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文平,賈 軍,楊 柳*
(1.四川省廣元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四川 廣元 628017;2.四川省廣元市農業局,四 川 廣元 628017)
廣元市位于秦巴山南麗,四川盆地北部,是四川省馬鈴薯優勢生產區,產量位居全省第4位,是重要的脫毒馬鈴薯種薯生產基地和菜用馬鈴薯供應基地。全市四縣三區均有馬鈴薯種植,朝天區、旺蒼縣北部和青川縣等北部高山地帶是全市主要馬鈴薯種植區域。
廣元依據高山河谷海拔落差大的自然地理優勢,春、秋、冬馬鈴薯均有種植,高山區以春馬鈴薯為主,低山河谷地區種植秋、冬馬鈴薯,是西南單雙季混作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春馬鈴薯在2~3月播種,6~7月份收獲;秋馬鈴薯在8~9月播種,12月至翌年1月收獲;冬馬鈴薯在11月至翌年1月播種,4~5月收獲。
全市四縣三區均有馬鈴薯種植,2017年全市春、秋、冬三季馬鈴薯種植面積2.4萬hm2。其中旺蒼縣、朝天區、青川縣等高山地帶種植面積分別為6067萬hm2、5667萬hm2、4480萬hm2,占全市種植面積的2/3以上,是全市馬鈴薯的主要種植生產區域。
2017年廣元市馬鈴薯產量38.4萬t(鮮薯),占全市糧食總產的5.29%。總產量超過5萬t的縣區有旺蒼縣、昭化區、朝天區、青川縣,分別為11.43萬t、7.00萬t、5.54萬t、5.33萬t。全市平均單產為1170kg/667m2,昭化區單產最高為1935kg/667m2,青川縣最低僅為795kg/667m2。
廣元市種薯供應以自留種為主,全市各縣區2017年自留種比例平均達到了80.9%,自留種來源主要是上年春季生產或秋季生產留種。全市調運種薯來源分為2個部分:①通過政府采購脫毒原原種,在北部高山(朝天區)生產脫毒馬鈴薯原種和生產種,進行市內調運。②通過種薯銷售供應公司從黑龍江、陜西、甘肅等省及四川省九寨溝、通江等地協調調運。近年來,各級政府加大對脫毒種薯的支持力度,全市種薯供應體系不斷完善,脫毒馬鈴薯種薯利用率不斷提高,截止2017年,脫毒種薯利用率近45%。
廣元市高山區春馬鈴薯多以地膜覆蓋單行單壟栽培,既保溫促進提早出苗,也能減少草害的發生;無論高山還是河谷種植,春馬鈴薯也有與玉米進行間套作的栽培方式,主要目的是提高土地使用率,同時也能減少連作障礙發生;昭化區、劍閣縣等地低海拔河谷地區冬馬鈴薯有進行地膜覆蓋栽培的,主要目的是提早上市,增加經濟效益。秋馬鈴薯栽培相對較為粗放,以單行單壟凈作為主。
根據歷年發病情況和播種面積,全市以防治春馬鈴薯晚疫病為主,在種植較為集中的地區已經開展應用馬鈴薯晚疫病預測預報系統,如朝天區在曾家山片區建立馬鈴薯晚疫病預測預報站,區農業局適時跟進預測預報情況,進行統防統治,對減輕馬鈴薯晚疫病的發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除了種薯生產合作社、種薯銷售公司以外,目前全市專業馬鈴薯加工企業數量為零,上下游產業嚴重斷鏈。農民生產的馬鈴薯除部分銷售外,多自留用,自留用比例占到20%~80%,或留種或鮮食或飼用;銷售的商品馬鈴薯占總生產量的50%左右,主要銷往廣元城區和成都、重慶、西安等城市,商品馬鈴薯中,又以鮮食馬鈴薯為主,占比為81%;加工馬鈴薯較少,僅5%左右;種薯占比2.5%。
當前廣元馬鈴薯生產在青川、旺蒼、朝天等主產區形成了較大規模化生產種植,由于廣元山多山高等自然地理條件的限制,馬鈴薯規模化種植有限。一是由于種植區域多為山坡地,地塊小,不連片,道路相對較差,大型農機具無法展開,不能大面積開展機械化作業;二是傳統一家一戶的栽培生產方式根深蒂固,絕大多數青壯年人外出打工,土地流轉受限;三是專業的農業公司少,資金不足,難以對土地資源進行集約化整合,限制了規模化生產。
近年來,由于脫毒種薯利用率不斷提高,種薯質量上升,以及手扶式旋地機的普及,馬鈴薯標準化生產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也存在著以下不足。①傳統栽培方式依然占據主導地位,馬鈴薯生產除整地起隴使用農機外,主要靠人工栽培。②由于畜牧業規模化程度較高,農村單家獨戶養殖牲畜減少或者不養殖,農家肥資源不足。③勞動力的短缺和工價的上漲,使用農家肥的勞動成本上升。④傳統栽培方式不注重土壤養分測定,配方施肥沒得到老百姓的重視,化學肥料使用偏多。⑤種植水平不高,種植模式單一,缺乏輪作觀念。
當前我市所種植品種大多以鮮食菜用品種為主,加工型品種占比5%左右。因費烏瑞它鮮食口感好,適宜蒸煮炒,深受當地農戶喜愛,是廣元主栽品種,其次種植面積較大的有中薯5號、早大白等,小面積種植的有大白花、壩薯10號、中薯2號、川芋早、川芋56、秦芋30、川涼薯系列、隴薯3號等,常年栽培馬鈴薯品種超過15個。存在多、亂、雜的現象:①多。農民多以一家一戶的方式進行生產,缺乏標準化、專業化生產意識和馬鈴薯加工企業帶來的利益驅動,在種植品種上隨心所欲。②亂。由于規劃滯后或者種薯銷售公司盲目購種,各縣區沒有做好規劃生產,導致在同一個鄉鎮甚至同一個村,菜用型、兼用型、加工型馬鈴薯品種交叉種植,品種較為混亂。③雜。種薯銷售公司所銷售的品種難以保證質量和純度,以及銷售公司年間隨意換種,農民自留種與當年購買種不一致,品種雜化程度高。
