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定強
(四川省瀘州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 瀘州 646000)
養雞是我國農村老百姓的傳統產業,規模可大可小,具有投資較少、見效較快的優點,是近幾年精準扶貧工作中多數地方常用的產業扶貧手段。但在實際生產中老百姓還是缺乏系統的養雞配套技術,現整理出精準扶貧工作中養雞實用技術要點,供大家參考。
1.1 保溫 小雞從出殼到放養階段,保溫是關鍵。1~2日齡雛雞,舍溫應保持在32~34℃,以后每2d降1℃直至20℃左右,雛雞不擠成一堆時方可不給溫,否則應繼續保溫。如果雛雞兩翼下垂,雞群散得比較開,張口喘氣,搶水喝,就表示舍溫過高了;當雛雞分布均勻,活動、吃食正常,羽毛平整光亮,排出糞便多呈條狀,睡眠時頭頸伸直、安靜,說明溫度合適。
雛雞保溫的方法很多。小群雞可放于紙箱或木箱,箱內鋪墊干草或舊棉絮,墊料下可放置熱水袋(瓶),或用電燈照明取暖;大群雞多數采取溫室保育。飲水器內不斷水,以滿足濕度要求;如遇梅雨季節濕度偏大時,可加厚干燥墊料,及時清理潮濕墊料,并適當換氣。
1.2 營養供給 合理喂養和科學搭配飼料是養雞的重點。雛雞開食之前,先飲用0.01%的高錳酸鉀水溶液,起到清理腸道、清除胎糞的作用。然后飼喂5%~8%的紅糖或葡萄糖溫開水,提高雛雞特別是弱小雞的成活率。2h后再喂全價飼料(開口料)。第2~3d開始供給清潔飲水,做到不缺水,特別是產蛋雞階段更不能缺水。喂料要少喂勤添,逐漸減少飼喂次數,每次不要喂太飽,以免消化不良拉稀便。1~2月齡的雞,要飼喂營養全面的全價小雞料。放養雞可按照谷物類(玉米、碎米等)50%~75%,豆類(炒熟的豆類及餅粕類等)15%~25%,糠麩類(米糠、麥麩等)5%~15%,食鹽0.3%~0.5%進行搭配,粉碎拌濕發酵后飼喂。根據放養地的植物情況,可適當添加青飼料飼喂。嚴禁飼喂發霉變質飼料,防止中毒。
1.3 飼養密度 根據雞的飼養階段和飼養方式,以每平方米養雞50只逐漸減少到5~10只為宜。另外,根據雞的習性,應在舍內設置棲架,減少雞與糞便接觸,從而減少雞球蟲病等疾病和雞胸部囊狀物的發生幾率。為了保證雞群均勻生長,應及時按照大小、強弱、性別進行分群飼養。放養場密度根據植物種類選擇合適的放養量,一般每畝不超過100只,放養場地不是沙壤土的,要在場內設置沙浴池,滿足雞沙浴的習性,以增加羽毛亮麗度,減少雞體表寄生蟲和減輕雞體糞臭味,從而提高雞品質和市場售價。
1.4 光照 光照對雞的生長和生殖腺發育都有較好的刺激作用。1~3日齡小雞一般采用24h光照,以后逐漸減少到自然光照;從性成熟開始要逐漸補足光照到14 h,產蛋高峰時光照需達16h直至產蛋結束。因此,在秋冬和早春自然光照不足時,需人工補足光照,從而提高雞的產蛋量。但在抓雞時要減弱光照,以減少雞的應激反應。當白天光線強烈時,要采用遮陽網等措施減弱光照強度,減少雞啄癖的發生。
1.5 環境衛生 要隨時注意保持雞舍空氣清新和飼養環境安靜。雞舍除了要做好保溫還要注意通風換氣,以排除有害氣體,降低濕度,減少疾病發生。另外,雞易受驚擾,因此要保持環境安靜,特別是產蛋期如若受驚會使產蛋減少,還會下軟蛋。
1.6 育肥出售不需要留作種用或產蛋的雞,可以育肥出售。育肥要做好以下幾點:
1.6.1 驅蟲 出欄前1個月左右,可用左旋咪唑等驅蟲藥驅殺雞體內寄生蟲。
1.6.2 靜養 經過驅蟲后的雞,適當限制其活動,保持雞舍內較暗光線與安靜的環境,使雞飽食后安睡。
1.6.3 供料 育肥雞飼料主要以玉米、稻谷、紅苕等淀粉性飼料為主,適當減少影響肉質風味的飼料,也可以在雞飼料中加1%~2%的植物油,增強育肥效果。出售前28d開始禁喂抗生素和驅蟲藥等藥物。經過30d左右的育肥即可適時出售,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育肥超過1個月后,雞體重增加不明顯,經濟收益降低。

