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云
(江蘇省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江蘇 常州, 213003)
2015年12月本科診斷并治療了1例外傷性脾破裂脾切除術后血小板增多癥合并假性高鉀血癥患者,其臨床表現及診治過程如下。
患者男, 47歲, 2015年12月7日因“車禍致全身多處疼痛2 d”入住本科,傷后即刻被送至當地醫院監護室救治,具體診治過程不詳,后轉入本院繼續治療。2015年12月10日患者發生遲發性脾破裂,予急診全麻下行脾臟切除術,手術順利。12月7日剛入住本科時血常規提示血小板110×109/L, 12月11日脾切除術后第1天血常規提示血小板134×109/L, 此后每日監測血常規,提示血小板逐漸升高,至12月21日血小板數值達高峰,為1 028×109/L。12月21日急診生化提示血清鉀水平達5.74 mmol/L, 為入院后首次高血鉀,此后持續高水平, 12月27日轉入普通病房時血清鉀水平仍有5.96 mmol/L。
患者脾切除術后10 d左右開始出現血鉀升高,此后反復檢測均偏高,且常規降鉀措施效果不佳。該患者既往無腎臟疾病,腎功能相關指標無異常,尿量正常, 24 h尿生化無明顯異常,無額外的補充鉀離子,未使用保鉀利尿劑,無明顯的溶血現象,患者無任何相關的不適,無相關的高鉀血癥的表現,故考慮假性高鉀血癥的可能性較大。因此作者同時檢測血清鉀和血漿鉀,其中一組結果為血清鉀5.9 mmol/L, 血漿鉀3.7 mmol/L。
高鉀血癥是指血清鉀濃度大于5.5 mmol/L, 是一種嚴重的電解質紊亂,可導致致命性的心律失常。按照血鉀的水平可分為輕度、中度、高度高鉀血癥,其水平分布在5.6~6.1、>6.1~7.0、>7.0 mmol/L。臨床上導致血鉀升高的原因包括來源過多(飲食或醫源性攝入過多、細胞內釋放或轉移)、排出過少(腎功能不全、保鉀利尿劑等)。由于高鉀血癥可導致嚴重的后果,故需要盡早發現、處理。脾臟是腹部內臟中最容易受損的器官,在各種腹部外傷中,脾破裂發生率較高。脾臟是人體的免疫器官,具有儲血、造血、濾血的功能。脾切除術后血小板失去滯留破壞的場所,在術后第7~20天為血小板增高的高峰期。血小板增多癥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均有導致假性高鉀血癥的可能。
假性高鉀血癥最早是在1955年由Hartmann和Mel-linkoff報道,假性高鉀血癥指體外檢測血清鉀高于正常,但體內血鉀水平正常的現象,具體表現為血漿鉀正常,血清鉀高于血漿鉀的水平>0.4 mmol/L。假性血鉀結果常常與標本的采集、運送、處理、保存以及各種血液系統的疾病相關。血液系統中血小板增多(如脾切除術后繼發性血小板增多、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等)、白細胞增多(如各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等,均可能造成假性高鉀血癥。血液凝固時,大量的血小板和白細胞、紅細胞中鉀離子釋放入血,導致假性高鉀血癥。家族性高鉀血癥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其紅細胞的細胞膜對鉀離子滲透性增高。
此例患者在外傷性脾破裂脾臟切除術后血小板繼發性地逐漸升高,在血小板升高的高峰期內出現血鉀的升高,有學者認為分離血清時血小板脫粒提供鉀離子參與血液凝固,也有學者認為血小板離體后易被破壞,從而使細胞內的鉀大量釋放,導致檢測的血清鉀偏高,形成假性高鉀血癥,而其同等條件的血漿鉀水平正常。在臨床工作中,假性高鉀血癥并不多見,若未能及時識別可導致過度醫療,從而增加患者的住院時間及花費,甚至引起致命性的病情變化,需引起高度重視。
收稿日期: 2018-07-16錄用日期: 2018-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