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全,王雪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農業局,四川 北川 622750)
北川白山羊是四川優良地方肉用山羊品種,2009年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列入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導致北川白山羊腹瀉的有感染性原因和非感染性原因。
感染性腹瀉也稱急性胃腸炎,是由病原體感染引起的,這些病原體主要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和真菌等,其染病途徑大致相同,即主要經口(即糞-口傳播),少數經接觸和(或)經呼吸道飛沫感染。病羊表現為腹痛、腹瀉,發熱、惡心、嘔吐等,確診須進行病原學檢查。
1.1 小反芻獸疫 是由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其主要感染小反芻獸,如山羊、綿羊、羚羊、美國白尾鹿等,其中以山羊發病最為嚴重。小反芻獸疫是一類動物疫病,雨季、寒冷季節易暴發,其傳播速度快,病畜死亡率高。該病發作急,潛伏期3~10d。病羊精神沉郁,食欲減退,鼻鏡干燥,鼻腔及口腔內充滿黏液,鼻液堵塞鼻孔,導致呼吸不暢,口腔黏膜有彌漫性潰瘍,流涎,有時可出現結膜炎(甚至失明),其體溫高達40~41℃。后期患羊血樣腹瀉,脫水、消瘦,呼吸困難和流產,并在5~10 d內死亡。肺炎、咳嗽,胸部發啰音及腹式呼吸患畜也常發生。
發現疑似病例應立即向當地動物防疫部門報告,確診的按《小反芻獸疫防治技術規范》進行處置。
1.2 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是雙鏈核糖核酸病毒,屬于呼腸孤病毒科,分八個類型,其可引起包括羊在內的幼畜及嬰幼兒劇烈腹瀉,造成腸黏膜細胞損傷,并產生腸毒素,腸毒素會引起腸胃炎,導致嚴重的腹瀉,甚至造成脫水死亡。
為避免本病發生,應加強羊的飼養管理,冬季注意保暖。已發病的羊應防止發生繼發感染,并補液防脫水。
1.3 羔羊痢疾 本病被列入二類動物疫病,為B型魏氏梭菌引起的毒血癥。
病羊以劇烈腹瀉和小腸發生潰瘍為特征。初期病羊精神萎靡、廢食,很快出現持續性腹瀉,其糞便從黏稠的糊狀變為水樣,呈黃白色或灰白色,后期其糞便呈棕色,惡臭,便血,甚至大便失禁,患羊在1~3 d后衰竭而亡。少數病羊出現神經癥狀,其腹脹、腹瀉、四肢癱軟、臥地不起、呼吸急促,甚至口吐白沫,常在發病幾個小時后死亡。
對本病可使用羊快疫、腸毒血癥、猝疽、羔羊痢疾、黑疫五聯苗進行防控。治療采用抗菌藥抗菌。
1.4 大腸桿菌 大腸桿菌導致的腹瀉多發生于1~8日齡的羊羔。母羊乳房不潔,產羔室衛生條件差,潮濕、擁擠、通風不良都是導致發病的重要原因。病羊糞便稀薄,伴有惡臭,有時混有鮮血和氣泡,羊羔腹痛、尖叫。糞便初為黃色,隨著病情加重逐漸變為灰白色,同時羊羔會因脫水而亡。一般由大腸桿菌導致的腹瀉會持續12d,病羊死亡率高達50%。
本病治療方法同魏氏梭菌感染,亦是對癥補液,對因抗菌。
1.5 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會引起羊羔腹瀉。通常羊羔出生2~3h內可因在子宮內或在接產時被感染而發病。如果羊羔在出生后12周內發病則為消化道感染沙門氏菌,其表現為發熱、腹瀉,大便含血和黏液并惡臭,病羊食欲逐漸消失,迅速消瘦。
治療方法同大腸桿菌感染。
1.6 球蟲 出生2~4個月的羊羔易感染球蟲,成年公羊大部分帶有球蟲,但不出現發病癥狀。高溫、高濕和環境衛生差的地方,雨季或雨季后期出生的羊羔易暴發本病。
感染球蟲的病羊消瘦,精神不振,走路搖晃,食欲減退,其糞便帶有大量腸黏膜并惡臭。對病羊的糞便和腸黏膜進行涂片檢查時,可見大量的球蟲蟲卵。可用抗球蟲藥物防治本病。
1.7 弓形蟲病、泰勒蟲病、巴貝斯蟲病 這三種常見的原蟲病也易引起山羊腹瀉,患羊往往還伴有其他癥狀,如體溫升高,心跳加快、節律不齊,呼吸促迫,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消失,不時吟叫,反芻及胃腸蠕動減少或停止,肢體僵硬,舉步艱難,有的羊發病2d后就四肢癱軟,臥地不起。病羊體表淋巴結腫大,極度消瘦,眼結膜蒼白、黃染,血液稀薄,有的排惡臭稀便。
病羊可用貝尼爾等抗血液原蟲藥物進行治療。
1.8 絳蟲病 引起羊腹瀉的絳蟲主要是莫尼茨絳蟲,莫尼茨絳蟲的中間宿主為地螨類,山羊等動物吞食了含似囊尾蚴的地螨后可被感染。成年動物一般無臨床癥狀。感染羔羊或幼年羊表現為消瘦,離群,糞便變軟,后期腹瀉,糞中含有黏液和孕節片,嚴重者貧血、衰弱,有的無目的地走動,步態蹣跚,震顫等。
治療本病可用硫雙二氯酚、氯硝柳胺、丙硫咪唑、吡喹酮等抗絳蟲藥物。因幼畜多在早春放牧時感染,所以早春放牧后4~5周應對羊進行驅蟲,隔2~3周再進行第二次驅蟲。
1.9 線蟲病 羊消化道線蟲種類較多,捻轉血矛線蟲、普通奧斯特線蟲、毛首線蟲等引起的發病癥狀大體相似。檢查蟲卵時,除毛首線蟲、細頸線蟲、仰口線蟲、古柏線蟲等有較明顯的特征外,其他線蟲的蟲卵不易辨認。對本病應根據流行情況、臨床癥狀、剖檢結果作出綜合判斷。糞便蟲卵計數法可了解本病的感染強度,以作防制依據。
治療本病可用左旋咪唑、丙硫咪唑口服給藥,亦可用阿維菌素、伊維菌素注射給藥。
非感染性腹瀉往往是吃得太多、中毒等原因或遇過敏、著涼、轉群等不良刺激引起的。
2.1 中毒 山羊進食了含毒素的飼草或飲水時可發生腹瀉。含生物堿類、強心甙類、氰甙類、毒蛋白類、有機酸類、單寧類的有毒野草,巴豆、山蔥、達紫香及霉變玉米等均可引起山羊中毒。一般健壯、采食多的羊中毒時腹瀉更嚴重。
預防本病應禁喂羊只霉變飼料、毒草,不到有毒草的草地放牧。
2.2 消化吸收障礙 多種原因引起的營養吸收不良可造成羊腹瀉。如羊吃了含水量過高的青草或寒冷季節進食了冰凍的飼草或飲水時可引起腹瀉。
單純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其癥狀較輕,防治亦較為簡單,羊停料或換料后即可很快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