2.1 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控 科學飼養:滿足雞快速生長所需要的營養,整個飼養期禁用發霉變質飼料,防止營養代謝疾病和中毒病的發生。
合理管理:給雞提供合適的溫濕度、光照,保持良好的通風、密度等飼養條件,避免因管理導致生理性失調而引起非傳染性疾病。
2.2 傳染性疾病的防控
2.2.1 消滅傳染源 首先把好引種關,不從發病區域引種;隨時密切注意雞群動態,盡早發現可疑病死雞,上報當地獸醫部門,盡快確診,防止擴散,及時采取隔離、封鎖等處理措施。對病死雞進行無害化處理,非專業人員不解剖病死雞,定期開展飼養人員健康體檢,防止人獸共患病的發生。
2.2.2 切斷傳播途徑 一是合理選擇養殖地點和科學布局,遠離其他養殖場、屠宰場、加工廠及風景名勝區,與外界有一定的隔離帶,實行人雞分離,場內凈道與污道分離;二是嚴格控制入口,外來人員與車輛禁止入場,不在市場上購買禽類及其產品;三是通過清掃、沖洗和消毒等措施,減少易感動物與傳染源直接接觸,降低傳播媒介如飼料、飲水、設備、用具和空氣中的塵埃、飛沫以及野禽、老鼠、蚊蠅、工作人員等間接傳播的幾率。
2.2.3 降低雞群易感性 對雞群容易感染的疫病及時進行預防接種,刺激雞群產生高水平的特異性抗體,增強雞群的抗病力。
3.1 一般病毒性疾病 (1)用禽用白細胞干擾素1瓶兌水10L供500只雞飲用,每天2~3次,連用 3~5d;(2)每只雞用板藍根 2g、大青葉 3 g、千里光2g煎水飲用。
3.2 禽流感 春防、秋防時用H5+H7亞型禽流感滅活疫苗集中免疫一次,錯過春防、秋防的雞于7~14日齡免疫一次,間隔3~4周加強免疫一次。3.3 雞新城疫和雞傳染性支氣管炎 8~10日齡首免,用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疫苗點眼、滴鼻或飲水;30~35日齡二免;17~18周齡三免,用新城疫+傳支二聯滅活苗皮下或肌肉注射。
如果一般農戶掌握不了免疫技術,可選擇飼養40日齡以上的脫溫雛雞,喂養到110日齡再加強免疫一次雞新城疫和傳染性支氣管炎疫苗。
3.4 細菌性疾病
3.4.1 禽霍亂 禽霍亂是一種烈性傳染病,常無任何癥狀而突然死亡,鴨、鵝均有發病。2月齡以上的雞每只肌肉(或皮下)注射2mL禽霍亂菌苗預防,每周飲用1次0.01%高錳酸鉀水。發病后立即肌肉注射青霉素3~5萬IU/kg體重,每天2~3次;也可用恩諾沙星、先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治療。
3.4.2 雞白痢 雛雞常在1周內開始發病,病雞絨毛蓬松,腹瀉,肛門被粘住,有時糞便粘結堵住肛門。發病初期先挑出發病雞只隔離,全群用EM等微生態制劑滴服,然后用大蒜1瓣搗碎后加5倍水稀釋供雞飲用或滴服1mL,連用3~5d。也可選擇黃連素1g或鹽酸土霉素0.5~1g,硫酸鏈霉素1~1.5g,氟苯尼考 0.1~0.2g,拌入 1kg粉料喂服,連用 5~7d。
3.4.3 雞大腸桿菌病 雞大腸桿菌病的主要癥狀為羽毛松軟、拉稀。發病后用大蒜1瓣搗碎后加5倍水稀釋供雞飲用;或用穿心蓮5g煎水供10只雛雞飲用;或用黃連素、丁胺卡那霉素、環丙沙星、恩諾沙星等治療,連用3d。
3.5 寄生蟲病
3.5.1 雞蛔蟲病 每年定期驅蟲3~4次。灌服左旋咪唑25mg/kg體重,或把藥研細拌入飼料中,傍晚時一次喂服。第2d早上收集糞便,作堆積發酵處理。
3.5.2 雞球蟲病 主要癥狀為拉棕紅色血樣稀糞;冠髯蒼白,大量飲水,繼而廢食,最后極度消瘦。
防治方法:及時隔離病雞,消毒圈舍和場地,保持雞舍衛生、干燥。全群從15日齡開始連續用氯苯胍30~60mg拌1kg料,或地克珠利1mg拌1kg料,連用4~5d。宰殺前1周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