廣元市地處盆地北部邊緣,小氣候多,5~6月雨水偏多,若不及時預防,容易發生晚疫病;在一家一戶的種植模式下,導致農民對晚疫病預防不夠重視,感病后往往用藥不及時,造成馬鈴薯晚疫病多發高發。以主栽品種費烏瑞它為例,由于其晚疫病抗性差,遇連續低溫寡照的陰雨天,晚疫病非常容易流行。近年來北部山區春馬鈴薯連續大面積發生晚疫病,提前死苗或收獲后爛薯,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和絕收,給當地農民帶來了巨大的產量和經濟損失。
由于高山獨特的地理狀況,道路交通依然不夠方便,馬鈴薯栽培區域還不夠明晰等,馬鈴薯加工型企業和銷售企業少的局面普遍存在。產業鏈延伸嚴重不足,收購乏力,馬鈴薯田間售價波動幅度大,存在較大的市場風險,馬鈴薯豐產不一定豐收。近年來,由于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已有四川金田農業等龍頭企業開始進行蔬菜集中貯藏銷售,馬鈴薯生產和銷售脫節的問題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轉。
3.1.1 提升種署質量 馬鈴薯種薯質量是馬鈴薯產業發展的關鍵,建立健全優質脫毒馬鈴薯種薯生產供應體系勢在必行。一要在種薯生產方面,整合資金、加大投入,重點支持優質脫毒種薯擴繁體系、種薯質量檢測體系、專用馬鈴薯種薯生產基地建設,對本地種薯生產公司進行規范,選擇實力強、產品質量好的公司生產;二要嚴格按照三級種薯體系進行種薯生產,堅決落實田間栽培地塊三年沒有種植馬鈴薯,無晚疫病發生,地塊間有天然隔離與茄科作物分開種植等種薯生產要求。
3.1.2 完善銷售體系 一是當地種子管理部門和行政執法部門加大對種薯銷售公司的監督管理,嚴格控制種薯來源和質量,打擊以次充好的違法犯罪行為;二是行業主管部門積極引導,加強宣傳,嚴格當地種薯銷售公司的供貨渠道,引導本地種薯銷售企業在正規的種薯生產企業購買,明確供貨來源,保證種薯質量。最終形成市內市外種薯并用,行業主管部門協調的脫毒馬鈴薯種薯供應體系。
行業主管部門對不同地方栽培何種類型的馬鈴薯進行規劃,實現種薯、菜用型、加工型馬鈴薯品種合理布局。一是以朝天區平溪鄉、曾家鎮、李家鄉、兩河口鄉為脫毒種薯生產區;二是以朝天區曾家鎮、麻柳鄉、臨溪鄉、汪家鄉等地為主要的加工型馬鈴薯生產區域;三是以青川縣、旺蒼縣北部等地以外銷型菜用馬鈴薯生產區;四是其它較低海拔地區生產市內菜用馬鈴薯。
一是農業科研部門注重選育抗病高產適應市場需求的新品種,近年來,廣元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與涼山州農科所等單位聯合攻關,現已選育抗晚疫病材料20余份,實現了抗病材料與費烏瑞它等品種的雜交組合和株系篩選,產量、抗性表現穩定的品系有3個,下一步將進行品種登記和推廣;二是引進更多抗晚疫病馬鈴薯品種,如高抗晚疫病、淀粉加工品種隴薯6號等品種,開展試驗示范,引導本地種薯公司進行生產和推廣;三是引導本地種薯銷售企業外地購種時,選擇抗晚疫病品種;四是各縣區農業主管部門主動與馬鈴薯加工企業、收購企業協調,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引導種薯生產公司和銷售公司對品種進行更新換代。
一是在朝天區、旺蒼縣、青川縣等馬鈴薯主栽培區,開展馬鈴薯標準化栽培技術多點試驗示范,大力推廣機械化播種和收獲;二是進行農業技術培訓,大力推廣脫毒種薯和優質專用品種、起壟高廂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病蟲綜合防治等增產、節本、增效技術,推行標準化生產;三是支持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參與馬鈴薯技術推廣和社會化服務,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主產區縣鄉鎮農業部門要配備專門人員,加強對馬鈴薯生產的技術指導。
在健全種植業的基礎上,積極創造條件,引進和培育馬鈴薯加工龍頭企業,重點培育一批產品效益好、輻射帶動強、發展潛力大的薯片加工、淀粉生產等加工企業,提升加工業整體實力,延長馬鈴薯產業鏈。一是利用朝天區曾家山片區、旺蒼縣北部馬鈴薯種植業相對集中的優勢,引進大型淀粉加工企業,做大做強,形成廣元高山馬鈴薯淀粉品牌;二是與大型農業企業、超市協商洽談,促進農超對接,實現菜用馬鈴薯豐產又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