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家萍
(四川省自貢市沿灘區農牧林業局,四川 自貢 643030)
沿灘區是地處川東南自貢市的一個近郊農業區,是自貢市城區重要蔬菜供給基地、最大的西瓜和草莓產地。蔬菜種植面積僅次于糧食作物,其產值是種植業中最高的。蔬菜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當前農村勞動力短缺的情況下,蔬菜產業的發展方式需要進行調整,適應投入、市場、需求等供給側的變化。為此針對沿灘區蔬菜生產的現狀,存在的問題開展了調查和分析,提出發展建議。
沿灘區屬丘陵區地貌,耕地總面積2.61萬hm2,總人口數98.12萬人,農業人口32.48萬人,鄉村勞動力20.3244萬人,鄉村從業人員17.5748萬人,其中從事農業的僅為9.6761萬人。沿灘區蔬菜種植面積(包括食用菌)曾經達到1.01萬hm2,蔬菜總產量26.0708萬t,產值約14億元。其中設施蔬菜面積453.33hm2,產量1.66萬t。有無公害蔬菜產品3個,面積1255hm2,產量17362.5t ;有綠色蔬菜產品2個,面積43.33hm2,產量560t。蔬菜生產的新型經營主體中專合社21個,家庭農場37 個。2017年蔬菜產品產地的抽檢合格率達99.6%,市場抽檢合格率達99.9%。但2018年的狀況卻不容樂觀。
蔬菜種植中,由于農資成本的增加,運輸費、汽油升價,加之人工費的不斷上揚等,導致種植戶回報少。整個蔬菜產業鏈中,菜農的收益最低,主要由中間商和零售商獲利,大部分菜農也就不再種菜,小部分菜農還轉型成為了批發外地大棚菜、反季節菜的中間商。
蔬菜產業收益的高低,主要取決于花色品種、商品質量和時間差上的競爭力。菜農發展蔬菜產業,自主性較強,較分散,沒有做好區域布局、品種選育等統籌規劃。如果一個時段內,很多菜農都集中生產、供應某個品種的蔬菜,則必然會使這些蔬菜大量過剩,影響蔬菜價格,甚至造成“大小年”現象,“小年”時則會對該類蔬菜的后續生產造成很大的影響,從而阻礙蔬菜產業的穩步發展。只有依靠準確的市場信息來源,搶抓市場短缺品種、斷檔商品和優質商品,以爭取高價位,才能實現高效益。
目前,人們的營養意識和健康意識日益增強,而在我區一家一戶小生產方式下,菜農生產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導致資金、技術投入不足,不利于先進技術和設施設備的推廣應用。蔬菜種植方式落后,產品科技含量低,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蔬菜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以至于很難與銷區建立相對固定的供貨渠道,占據相對穩定的市場份額,小生產很難與蔬菜大市場、大流通對接。雖然現在國家施行了“菜籃子”工程,也對鮮活農產品開通了“綠色通道”,但因各種原因使蔬菜在運輸途中滯留時間過長,呈現出產供銷分割或脫離的弊端,這樣,完全靠外地菜來滿足沿灘人民的餐桌需求,難免讓人有些憂心忡忡。
現在,農村人口中老齡化情況嚴重,80后年輕菜農極為罕見。老弱勞動力是當前蔬菜生產的主力軍。不僅如此,蔬菜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雇請的臨時工幾乎都是兼業農民,而無職業菜農。他們在蔬菜生產中仍局限于依靠原有經驗來種植,其實用技術普及率低,機械操作、綠色防控、品牌建設等技術難以得到運用。新品種引進力度不夠,技術推廣隊伍建設差,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等蔬菜專業人才或團體嚴重缺乏,而新生代農民不可能像祖輩們那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去種田,必須解決蔬菜產業后繼無人的問題。
