是癌癥患者常見的情緒障礙,降低老年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加醫療花費,患者自殺風險加大。老年癌癥抑郁的發生率為17%~25%〔1〕,老年人常合并慢性疾病,同時在癌癥的治療過程出現副作用,這些癥狀與抑郁的癥狀交織在一起,增加鑒別診斷的難度;另一個原因是老年人較少抱怨精神癥狀,而更關注其軀體癥狀,因此老年癌癥抑郁的診斷和治療常被低估。本文分析老年癌癥抑郁的特點及影響因素。
1.1研究對象 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昆明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住院的惡性腫瘤患者共1 004例,為連續抽樣調查。納入標準: ①經組織病理確診的惡性腫瘤患者;②體力狀態(PS)評分<3分;③無意識障礙;④心、肝、腎功能基本正常;⑤自愿積極配合問卷調查;⑥年齡≥12歲;⑦對病情均知曉。排除標準:①有既往精神病史;②有乙醇和藥物依賴病史;③有嚴重腦器質性疾病;④有嚴重內分泌疾病史,有嚴重認知障礙。老年癌癥組218例,年齡≥65歲,中位年齡70(65~100)歲,其中肺癌86例、乳腺癌15例、宮頸癌4例、淋巴瘤22例、大腸癌24例、頭頸癌10例、卵巢癌8例、肝癌14例、宮內膜癌4例、胃癌5例、軟組織肉瘤1例、食道癌3例、皮膚癌6例、其他腫瘤16例;非老年癌癥組786例,年齡<65歲,中位年齡49(12~64)歲,其中肺癌154例、乳腺癌93例、宮頸癌98例、淋巴瘤75例、大腸癌63例、頭頸癌66例、卵巢癌61例、肝癌26例、宮內膜癌34例、胃癌27例、軟組織肉瘤18例、食道癌13例、皮膚癌7例、其他腫瘤51例。
1.2流行病學調查內容 一般項目:包括患者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程度、職業、婚姻狀況、疾病診斷等。抑郁調查:漢密爾頓17項抑郁評定量表(HRSD)。由經過訓練的兩名評定員對被評定者進行HRSD聯合檢查。一般采用交談與觀察方式,待檢查結束后,兩名評定員分別獨立評分,取兩個獨立評定員的平均分。大部分項目采用0~4分的5級評分法:(0)無,(1)輕度,(2)中度,(3)重度,(4)很重。少數項目評定則為0~2分3級:(0)無,(1)輕~中度,(2)重度。按照<7分:沒有抑郁;7~17分:可能抑郁;18~24分:肯定抑郁;>24分:嚴重抑郁〔2〕。分值>7分的患者,認為有抑郁的癥狀,認定為抑郁情緒障礙者。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進行χ2檢驗,若不符合χ2檢驗的,則用fisher精確檢驗;數據進行分析時每組資料先進行正態性檢驗及方差齊性檢驗,若資料服從正態分布或經轉換后服從正態分布,用成組t檢驗或F檢驗,否則使用秩和檢驗;相關性使用Spearman相關分析。
2.1兩組社會特征比較 兩組社會特征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抑郁情況比較 肯定抑郁者和重度抑郁者老年癌癥組為12.0%,非老年癌癥組為21.0%。老年癌癥組抑郁情緒障礙者顯著較非老年癌癥組低(P=0.022),見表2。

表1 兩組社會特征比較〔n(%)〕

表2 兩組抑郁比較〔n(%)〕
2.3老年癌癥患者不同程度抑郁與其社會特征的相關性 老年癌癥患者抑郁與女性正相關(r=0.208,P=0.002),與年齡、民族、職業、婚姻狀態、文化程度無相關關系(r=0.020、P=0.767;r=0.080、P=0.237;r=-0.120,P=0.078;r=0.113、P=0.097;r=0.091、P=0.183)。
惡性腫瘤患者在疾病的診斷、治療及治療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慮情緒。影響抑郁的因素有很多。Cheung等〔3〕研究發現男性癌癥患者與女性癌癥患者所報告的癥狀模式不同,Grant等〔4〕在長期生存的結直腸癌患者中發現女性患者的心理。本文發現老年癌癥患者中,女性患者更易罹患抑郁情緒障礙。女性患者由于性格特征如神經質、思維豐富、注重自身形象、且對放療化療耐受性差、病程較長等因素,常發生抑郁。Agarwal等〔5〕在美國非洲后裔癌癥患者中發現,年齡、職業狀態、家庭關系、癌癥及其治療中引起的癥狀是患者抑郁發生的獨立預測因素。Petersen等〔6〕的研究發現婦科惡性腫瘤患者中的社會支持與抑郁、焦慮有明顯相關關系;Ohara-Hirano等〔7〕認為婦科惡性腫瘤患者中的疼痛、生活質量與抑郁情緒有關,而患者的PS評分、腫瘤的分期及治療與抑郁無關;McCorkle等〔8〕對治療后長期生存的宮頸癌患者的抑郁癥狀調查得知:抑郁癥狀與患者的經濟地位、婚姻狀態、工作能力、放療后持續疼痛及腹瀉有明顯關系。Segrin等〔9〕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發現疾病進展、社會支持與抑郁程度有關。
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病例不是隨機選擇的,是連續入組,兩組的性別、民族、職業、婚姻、文化程度均不均衡。研究設計時考慮進行1∶1病例配對研究,以消除這些因素可能結果會更加準確;再次因為老年患者病例數偏少,沒有對某一個單獨的癌癥病種進行分析,也可能導致結果的偏差。
1Massie MJ.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J〕.J Natl Cancer Inst Mongr,2004;(32):57-71.
2Furukawa TA.Assessment of mood: guides for clinicians〔J〕.J Psychosom Res,2010;68(6):581-9.
3Cheung WY,Le LW,Gagliese L,etal.Age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symptom intensity and symptom clusters among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ancer〔J〕.Support Care Cancer,2011;19(3):417-23.
4Grant M,McMullen CK,Altschuler A,etal.Gender differences in quality of life among long-term colorectal cancer survivors with ostomies〔J〕.Oncol Nurs Forum,2011;38(5):587-96.
5Agarwal M,Hamilton JB,Moore CE,etal.Predictors of depression among older African American cancer patients〔J〕.Cancer Nurs,2010;33(2):156-63.
6Petersen RW,Graham G,Quinlivan JA.Psychologic changes after a gynecologic cancer〔J〕.J Obstet Gynaecol Res,2005;31(2):152-7.
7Ohara-Hirano Y,Kaku T,Hirakawa T,etal.Uterine cervical cancer:a holistic approach to mental health and it′s socio-psychological implications〔J〕.Fukuoka Igaku Zasshi,2004;95(8):183-94.
8McCorkle R,Tang ST,Greenwald H,etal.Factors related to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long-term survivors of cervical cancer〔J〕.Health Care Women Int,2006;27(1):45-58.
9Segrin C,Badger TA,Figueredo AJ.Stage of disease progression moderat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depression in prostate cancer survivors〔J〕.J Psychosoc Oncol,2011;29(5):5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