面對開放性的蔬菜大市場、大流量的格局,必須強化市場信息意識,在準確的市場信息指導下發展蔬菜生產,生產環節降低成本,銷售環節把握市場脈搏,合理選擇栽培蔬菜種類,發展春提前、秋延后生產,提高產品收益率,增強積極種植的信心和決心。
規范種子銷售市場。建立蔬菜種子科技創新體制,實現蔬菜種子產業信息化,嚴把蔬菜種子質量關。樹立優勢品牌,提高良種推廣力度,把好的種子送到農民家。
沒有先進的栽培耕作技術、集約型管理體制等現代化科技意識,就不能搶占實用科技制高點,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蔬菜的立足點問題。要增強“雙減”意識,對農藥、化肥嚴格按標準操作,不能只顧賺錢。
要提高菜農組織化程度,統一品種布局,合理安排茬口,規范栽培技術。同時應建立牢固的互利合作關系,結成利益共同體。
穩定蔬菜種植面積,提高蔬菜生產中的機械化水平,降低人工投入及成本,進一步推進蔬菜專業化規模化生產和蔬菜商品化處理、品牌化經營,走集約型發展道路,提高蔬菜生產效益。
一是大力開展蔬菜專業合作社人才培訓與輔導。通過聯合大專院校、新型農民培育舉辦培訓班等多種形式,分層次對各級蔬菜專業合作社的相關人員進行分級分批培訓;規范和完善合作社運營與管理制度,推進蔬菜專業合作社的實質化運行。二是積極推進蔬菜專業合作社與超市商業的對接工程。要采取多種形式促成蔬菜專業合作社與更多的大、中型連鎖超市等現代商業對接,幫助蔬菜專業合作社建立健全運行機制,培育品牌,拓展產品銷售網絡。
保護農民利益,鼓勵蔬菜種植農戶參加各種形式的蔬菜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菜農組織化程度和市場談判地位;繼續對蔬菜種植農戶購買農資、農機加大支持力度,降低蔬菜生產成本,穩步提高菜農收益;尊重正常經營的中間商權益,承認包括零售商在內的中間商對蔬菜產業發展作用和貢獻,制定相關政策鼓勵蔬菜經營,降低其市場風險,支持其發展。
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新建設施在規劃上的宏觀協調和功能整合,推進物流基礎設施的合理空間布局與功能完善,降低冷鏈物流成本,降低蔬菜損耗,提高蔬菜流通效率。
加強蔬菜生產地基礎設施建設,切實解放勞動力;積極推進蔬菜標準園建設,提高蔬菜產業抵御各種災害的能力;強化蔬菜質量安全監控體系,提高蔬菜質量安全水平。
蔬菜消費需求相對穩定,蔬菜市場價格大幅波動主要是由于蔬菜供給的波動所造成的,保證蔬菜供求平衡和市場價格穩定必須由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建立和完善蔬菜供求預警機制和風險防范機制,提高應急能力。首先,應該加強收集蔬菜重點產區春播期間蔬菜播種品種和面積、氣候信息等真實信息資料,確保掌握真實的蔬菜生產供應數據;及時發布蔬菜市場供求和價格預測,引導蔬菜的合理流動,使新鮮蔬菜的流通更加有效率。根據沿灘實際,探索以給予適當補貼等形式鼓勵農戶儲存蔬菜;以補貼、減免有關費用等形式鼓勵企業投資建設儲菜設施;逐步建立耐儲蔬菜的儲備制度,提高應急能力。
沿灘區蔬菜產業發展要注意轉變觀念,積極尋求有償信息服務,以便準確定位、定向、定量組織蔬菜生產和銷售。要積極創建菜農合作制產業化經營服務組織,實現有組織、有計劃地面向市場發展生產。要想辦法吸引年輕人積極采用新技術、鉆研新技術,發明適應沿灘生產的先進機械。要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和綠色食品蔬菜生產,實現樹形象、創名牌、引導消費、擴大市場,真正得到收益,穩定收入,從而使沿灘人民餐桌上的蔬菜得以豐富,食品安全得到保障,讓大家真正吃得安心,吃得放心。